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文 禹青
摘要:蒸汽波藝術是一種充滿了上世紀80-90年代懷舊元素的網(wǎng)絡藝術風格,其色彩運用具有復古、前衛(wèi)、迷幻等特點。當下許多潮流服飾、電商平臺、影視唱片中都存在著蒸汽波藝術的影子,成為近年來深受潮流人士和青少年群體所喜愛的藝術風格。本文嘗試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對蒸汽波藝術的色彩運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蒸汽波;色彩心理學;色彩風格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可以充分表現(xiàn)出人類的情感和意識。關于色彩和心理功能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自從歌德(1810)撰寫色彩理論以來,人們就一直在對色彩和心理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論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色彩心理學”這個概念也應運而生,顏色不僅僅是視覺體驗,也是一種可以從根本上影響情緒和情感的心理因素。
色彩心理學的概念已成為市場營銷、藝術、設計和其他領域的熱門話題,深入分析藝術風格的色彩特點與情感,科學、理性地應用色彩為平面設計助力便成了設計師努力研究的重點。
一、蒸汽波藝術概述
蒸汽波(Vaporwave)是一種充滿了上世紀80-90年代懷舊元素的網(wǎng)絡藝術風格,從Cyberpunk(賽博朋克)和Synthwave(合成器波)中發(fā)展而來的。蒸汽波藝術最初是一種音樂風格,特點是大量采樣80年代和九十年代的舒緩音樂,通過剪貼、拼貼、分層、扭曲等手段,將老音樂處理成一種懶洋洋、模糊不清的感覺。延伸到視覺領域,蒸汽波風格的圖片和音樂的感覺類似,采用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產(chǎn)物,比如電視節(jié)目、動漫、明星,或者是Windows系統(tǒng)、富有年代感的logo、3D渲染的對象、故障藝術等。素材處理方面,使用漸變和彎曲制造流光溢彩的迷幻感受,將元素打破重組,使人置身迷幻奇異的光影效果中。
二、蒸汽波藝術色彩風格在色彩心理學中的表現(xiàn)
(一)明亮粉色系
蒸汽波藝術的色彩是迷幻的,大面積應用充滿少女感和夏日迷幻感的明亮柔和的粉色系,類似粉紅、粉藍、粉紫色等等。粉色被認為是一種與愛、柔軟、友善和女人味相關的鎮(zhèn)定色,許多人會將粉色與所有女性化和少女化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這可能是由于人們在兒童早期就形成了聯(lián)想:“女孩玩具”通常是粉紅色和紫色,而“男孩玩具”通常是綠色或藍色。這類柔和的顏色會對人的情緒產(chǎn)生積極正面的作用,顏色越亮,越淡,它將使人感到更加快樂和樂觀。大片的粉色搭配寫實照片或奇怪元素的復制拼湊,給人一種浪漫、滯緩、軟糯的精神體驗。2017年,西班牙導演愛德華多·卡薩瓦諾拍攝了電影《肌膚》,借鑒了蒸汽波藝術風格。電影使用粉色系色調和古典陳設,并且多處運用了拼貼的表現(xiàn)手法,粉嫩的色調與獵奇怪誕的內容結合,給人詭譎、光怪陸離的感覺。
(二)鐳射熒光漸變
蒸汽波藝術在背景或者元素中經(jīng)常使用鐳射熒光漸變,鐳射熒光漸變是鐳射材質在光的照射下?lián)碛械淖兓媚獪y的熒光色彩感,不規(guī)則的色塊拉伸與扭曲,形成猶如流體質感且五彩斑斕的擴散,呈現(xiàn)出光怪陸離的色彩動態(tài)。這種顏色類似于光碟的反光,并在此基礎上扭曲,打造出金屬的質感,豐富明亮的色彩對比,能夠營造出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效果。鐳射色彩大多表現(xiàn)為藍紫或綠粉的搭配,藍色和紫色是鄰近色,明度接近,對比柔和,渲染出夢幻的氣氛和演繹出不可思議的視覺效果,極具科技感和時尚感;熒光綠色和粉色明度接近,但是對比十分強烈,形成的色調明快輕靈,給人時髦清新的感受。寶藍色、亮紫色和霓虹綠之類的顏色可以使人精神煥發(fā)感官更加機敏,但也會刺激眼睛。這些顏色能夠引起人的注意,并從周圍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高色素,強烈的鐳射色彩(如寶藍色,綠松石,洋紅色和亮粉色)也可以起到刺激作用,豐富且不和諧的搭配,使人感到迷幻和不現(xiàn)實。
(三)霓虹漸變
霓虹漸變也是蒸汽波藝術常用的色彩表現(xiàn)之一,可以概括為以下特點:以紫色、藍色、洋紅、明黃為主的冷暖色搭,以冷色調為主,局部使用暖色調,搭配霓虹光感對比色點綴;整體顏色對比度高,背景用較暗的色調來能凸顯霓虹效果;根據(jù)霓虹燈的靈感,采用了霓虹燈發(fā)光的效果。藍色通常代表著冷靜、嚴肅、永恒、科技等,為畫面增加了機械感;紫色和洋紅是鄰近色,代表著誘惑、神秘和詭異。霓虹漸變的搭配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動感和迷幻感,這種高飽和度的漸變色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能夠突出主體,渲染氛圍,仿佛置身于燈紅酒綠、光影陸離的夜晚,充滿著迷失感和夢幻感。
(四)故障風色彩
故障風(Glitch)是蒸汽波藝術青睞的表現(xiàn)形式,類似于80、90年代電視畫面故障產(chǎn)生的異常、失真、變形、破碎的情況,蒸汽波利用事物的故障進行藝術加工,使其具有特殊的美感。故障風的最主要的特點就在于色彩,將色彩失真破碎、錯位變形,以及糅雜一些色彩條紋的穿插來輔助表現(xiàn)。以電子設備故障時的紅、綠、藍等高飽和度的色疊加,營造出一種RGB色調分離和像素位移的效果,色彩的堆疊和變化傳遞出迷幻不真實的感覺。例如《攻殼機動隊》的海報設計,電影反映了人們對于科技水平快速發(fā)展,精神文明卻日漸空虛的擔憂和反思,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和悲觀主義色彩,因此海報設計使用了豎向的色彩條紋,搭配對比色色彩的錯位和破碎,將未來感和原宿風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三、結語
蒸汽波藝術的色彩風格是使其風靡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其被賦予復古、前衛(wèi)、迷幻等特點鮮明的色彩標簽。蒸汽波藝術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在社交平臺、UI設計、電商Banner設計、服裝設計和場景設計等設計領域均有體現(xiàn),其中的視覺元素和色彩風格深受青年群體的喜愛,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時尚潮流,因此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韓]金容淑.設計中的色彩心理學[M],武傳海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1.
[2]王萬茹.蒸汽波藝術在品牌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20.
[3]徐菲.“蒸汽波”服飾中的怪誕美學語言傳達[D],中國美術學院,2017.
作者簡介:王嘉文(1997-),男,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通訊作者:禹青(1979-),男,副教授,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