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平 唐紹欣 喬國棟
提 要:中國強勁增長的生產能力為緩解全球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生產力衰退的困境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使得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沖擊力大大減弱。此前,西方國家老齡化造成的生產力短缺由中國等新興國家生產力增長來填補。二十年以后,西方老齡化程度會進一步發(fā)展,當中國這個巨大的經濟體和人口大國進入超老齡社會,由“填空者”轉變?yōu)樾枰氨惶羁照摺?,新出現的巨大生產力空缺由誰填補?如何填補?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不得不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一)中國人口結構的嚴峻現實。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世界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的趨勢開始凸顯。各國人口老齡化有共性因素:首先,人均壽命延長是基礎性因素;其次,婦女生育意愿顯著降低是出生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隨著婦女受教育程度和職業(yè)化程度提高,其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生育計劃時有沖突;另一方面,不少婦女更多關注生活質量,對生育的負擔和壓力產生顧慮;再一方面,家庭的功能降低,人們對生育的功能性期望有所降低;再次,計生、避孕技術發(fā)展使得節(jié)育和終止妊娠變得更加容易。
中國漫長歷史中高生育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壽命使得人口長期保持波浪式緩慢增長的低水平狀態(tài)。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均壽命提高,前三十年人口快速膨脹;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為緩解人口過快膨脹的壓力,國家強力倡導以一孩化為主要內容的計生政策,隨后人口出生率呈轉折性下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強紡錘狀,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存在的獨特現象。二十年以后(2040),獨生子女政策前最晚出生的人口也將達到60歲以上,高出生率一代全部步入老齡階段,中國人口老齡化以自己獨特的節(jié)奏呈現在世人面前。2010年《世界人口數據表》顯示,世界婦女總和生育率為2.5,其中發(fā)達國家的數據是1.7,欠發(fā)達國家的是2.7。中國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但到2020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仍然僅恢復性增長為1.3(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21),遠低于維持人口正常代謝的2.0-2.2水平,甚至低于人口老齡化程度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的1.39。
依照國際慣例,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超過14%被稱為“老齡社會”,超過21%被稱為“超老齡社會”。我國這一數據在2001年即達到7%,2020年為13.5%(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21),2036年預計將超過20%,然后繼續(xù)維持增長10-20年。相較于2001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初期,2050年左右我國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將增長3-4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撫養(yǎng)比例將增加數倍。如此之高的撫養(yǎng)比例,給中國整體社會的運行提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zhàn)。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因素在世界格局變化中的歷史方位。中國經濟幾十年的強勁增長與巨大的人口紅利不無關系,但是中國能夠在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中以較為平和的方式和平崛起,一定程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避免與傳統(tǒng)強國高烈度的直接碰撞,即便有所擠壓其烈度也大幅降低。這除了中華文明的智慧和國家正確的策略外,還因為美國經濟虛擬化、金融化、空心化,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下降,日、歐等傳統(tǒng)主要經濟體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制度、文化問題帶來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萎縮退化,給中國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的釋放騰出了“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時代背景。
