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琳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內容主要有黨性原則、以人民為中心、遵守新聞客觀規(guī)律和正確的輿論觀,這是無產階級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對新聞事業(yè)經驗提出的科學的、正確的、發(fā)展的理論,是對涉及新聞傳媒生產和消費、新聞信息傳受活動等一系列范疇的規(guī)定與詮釋,對我國新聞事業(yè)一直具有重要指導意義①。馬克思將新聞媒介的功能概括為“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強大杠桿”,媒介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精神變革與經濟發(fā)展,傳播社會重要事件與變化,傳遞意識形態(tài)與主流價值觀始終是媒體的首要職責。
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必須先從馬克思、列寧所處的時代背景開始看。如果將其教條化、邊緣化、空泛化,無疑會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學中失語,在國際上失聲,讓國內媒體在實踐中陷入新聞價值失范的困境中。
互聯網改變了新聞傳播的形態(tài),但不會改變新聞的本質。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一些媒體為了搶占話語權,過分追求時效性與流量數據,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反轉新聞屢見不鮮,新聞真實性與客觀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網絡環(huán)境加速了信息與技術的去中心化,話語權逐漸下放,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打破了傳統(tǒng)把關人的角色。在市場的洪流中,新聞輿論陣地難以堅守,媒體日漸舍棄公共利益和人民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面臨著時代所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互聯網環(huán)境下新聞傳播的形式與渠道產生了深刻變化,但新聞的內涵不變,更需要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來引領新聞工作的格局和網絡輿論的方向。
此外,在當前中國語境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代化還需要具有“中國特色”,不能對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材照本宣科,不能照抄其他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作業(yè)”,也不能把西方新聞學、傳播學的原理和方法當做唯一的標準答案。要想推進新聞輿論工作和互聯網建設,就要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和媒介發(fā)展情況,尤其是互聯網語境下的新聞生態(tài)。
當前,全球媒體都面臨著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而全球性的傳播體系是以跨國的傳媒集團和資本為主導的,以電子傳媒和現代互聯網為特征的全球性系統(tǒng),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主導下形成了英文霸權的傳播格局,西方強大的跨國媒體幾乎壟斷了全球信息傳播體系。比如,美國擁有著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媒體話語權,利用媒體作為政府的宣傳工具,操縱國際輿論,甚至歪曲事實、丑化中國的行為并不罕見,媒體成了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有力支持②。因此,在美國控制的全球性媒體的打壓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國際上的發(fā)展空間格外狹小。這也導致中國媒體在對外傳播中不斷受到美國霸權主義的壓制,美國媒體對中方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與歧視顯而易見,對于中國記者也提出了諸多無理要求,處處限制與刁難。
如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災難面前,中國為國際社會防疫抗疫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中國媒體仍然難以借此機會改變在國際傳播體系中發(fā)聲較弱的現狀,扭轉“西強中弱”的傳播格局,時常處于有理無處說、說了沒人聽的尷尬境地。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媒體,引導國際輿論,凸顯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已然成為我國對外傳播的重要工作。
比起傳統(tǒng)媒體,互聯網時代的輿論動向多多少少受到西方媒體輸出的價值理念與意識形態(tài)影響,新聞資源領域的斗爭也更加激烈。魚龍混雜的信息混淆了新聞的要義,新聞與輿論的界限日益模糊,許多信息披著看似是新聞的外衣,實際上卻是假新聞夾雜著強烈的主觀色彩甚至是扭曲的價值觀,很多時候受眾乃至媒體人本身都難辨真?zhèn)?,以至于輿論引導失去準心③?/p>
由于互聯網具有自發(fā)性、突發(fā)性、公開性、匿名性等特點,新媒體往往呈現出媒體歧視、流量為王、群體極化、內容低俗與娛樂化等特征。在傳統(tǒng)的公共領域中,輿論的形成是公眾經過理性思考所得出意見統(tǒng)一的結果,目的是為了促進社會的進步與民主的形成。而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輿論是融合傳播的產物,是事實、觀點、行為與情緒的混合呈現,這背后通常還會有資本與組織運作的身影,使輿論迅速擴散并朝著人為操縱的方向發(fā)展④。為什么這樣的傳播路徑往往暢通無阻?正是由于群體情緒容易相互感染,理性情緒在群體中卻無處可尋,這一規(guī)律影響著群體行為的認知和選擇,網絡群體便呈現出群氓特點,群體極化現象嚴重。
群集式的網民往往表現出非理性的特點,這種群氓現象已經在互聯網輿論生態(tài)中生根發(fā)芽,影響廣泛。群體中人的思想行為會接近那些最低水準的人的平均水平⑤。在互聯網上發(fā)布所謂真相或謠言等煽動性信息的媒體和個人化身為群氓眼中為社會不良現象鳴不平的代表,他們對網絡群體的情緒走向了如指掌,成為狂熱者的“群體偶像”,大受追捧。事實上,群體事件的動機復雜,背后推手難以追責,對社會秩序、民族團結與政治穩(wěn)定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同時也表明,群體極化現象非但解除不了社會焦點事件的病根,反而會濁化網絡輿論環(huán)境。
