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卓英 楊丹
上頜骨骨折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骨折部位在上頜骨,而上頜骨又是人體面中部的重要骨骼,從整個面部的骨骼而言,上頜骨的解剖結構極為復雜。由于上頜骨之中,上頜竇比較薄,受到外力的沖擊就容易發(fā)生骨折,故上頜骨骨折一般為受到比較強力的外力作用而引發(fā)。上頜骨骨折后極容易對患者的口腔功能、頜面形態(tài)造成影響,不僅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也同樣影響著患者的心理,使患者產生較多負面情緒[1]。人們日常的生活需要上頜骨的功能性,社交中也需要其美觀性,加上上頜骨的生理結構和特點較為特殊,所以對上頜骨的診療會相對困難,區(qū)別于其他類型骨折。通常來說,治療上頜骨骨折的方法是以閉合式頜間牽引復位為主的,后續(xù)逐步演化成開放事的復位,以及金屬絲固定法。這些方式的弊端是特別易于復發(fā),繼而骨折恢復的部位可能會出現(xiàn)位移現(xiàn)象,造成功能以及形態(tài)雙重方面的影響。為了探究更好的治療上頜骨骨折的方法,本研究選取2016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 例上頜骨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xiàn)將研究情況進行以下陳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 例上頜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 例,女25 例;年齡20~61 歲,平均年齡(32±9.99)歲;致傷原因:運動15 例、高處跌落6 例、打架斗毆12 例、工傷4 例、交通事故33 例;骨折種類:上頜骨骨折10 例、上頜骨合并其他種類骨折41 例、上下頜骨一同骨折19 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 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被臨床確診為上頜骨骨折,主要表現(xiàn)為面部變長變形、咬合紊亂、開口受限制、眼眶部位突出;②所有所有患者均知情,自愿加入研究組,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與交流障礙的患者;②嚴重心、腦、腎等相關系統(tǒng)病變的患者;③年齡>65 周歲的患者;④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實施頜間固定治療,具體如下:①插管全身麻醉;②判定骨折部位然后選擇入路;③頜間固定治療的方法是通過帶鉤牙弓夾板,借由結扎絲將其固定于上、下頜牙齒之上,或是將上、下頜的牙弓夾板綁定,應用掛鉤上來牽引復位;④上頜骨合并其他類型骨折的患者的治療方法相同。
1.3.2 觀察組 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堅固固定治療,具體如下:①對患者進行插管全身麻醉;②聯(lián)合口內或口外進路,暴露出骨折區(qū)域;③手術之前進行CT 掃描,確定骨折的部位;④詳細檢查骨折后的骨頭位移詳情,再使用儀器撬開先前的骨折線,來復位上頜骨,使得患者的咬合關系得到恢復;⑤骨頭的固定使用微型接骨板,如果患者骨頭缺損了比較多,則需要使用植骨來進行修復;⑥上頜骨合并其他類型骨折的患者的治療方法相同。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詳細錄入治療時間、術后口臭以及咬合紊亂情況;②分析觀察患者在術后7 d拆線后的治療效果,分為良好、一般、差。良好:傷口在Ⅰ期便得到愈合,面部沒有畸形,左右對稱,頜骨的解剖形態(tài)完全恢復,咬合關系正常,沒有牙齦發(fā)炎狀況;一般:傷口在Ⅰ期得到愈合,頜骨的解剖形態(tài)了基本恢復,同時面部對稱沒有畸形現(xiàn)象,咬合關系正常,無牙齦發(fā)炎狀況;差:傷口在Ⅱ期才愈合,頜骨的解剖形態(tài)未能恢復,面部左右不對稱出現(xiàn)畸形,咬合關系混亂,且牙齦有發(fā)炎。總有效率=良好率+一般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口臭、咬合紊亂占比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n(%)]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6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口腔頜面暴露在身體外面,復雜性高于其他部位[2],本身該部位發(fā)生骨折的幾率也比其他部位要高,且近幾年呈現(xiàn)出持續(xù)走高的勢頭。上頜骨之中,骨縫、裂腔、竇腔是比較脆弱的幾處部位[3],頜骨一旦出現(xiàn)骨折,一般是會出現(xiàn)腫脹、流血、疼痛、異樣等共通特性。由于上頜骨的特殊性,如果遭到比較強烈的外力作用,就會非常容易發(fā)生骨折。有研究指出,車禍是上頜骨骨折常見的原因,其占比為53.7%[4]。治療上頜骨骨折的一般方法是頜間固定,但弊端是術后會出現(xiàn)口臭、進食及咀嚼困難等很多問題,而且不利于咬合關系的恢復。
上頜骨骨折恢復過程較為復雜,因它是多骨復合骨折,所以想要上頜骨骨折痊愈,必須選擇恰當?shù)闹委煏r機與方式,不僅要迅速接受治療,還要做好充分的保護,降低再次受傷的可能性。治療的目的是將斷骨進行正確地復位,恢復其咬合關系正常功能,上頜骨治療效果如何,咬合關系是最重要的評判指標[5]。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精確檢查,確保詳細掌握骨折情況,而后在2 周之內實施復位內,以免骨折部位的軟組織會出現(xiàn)瘢痕收縮,若出現(xiàn)瘢痕收縮將會增大手術的難度。患者本身若存在更嚴重的其他損傷,那只能等到其情況穩(wěn)定下來,才可以實施骨折的復位。而在切口的位置選擇上,應當在充分了解骨折位置詳情,然后考慮美觀以及實用性[6-9]。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時間(1.1±0.3)周短于對照組的(3.2±1.3)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口臭、咬合紊亂占比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6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數(shù)據(jù)比對得出在治療上頜骨骨折時采用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固定牢靠且固定效果好。
綜上所述,在治療上頜骨骨折時,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能夠更快恢復口腔功能和咬合關系,治療效果更好,且治愈率更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