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天河區(qū)珠村小學 鄧鮮容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求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把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寫作能力是最能展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讀寫教學之間必須系上一根紐帶,將讀和寫結合起來,以讀引寫,以讀促寫,就能為突破寫作瓶頸提供很好的思路。
大語文教育觀認為,語文學習必須開展大量課外閱讀,為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厚積”才能“薄發(fā)”,部編版教材對課外閱讀的重視更是為教師推進課外閱讀提供了明確的指引,教師應結合“親子共讀”“好書共讀”“名作家精讀”等欄目,鼓勵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夯實寫作的基礎。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編者的意圖往往含而不露,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因此,教學中,應秉承由淺入深、逐步拔高、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理念,將教材中的文章進行整理歸納,捕捉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興趣點來開展教學,其中,關鍵要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基點,構建小練筆習作體系。
部編版教材的課文往往是經(jīng)典美文,需要教師獨具慧眼地挖掘出課文中的美,在課前預設中,摸查學生的興趣點,精準地把握好學情,為課堂教學中將學生興趣點巧妙地轉為仿說點、仿寫點做好充實準備。
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中的詩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為例,學生對此題材特別感興趣,那么教師可引導學生多了解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了解相關動物、植物的生活習性或生長習性,利用這些特殊的習性幫助人們辨別方向。在充分開展相關課外科普資料閱讀的基礎上,課堂可展開詩歌仿說活動,引導學生仿照詩歌的樣子說一說,課后進行詩歌仿寫和交流。這樣就達到了課文教學與口語交際和寫話相結合的教學目的。
課后習作中,要找準學生感興趣的地方,轉興趣點為激發(fā)點,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以續(xù)寫故事、改寫故事結局、故事新編等方式,開展特色小練筆。
以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為例,《寶葫蘆的秘密》《海的女兒》等課文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故事,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原著的基礎上,對《寶葫蘆的秘密》展開續(xù)寫,看看寶葫蘆還會帶我們走向一段何等奇妙的旅程,看看海的女兒能否擁有更幸福的結局。由于找準了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往往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更好地達成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課外閱讀書目琳瑯滿目,教師要既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供一定的指引,捕捉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點,靈敏地轉化為寫作點,促使學生有言而發(fā),既深入探討了書籍所蘊含的深意,又鍛煉了歸納總結、對比分析、評析鑒賞的書面表達能力,反過來還會促進課內習作的寫作水平的提高。
小學生往往對動物非常感興趣,經(jīng)常觀察小動物和喜愛看描寫動物的文章,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正是牢牢切合這一特點,提出了“我的動物朋友”這一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展示了《貓》《母雞》等文章,單元習作安排為《我的動物朋友》。教師在教導這一單元時,可提前引導學生去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其中,可重點看《最后一頭戰(zhàn)象》和《羚羊飛渡》,然后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加深對角色品格的品讀,還可以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分析戰(zhàn)象和羚羊分別體現(xiàn)出來何種品性?兩者有無共同點?有無值得我們人類借鑒或學習的地方?在教師系統(tǒng)的、目標明確的閱讀指引下,學生往往可以很好地深入鑒賞文學作品,并轉化為書面鑒賞文字。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不斷地提升了評析鑒賞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語文素養(yǎng)逐步提高,當面對單元習作《我的動物朋友》時,學生就會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