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能否正確理解并拓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內涵,做到歷史與現實相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成了對思想理論戰(zhàn)線與新聞工作者的新考驗。新聞輿論工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運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方法論,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網絡輿情變化的各個階段及時應對。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時代化,新聞工作者就要密切關注互聯網新動態(tài),不斷充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代化的內涵。近兩年來,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紛紛入駐bilibili、抖音與西瓜視頻等新興網絡平臺,以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多種形式呈現社會重大事件與最新動態(tài),根據各平臺的傳播特點與用戶群像轉變語態(tài),通過與不同領域UP主合作等靈活的方式融入到“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等新一代互聯網原住民當中,已經在互聯網語境中占據了一定話語權,并把握著互聯網空間的價值導向,初步成效已經顯現。
隨著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再加上網絡具有隱蔽性、準入門檻低和把關不到位等特點,許多網民在互聯網空間里直來直往,自由發(fā)表言論,甚至相當數量的用戶將其當成了法外之地,不經思考就隨意發(fā)布不當言論,罔顧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線。這種缺乏媒介素養(yǎng)的網絡行為幾乎形成風氣,影響惡劣。網絡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都需要用馬克思主義來具體分析,從而總結出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來對其監(jiān)管,營造出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時俱進的體現,也是創(chuàng)造性的延伸。
習近平新聞思想中提到:“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說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違法生事,違法犯罪。”在信息傳播格局發(fā)生巨變的今天,輿論軌跡由單一線性變成了多元矩陣,因此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媒體也必須要更新把關策略,對輿論容易失控的現象多加防范,適時將負面輿論轉為正面引導,沿著中國共產黨指明的方向與法律規(guī)范的軌道行進。這是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工作者的首要責任和必要擔當。
當前,我國新聞界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中國媒體在國際傳播過程中遭遇美國的狙擊以及其他西方媒體的刁難,在國際新聞資源的分配與爭奪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二是互聯網環(huán)境中的各類亂象,例如群體性迷失、媒介素養(yǎng)良莠不齊,以及監(jiān)管部門對網絡輿情的把關不嚴等。如何把握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化特征,破解難題,為人民利益長期發(fā)聲成了當前新聞界的重要課題。
應對此類問題,媒體應注重報道時效性,以迅速及時的反應贏得社會認可;堅守報道倫理,落實以人為本的報道理念;把握報道規(guī)模,警惕過度反應造成新聞反轉和不當報道;嚴選報道議題,防止其他邊緣話題沖淡重大及突發(fā)事件議題;不斷提高報道的專業(yè)程度,牢記新聞專業(yè)主義,并明確媒體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中的角色定位與時代責任。
馬克思主義以變化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實現時代化是其賦予自身的要求,也是本質追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時代化同樣如此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化不是一紙空談,也不能因循守舊,必須放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反復實踐,不斷發(fā)現我國新聞與傳播存在的問題,以馬克思原理提供相應的發(fā)展思路,探索出更多的實現路徑。
在國際社會防疫的特殊形勢下,在硝煙彌漫的國際社會和眾聲喧嘩的網絡中,媒體要警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失守”,堅守新聞傳播的輿論陣地。在對內對外的互動中,積極傳播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宣傳黨的政策和方針,在全社會打造正面的國家與政府形象。中國已經展示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就不僅僅要埋頭苦干,更要善于展現出來。
宣傳思想的輿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占領。走什么路,舉什么旗,表什么態(tài),中國新聞宣傳的窗口很重要,如何用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傳媒工作同樣重要。在互聯網語境下,還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根本指導,把人民當作新聞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媒體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發(fā)聲,才能在國際傳播中擲地有聲。
注釋:
①童兵.從范疇認知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對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網絡傳播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講話提出的十對范疇的思考[J].新聞大學,2016(05):17-24+146.
②仲崇東.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3.
③④郭蓓.融合傳播時代網絡輿論引導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之踐行——基于共情理論的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08):56-59.
⑤[法]塞奇·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M].許列民,薛丹云,李繼紅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7-18,141.
⑥呂鑫.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下的互聯網治理[J].科技傳播,2019(2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