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博
摘要:馬克思在批判繼承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思想的基礎上,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詳細闡述了異化思想。對異化勞動,馬克思提出來了四種規(guī)定性: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人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相異化;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人與人相異化。在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的關系上,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前提,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結果。異化勞動在改革開放后的我們生活的時代也體現了出來,甚至體現在消費、交往各個方面。
關鍵詞:馬克思;異化勞動;私有財產;《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一、異化勞動的內涵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勞動是一個哲學概念,指主體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動而產生出對立面,這個對立面作為一個異己的力量來反對主體自身。勞動的產品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就是物化為對象的勞動?!皠趧拥默F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對象化是勞動過程的結果,在勞動過程中必須要有對象,才能進行對象化的過程。當然,對象化不等于異化,馬克思的“異化”是對象化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個歷史范疇,是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異化勞動有四種規(guī)定性:
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也就是說“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勞動是對象性的活動,它有一個客體存在,如果沒有客體,這個對象性的活動將無法進行;勞動者維持正常勞動需要物質生產資料。然而,這兩者都被資本家所擁有,而工人卻不擁有。工人們?yōu)榱双@得些許維持生活的物質生產資料,不得不為資本主義雇傭者工作,為資本家獲取利益。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為資本家所有,工人無權支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者才有權支配,即資本家。他們占據著生產出來的產品的絕大多數,只將其少數作為勞動者的報酬。由于工人們付出的多和得到的少,資本和勞動不統(tǒng)一,所以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是一種異化關系。
人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相異化,“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本褪潜憩F在勞動活動的過程中,即是勞動活動的異化。在第一規(guī)定中,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它在勞動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異化了,它的勞動活動具有強制性和外在性,體現不出勞動作為人的第一本能性活動。勞動作為人的本能性的活動,它應該是自由自覺,快樂的,不是強制的,應該是人們快樂的源泉。而在非公有制的狀態(tài)下,它是相反的,人們感受不到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因為他們勞動的成果不是屬于自己的,而是歸于資本家,他們只能得到一小部分而已。這種異化了的勞動,束縛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使勞動者身上加上了鎖鏈,毫無積極性??梢哉f勞動者只是資本積累的工具。
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馬克思說:“人和其他動物的最本質的差異便是人的類本質。”人的“類本質”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在私有制的生產狀態(tài)下,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異化了,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異化了,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就無法實現了,這樣人的“類本質”也就會發(fā)生了異化,即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人的勞動活動是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是自由自覺的,不應該受到約束,更不能是強制性的,否則就與動物沒什么區(qū)別。然而,私有制條件下異化勞動的出現使得人的類本質變成與動物一樣僅僅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因為異化的出現,生產者無法支配自己的勞動產品,生產活動不同于人的本質,同人自己的類本質發(fā)生了異化。
人與人相異化,馬克思說:“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與人相異化?!痹谫Y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發(fā)生了異化,使得勞動過程中產生的社會關系也必然產生異化。人與人之間本來應該是和諧融洽相處的,沒有矛盾的社會狀態(tài)。但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的條件下,恰恰是相反的,社會充滿了矛盾,人與人之間互相斗爭。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在社會中與自身的關系需要在社會中與他人的關系有制約的情況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深刻,資產階級獲取利益太多,無產階級受到壓迫剝削,使得矛盾尖銳。
二、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
馬克思說:“私有財產一方面是外化勞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勞動借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笨梢钥闯?,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外化勞動創(chuàng)造了私有財產,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存在的條件,外化勞動即異化勞動。在私有制的狀態(tài)下,異化勞動越發(fā)劇烈,資本家的貪婪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不會愿意打破這種局面,從而不斷剝削工人的勞動成果。導致出現了兩極分化是現象,資產階級越來越富裕,無產階級越發(fā)貧困,使得社會矛盾加劇。當然,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就要除掉異化勞動。
工資、利潤、地租都是為了掩蓋資本家進行資本積累的形式,工人付出了勞動,資本家表面上給工人支付了工資,實質上他們獲取了更多的利潤。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把工人的勞動活動作為出發(fā)點,認為異化勞動一開始產生私有財產,后來才相互作業(yè)、相輔相成的,互為因果。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都具有社會歷史性,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的私有制前提下,才會產生異化勞動,才會有私有財產。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存在商品經濟,也會有異化勞動,但這些都不是建立在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當然就不是建立在異化勞動的基礎上,商品生產只有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私有制條件下,才屬于一般的經濟范疇。
三、異化勞動對當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啟示
改革開放后,我們國家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整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果顯著,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然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部分人還是以工作和一個職業(yè)為主,這樣的勞動方式獲取工資,維持生活以及生存需要,無形之中體現出了異化勞動的傾向。分工的高度發(fā)展使人與社會之間片面發(fā)展的現狀沒有得到改變,還產生了消費異化、交往異化的現象,無形之中加劇了人們生活的負擔,加劇了人的各方面的異化。在十九大報告中,黨和國家根據人民的需要,提出來了現階段新的社會矛盾,這一社會矛盾是黨和國家立足實踐和人民的需要,以及反思歷史得出的結果。在新一輪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扶貧就業(yè)、收入住房、教育等眾多民生領域進行大力扶持,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1932.劉丕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