中國強勁增長的生產能力為緩解全球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生產力衰退的困境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沖擊力大大減弱(段成榮、趙暢、呂利丹,2019)。此前,西方國家老齡化造成的生產力短缺由中國等新興國家生產力增長來填補。二十年以后,西方老齡化程度會進一步發(fā)展,當中國這個巨大的經濟體和人口大國也進入超老齡社會,由“填空者”轉變?yōu)樾枰氨惶羁照摺?,新出現的巨大生產力空缺由誰填補?如何填補?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不得不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中國如何度過2040-2070年之間巨大的“坎”,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警覺和重視。
(三)中國人口老齡化對國家戰(zhàn)略節(jié)奏的影響。隨著人口老齡化巨浪逐步涌來,中國生產財富的能力和社會活力將進入均衡、甚至收縮期,國家利益邊界也將處于鞏固和均衡期。科技進步也不能完全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活力下降問題,日本、德國的國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國民崇尚嚴謹的工匠精神,其進取心、創(chuàng)新精神、企業(yè)家精神為世人稱道,日本制造和德國制造曾經在世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但近年來,圍繞日、德制造的光環(huán)有逐漸消退之勢,其制造業(yè)體量萎縮明顯,質量問題也頻頻出現(吳昊、趙陽,2019)。認真觀察分析,應看到其中人口老齡化獨特的影響作用。二十年后我們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的嚴峻程度超過當今的日本和德國。到那個時候,中國的總體影響力、控制力將受到很大制約和挑戰(zhàn)。
2008年,新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養(yǎng)老保險在更大范圍內逐漸推開、落實。從個體看,勞動保險是把財富儲存等到自己退休時可以延時使用,從社會整體看,它是用當下人們交納的勞動保險來支付當下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初期社?;鹦枰袚诵萁鸬娜藛T相對較少,繳費人群基數龐大且參保人員迅速普及,池子里的社?;饠殿~迅速增長。社保繳費人群逐漸普及和穩(wěn)定后,隨著退休人員增加,社保承擔的退休費用也迅速增加,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決定了未來社?;鸪貎鹊馁Y金一定會出現支大于收的情況(陳夢玫,2018)。
為研究問題方便,我們可以做以下假設:a.人口結構中55-65人口數量與65-85以上人口數量相當(即55-65歲人口均衡不變,65-85均衡減少至零);b.退休前人口年齡階段平均分布。以此假設按不同退休年齡和不同就業(yè)年齡建立模型(這一模型定量看不很精準,但不影響趨勢性定性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未來養(yǎng)撫比[(養(yǎng)老數+撫幼數)/勞動人口]的發(fā)展趨勢(表1)。
據統(tǒng)計,我國離退休人員從1978年的314萬人增至2002年的4223萬人,1978年時31個職工中有1個退休人員,2002年時約2.5個中就有1個。從以上表格模型可以發(fā)現,2001年剛剛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7%,約4個勞動年齡人口對應1個退休人員,當時我國勞動保險征收比例為28%,社?;鹂梢哉_\轉;如果現行政策不作調整,人口趨勢不變,到2050年,1個勞動人口需要對應2-3個離退休人員,比例是2001年的數倍,是1978年的數十倍,社?;鹑绾纬掷m(xù)?現行模式下,離退休人員相對工齡長、工資高,勞動保險的征收比例即便超過200%也難以為繼,社?;鸫胬m(xù)出現斷裂是不可避免的,現行勞動保障制度難以為繼是歷史的必然。
2000年以前,我國勞動力充裕,女工人50歲退休,女干部55歲退休,男性60歲退休,苦、難、危、重工種可以提前退休。不少地方存在內退、內部待崗等若干靈活變通的政策,全國綜合退休年齡在55歲左右。當年本??圃谛I歼m齡人口10%左右(24周歲左右就業(yè)),高中在校生占適齡人口20%左右(未能接收高等教育部分20周歲左右就業(yè),初中畢業(yè)部分人口18歲以前就業(yè)),當時綜合就業(yè)年齡應該在21周歲左右,綜合撫育比在1左右。
到2050年,即使65歲退休,20歲就業(yè),勞動力的供給也很難維持2000年的數量比例水平,撫育比也遠高于2000年水平??紤]到全面實行65歲退休、20歲就業(yè)的現實可行性方面的復雜因素和約束(中國勞動力就業(yè)年齡存在不斷延后的傾向和趨勢),以及高齡勞動力活力與年輕勞動力的不可比擬性,未來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
