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日常研究雞蛋市場的核心指標有存欄量、雛雞銷量、淘汰雞出欄量及養(yǎng)殖盈利等,可以總結為“量利價”。除此之外,產蛋率、種蛋利用率、淘汰日齡及替代品等輔助指標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可歸納為“質替情”。
雛雞一個養(yǎng)殖周期的起點,通過雛雞銷量既可以推算新開產蛋雞的數量,也能推算淘汰雞的出欄量,對雞蛋的供應量有直接影響。一般通過上游環(huán)節(jié)種蛋利用率來驗證雛雞銷量的準確性。卓創(chuàng)資訊調研國內18家大中型的祖代、父母代種雞場,統計月均種蛋利用率,能一定程度代表行業(yè)平均水平。當種蛋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時,雛雞銷量也處在相對高位;反之,關系亦成立。三季度代表企業(yè)平均種蛋利用率為65%,環(huán)比下降15 個百分點,同比降2 個百分點;雛雞平均銷量3 908 萬羽,環(huán)比降幅8.67%,同比降8.11%。種蛋利用率和雛雞銷量的降低能反映養(yǎng)殖單位的補欄積極性,也能反映種雞企業(yè)對未來市場的預期。除了種蛋利用率,卓創(chuàng)資訊還通過監(jiān)測空欄率來反映養(yǎng)殖單位的補欄積極性,亦可從另一個方向驗證雞苗銷量的變化趨勢。
蛋雞進入產蛋期以后,產蛋率的變化高度影響雞蛋產量。在不考慮疫情、疾病等突發(fā)因素的前提下,蛋雞產蛋率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變化,最明顯的是夏季“歇伏期”及冬季應激反應或疫病導致的產蛋率下降。年度內產蛋率的最低值(88%~89%)出現在7月份,一般比正常水平下降5~10個百分點,具體與雞舍環(huán)境及養(yǎng)殖技術有關;次低值(90%~92%)出現在1 月或2 月。2021 年三季度產蛋率由最低位緩慢恢復,再疊加蛋重的降低,導致三季度雞蛋供應量收緊,但需求處于傳統旺季,雞蛋價格漲至季節(jié)性高位。今年三季度平均產蛋率為89.89%,環(huán)比下降1.21 個百分點,同比降0.46個百分點。
淘汰雞是一個養(yǎng)殖周期的結束,淘汰日齡的大小也能影響雞蛋產量,尤其是淘汰雞的非正常出欄(提前淘汰或延遲淘汰)。在產蛋雞存欄量沒有異常波動的情況下,提前淘汰是縮短蛋雞養(yǎng)殖周期,一般預示著雞蛋產量減少,養(yǎng)殖盈利長時間(3 個月左右)低于業(yè)者心理預期20~30 元/只;延遲淘汰是延長蛋雞養(yǎng)殖周期,一般預示著雞蛋產量的增加,下一個養(yǎng)殖周期推遲。淘汰雞日齡與雛雞銷量配合,可以計算未來一定時期產蛋雞理論存欄量的變化幅度。9月份平均淘汰日齡是489天(約等于16個月),10 月份的理論存欄量變化是16 個月前雛雞銷量與4~5個月前雛雞銷量的差值。當產蛋雞存欄量較低時,淘汰日齡較長,如2019年(平均日齡511天)和2021年(平均日齡474 天);當產蛋雞存欄量較高時,淘汰日齡縮短,如2020年的最小淘汰日齡不足450天(15個月)。從養(yǎng)殖周期的銜接程度及數據的價值來看,淘汰日齡是輔助指標里最為重要的指標,可以劃分到核心指標的范圍。
前面幾個輔助指標局限在蛋雞行業(yè)內,最后一個指標替代品將供應面的研究范圍擴大,延伸到種蛋市場。種蛋對雞蛋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三個時期:一是種雞開產期,種蛋重量低于58~63 g,會影響雛雞質量,只能轉為雞蛋(又稱商品蛋、菜蛋)銷售;二是肉雞停苗期(12 月中下旬,一般持續(xù)15 d左右),部分種蛋可能會流入雞蛋市場;三是孵化企業(yè)深度虧損且雞蛋價格較高時,企業(yè)主動進行“種轉商”操作。種蛋既包括蛋雞種蛋,也包括肉雞種蛋。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得出,大肉食種蛋、817 種蛋價格與產區(qū)雞蛋價格的相關性系數分別為0.67、0.70,均為中度正相關關系。
11-12 月份,天氣寒冷,產蛋率或受到一定影響。從空欄率來看,進入三季度養(yǎng)殖戶的補欄積極性降低,平均空欄率為11.33%,環(huán)比下降1.65 個百分點。在防控成本(疫情疫?。?、采暖成本、飼料成本等方面來看,四季度補欄的風險加大,空欄率提升,種蛋利用率受到抑制。在產蛋雞存欄量處于近年低位的前提下,疊加以上輔助指標的影響,卓創(chuàng)資訊預計11-12 月雞蛋供應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雞蛋價格整體高位運行的概率較大,來自疫情、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影響補欄積極性,將壓縮更長周期的雞蛋供應量。新冠疫情的點狀暴發(fā),或將需求前置,短時提振市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