溫艷芬
【摘要】為了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我們必須進行聚焦教學,抓住焦點的基本問題,理清層次,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地研究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關鍵詞】課堂效益;真情體驗;技能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但有的教師對一節(jié)課、一篇課文的核心內容把握不準,總想面面俱到地把第一個人物性格特性概括出來,把每個情節(jié)分析清楚,把每一處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進行分析,出現(xiàn)滿堂灌的現(xiàn)象。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閱讀教學沒有焦點,對教學的重點、知識點把握不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思維品質的提升,語言的積累妨礙極大。為了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我們必須進行聚焦教學,抓住焦點的基本問題,理清層次,糾正滿堂灌、語文教學碎片化的現(xiàn)象。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閱讀方式應當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圍繞能貫穿全文的話題,突出重點,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地研究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一、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提出焦點閱讀話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效益
焦點閱讀話題,首先要從教材的重點、難點入手,聚集了課文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為有效地達到課堂教學目標服務,這就要求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巧妙。如,筆者在教學《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時,拋出問題:“課題中哪個字是貫穿全文的關鍵字眼?”學生回答:“賽字”。師:“圍繞這個關鍵字眼,你會提出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有學生說:“田忌和誰賽馬?”有學生說:“賽馬的結果怎樣?”有學生說:“為什么賽馬?”有學生說:“他們是怎樣賽馬的?賽了幾次,為什么輸?為什么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問到點子上?通過閱讀課文,快速地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后,學生很自然而然地明白課文可以分為四個大段,第一大段寫第一次賽馬,第二大段寫孫臏給田忌出主意,第三大段寫第二次賽馬,第四大段寫取得勝利的原因。在閱讀中,筆者一邊讓學生理解內容,一邊教給學生分段歸納的學習方法,把內容相連結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在學習每個大段時,提醒學生不但要理解詞語和句子,還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這樣,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提出焦點閱讀話題,有效地鍛煉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焦點閱讀中體現(xiàn)個性,感悟中體驗真情
《兩只小獅子》是一篇很有童趣的課文。小朋友喜歡小動物,筆者就從小動物入手切入課話題:獅子媽媽正為兩只小獅子取名字而發(fā)愁呢,你們能幫助獅子媽媽嗎?請你根據(jù)它們的特點給它們起個名字。學生很感興趣,給它們起了各種各樣的名字,筆者引導學生從小獅子的特點上選出比較得體的名字,學生在起名字中感悟角色的特點,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接著,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交流:你想與哪只小獅子交朋友,為什么?獅子媽媽是怎樣教育小獅子的?最后再配上動作、表情讀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表演,學生有所感,有所悟,真情體驗,這樣一步一步有深度交流,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都能很好地激發(fā)出來。
三、焦點閱讀,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蕭乾說過:“閱讀就是生活的匯兌?!苯處熢陂喿x教學中應當把文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相融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中產生共鳴。例如在教學《畫家鄉(xiāng)》這篇文章時,學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都非常熟悉,特別是我們廣東農村的學生,肯定在家里幫忙喂過雞,種過菜,所以讀起文章來有滋有味,在文中“讀出自己”。在拓展說話訓練時,其中有個學生講道:“我的家鄉(xiāng)。在古老水鄉(xiāng)那里有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魚塘,有一片片,種滿綠色莊稼的農田,有一條條青石板鋪砌的田基,還有美不勝收的荷花世界。那個正劃著小船去采蓮蓬的小女孩就是我。”學生在閱讀文本中,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
四、焦點閱讀,注重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閱讀教學僅從文本中獲得作者的思想觀點或感情是遠遠不夠的,語言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表層,而是要抓住語言的命脈,對語言進行積累、感悟和運用,要在自己大腦里結出屬于自己的思維碩果。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語言非常優(yōu)美,可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鳥幾個方面看出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筆者先“扶”再“放”,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在學習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讓學生先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帶著學生研讀第四自然段,要求學生圈出重要的詞語,從哪些詞語中讀懂了“貝殼”或者“海龜”,再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在匯報過程中,教師抓住學生提到的重要詞語讓他們結合圖片自由想像,進行句式訓練。學生掌握了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方法,筆者再“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清楚了解海產品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口語表達活動,為海產品做代言人,向大家推銷你的代言產品,看誰介紹得準確、有趣,最能打動人。學生興致盎然,腦動大開,使出渾身解數(shù),賣力推銷,生動有趣,繪聲繪色,在活動中有所感,有所悟,使語言得到積累,并靈活運用。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聚焦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習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從中獲得認識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和情意的感染,通過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從感知、理解、鑒賞,到遷移、創(chuàng)造,不斷發(fā)展語文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倪文錦.“焦點閱讀”初探[J].語文建設,2018(13).
[2]沈天勇.“運用探究話題建構小學語效課堂”[J].語文課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