整個社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勞動保險、稅收、貨幣發(fā)行與流通,都是社會財富生產和再分配過程中不同的工具、方式和途徑。利用不同形式集中起來的社會資源可用于各種社會需要,在整個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大盤子里,既可以條分縷析,也可以統(tǒng)籌兼顧。
社?;鹪谥袊丝诶淆g化情況下獨善其身實現平衡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同時,勞動保險費的征收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勞動保險因為是按人頭、按照勞動者的收入比例繳納,所以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增加的壓力、產生的影響更大。在勞動力充裕、勞動力價格低、產業(yè)競爭優(yōu)勢突出的情況下勞動保險費征繳對產業(yè)影響尚不明顯;一旦勞動力緊張、勞動力價格上漲、產業(yè)競爭優(yōu)勢不明顯的時候,勞動保險費征繳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壓力就會比較明顯地體現出來(王恩澤、郭志儀等,2019)。這時從社保基金賬戶平衡角度勢必提高征收比例,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壓制作用就會更加凸顯。如果企業(yè)因為競爭優(yōu)勢下降造成丟失市場、生產不足的局面,則會進一步造成失業(yè),社保繳費人數下降、失業(yè)救濟上升會進一步惡化社?;鹳~戶的平衡,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的短缺,純粹依靠低勞動成本維持產業(yè)競爭力顯然持續(xù)性有限。勞動保險費的征收使得勞動力成本提高,會促使相關產業(yè)感受到人力成本壓力,努力革新技術、提高勞動效率。怎樣才能既不對相關產業(yè)造成致命打擊、維持其生存和延續(xù),又激發(fā)企業(yè)提高勞動效率的積極性、增強其活力,是決策者必須反復斟酌、巧妙平衡的問題。無論如何權衡利弊得失,勞動保險費的征收對相關產業(yè)的影響必須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進入決策者視野。解決社?;鹳~戶的平衡不能僅僅從其本身的收和支兩個會計方面著眼,而是必須從整個社會財富生產和再分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尋求出路。
(一)迅速調整人口政策,避免短期問題演變?yōu)殚L期問題。幾十年前國家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現在根據情況變化對人口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國面臨的人口挑戰(zhàn)有自身特色,人口政策調整的緊迫性、尖銳性尤其突出,有幾個原則可供參考:第一,政策調整動手越早、越快越好。第二,循序漸進,避免政策調整形成新的尖型人口峰谷??蓪﹄p獨、單獨、其他家庭分層次全面放開二胎生育之后,酌情全面放開多胎生育,視情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可探討新的生育導向:晚一點、有間隔、不限數。第三,借此難得機會消除政策區(qū)分,形成全國統(tǒng)一、平等的生育政策,這對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消除地域差距和社會文明進步意義重大,切不可推動形成新的差別與割裂。最終形成長期均衡、可持續(xù)、可承載、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的人口政策和新的人口狀態(tài)(王桂新,2019)。
(二)正本清源,從根本上認識勞動的基礎性價值和創(chuàng)造的根本性意義;適可而止遏制過度排斥勞動的趨勢。在生產過剩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需求,財富生產過程就不能完全實現,所以對消費、需求強調多一些;當老齡化深度發(fā)展、生產能力不足的情況到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回來重新認識勞動和生產的根本性價值:沒有生產,就沒有財富可供消費,生產是第一性的、消費是第二性的。西方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后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下降騰出的空間由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不斷成長的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予以彌補,一旦隨著中國這樣的大國人口老齡化,財富生產能力下降,從填空者變?yōu)樾枰惶羁照撸瑹o人有能力幫助我們彌補這個新的巨大空間。中華民族尚儉戒奢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相比較當代西方過于強調個人價值、推崇個人享受、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價值觀,更本質地體現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是我們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應對人口問題挑戰(zhàn)的寶貴精神和文化財富。不能不顧條件地媚俗,過于倡導和強調壓縮工作時間、增加休閑時間,也不能過于強調消費、輕視財富生產創(chuàng)造。
