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常榮,杜亞楠
(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區(qū),河南 安陽 455000)
腹股溝疝是當前臨床常見疾病,多由于腹內壓增高、腹壁肌肉薄弱以及后天解剖結構異常導致,以老年人與嬰幼兒居多[1]。以往臨床上對于腹股溝疝多采用開放式腹膜前間隙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2]。但由于老年和嬰幼兒群體自身免疫力較低,加上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導致患者術后陰囊積液、血腫、切口感染、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對患者康復造成不良影響。有研究顯示,對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在圍手術期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改善生活質量[3]。換位思考護理模式是臨床新型護理模式的一種,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使護理人員能夠與患者達到感情共鳴,從而提升護理干預效果。有研究顯示,應用換位思考護理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子宮肌瘤剝除手術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生活質量[4],但是對于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是否具有同樣效果,目前尚無明確定論。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2例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換位思考護理模式對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fā)癥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2例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納入標準:(1)確診為腹股溝疝[5];(2)年齡≥18歲;(3)符合手術治療指征,且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4)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認知或精神障礙;(2)合并嚴重重要器官疾??;(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4)不配合或中途退出。本研究經安陽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接受用藥護理、病情觀察、飲食護理、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等常規(guī)護理。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換位思考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換位思考護理小組,包括主治醫(yī)師1名、護士長1名、護士3名,在護理實施前開展無張力疝術后護理研究會議,開會討論制定計劃、監(jiān)督與指導、護理措施的實施。(2)強化溝通技巧。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注意語言溝通技巧的應用,并傾聽患者主訴,及時了解患者個體情緒化差異,并從患者角度分析問題,鼓勵患者多以語言形式與醫(yī)護人員進行溝通。(3)誘導提問。在與患者進行交流中,需要了解患者的負面心理問題,并以誘導提問的方式,得到患者真實認同感,在對患者進行告知事項過程中,將感情融入其中,不要在意語言邏輯,幫助患者分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從而找到實際問題。(4)角色互換。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下和患者角色互換,融入患者角色中,各自傾訴內心需求,多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還可以在角色互換過程中讓患者扮演護理人員,提升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1)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恢復進食時間;(2)兩組患者術后陰囊積液、血腫、切口感染、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評價患者手術后出院前的生活質量情況,其中包括物質生活、社會關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4項,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6]。(4)滿意度評價:對所有患者應用自擬問卷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30分為不滿意,30~60分為滿意,>60分為非常滿意。將非常滿意與滿意計入總滿意。
2.1 術后恢復情況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恢復進食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2.3 生活質量觀察組物質生活、社會關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2.4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隨著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與進步,越來越多學者認識到心理健康狀態(tài)對于改善預后的重要性[7]。因此,對于無張力疝術后患者給予一定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能夠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近幾年,臨床優(yōu)質護理推薦在護理中應用換位思考理念,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換位思考理念的應用能夠讓患者表露出內心真實訴求,從而得到更優(yōu)質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宣泄心中的煩躁、不安和不快,消除負面心理狀態(tài),從而確保患者能夠以更樂觀、積極的形態(tài)面對手術治療[8]。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換位思考護理模式,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縮短手術住院時間。這是因為,通過角色互換或互換思考等干預措施,能夠讓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發(fā)現(xiàn)平時忽視的細節(jié)問題,更加具體化地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另外,通過角色互換,能夠讓患者參加更多實踐活動,掌握更多疾病知識,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9]。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研究顯示,通過優(yōu)質的護理能夠降低無張力疝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與本研究結果不符,這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過少有關,因此,還需在后續(xù)研究中增加樣本量進行深入分析。觀察組物質生活、社會關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由此證明,應用換位思考護理模式能夠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有研究顯示,對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給予術后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能夠進一步減輕患者由疾病帶來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與滿意度[11-12]。本研究由于篇幅有限,僅針對出院前患者的生活質量展開分析,缺乏術后遠期生活質量的比較。因此,還需在后續(xù)研究中增加樣本量進行持續(xù)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對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在術后應用換位思考護理模式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更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升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