(三)強化家庭觀念。家庭功能弱化是婦女生育意愿降低的重要原因,要建立合理的人口結構、恢復婦女的生育意愿,需要強化家庭觀念。未來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僅僅依靠社會和專業(yè)機構去應對是不夠的,家庭作為承載社會功能的基本單位,可在很大程度上承擔養(yǎng)老功能,分散、緩解社會壓力。重視家庭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堅持這一文化傳統(tǒng)并發(fā)揚光大,不僅有助于我們應對自身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
(四)適時、適度、循序漸進地延遲退休年齡。通過前面表格的數據分析可以發(fā)現,到65歲人口占比達到28%時,以目前平均55退休和改變?yōu)?5歲退休相比較,單位勞動人口承擔的養(yǎng)老負擔有兩三倍的差別,延遲退休年齡是解決養(yǎng)老問題的一個有效且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可以先從減少各種提前退休措施開始,然后適度延遲女工人、女干部的退休年齡,然后循序漸進,每年或每一段時間延遲一定的退休時限,逐步過渡到最大程度減少60歲以前退休情況,使大部分人員65歲以后退休。
(五)勇于擔當,適時審慎調整離退休人員退休金架構。過去實行的工資制度對年齡、資歷、等級較為重視,離退休人員工資待遇和其在職、在崗時相比,降低比例大部在5%-30%之間。但是由于離退休人員工齡長、工資基數較高,所以實際退休金和在職在崗人員相比較仍處較高水平。當1個勞動年齡人口負擔1/4個離退休人員時,這種差別的壓力體現并不明顯;但將來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28%以上、1個勞動人口負擔1-2個甚至更多離退休人員時,這個差別將突出表現出來,這是一個重大的基礎性障礙,是我們不可承受之重。如果社保繳費比例增長到工資的一兩倍甚至更多,很多人會嘗試脫離社會秩序成為自由分子,整個社會將走向碎片化、無序化,這是令人憂慮和難以承受之局面。
相對于占有財富的多少,老齡人考慮更多的是醫(yī)療和保障問題??蛇m度增加離退休人員醫(yī)療和保障部分的比重、同時相對降低財富分配部分的比重。可考慮將離退休人員工資架構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社會公眾統(tǒng)一享受部分,另一部分是不同人員差別部分。前一部分隨著社會發(fā)展調整,但是調整幅度低于在職在崗人員,后一部分以離退休時標準為基準,以后基本穩(wěn)定或調整幅度較小??蓪Σ煌挲g退休者執(zhí)行有差別調整比例的政策。這樣操作造成的沖擊較小、較易被接受,社會負擔能力就可以盡量維持在可承受范圍內。政策調整的具體方式、步驟需要深入調研、精心謀劃、審慎決策,但大的方向不能出現失誤和偏差,更不能在惠民的名義下因為媚俗而作出反向選擇。
(六)精兵簡政,同時縮小兩極分化。首先,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精兵簡政,控制政府管理隊伍規(guī)模與運行成本、增加社會財富生產者的規(guī)模與效率當然是一個重要舉措和題中應有之義。其次,在物質生產充裕、社會充滿活力的時候,社會對分配差距的承受能力較大,人們追求階層上升、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人口老齡化嚴重之后,生產相對不足、社會結構更加沉悶、人們的進取心更加稀缺,對追求階層上升的關注度會逐步讓位于對存量公平的關注度,分配不公、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將產生愈加尖銳的社會傷害。
(七)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勞動效率??萍紕?chuàng)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單位勞動力單位時間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勞動人口的不足。
(八)調整教育制度是緩解養(yǎng)老壓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崇尚勞動、崇尚節(jié)儉、崇尚奉獻的價值觀和社會氛圍的形成有賴于教育。其次,適時適度調整教育制度,強調終身教育,壓縮部分制式基礎教育,也可以緩解部分社會壓力。通過提前幾個月入學、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壓縮一定學制并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壓縮0.5-2.5年制式教育。再次,優(yōu)化高等教育專業(yè)設置,強化與直接生產財富相關專業(yè)的比重,對碩士博士等高學歷的教育由強調規(guī)模轉為重點強調質量,不再盲目擴張規(guī)模,集中優(yōu)勢資源培養(yǎng)高水平人才;還要特別重視職業(yè)教育,提高勞動人口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效率。
(作者分別為山東魯糧集團高級經濟師、山東大學山東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河南省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