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yerr
長在四季分明的南方城市,我對溫度感知靈敏,也對所有能改變溫度的事物多有留意。
很多年前的某個圣誕夜,我在巴黎旅行。那天天冷風(fēng)大,被風(fēng)吹得傾斜的雨像刀子一樣一道道劃在鏡片上。街道因為小店停業(yè)倍顯冷清,我努力端著攝影機,就著街燈和雨夾雪記錄這些只有在此時此處才能見到的建筑樣貌。手上拍攝動作不停,但寒冷使我的思維變得緩慢,直到鏡頭里一個紅彤彤的店面出現(xiàn),才把我從木訥中抽出。
這抹紅色來自擺在一家小店門口的圣誕老人玩偶,圣誕老人和著“Jingle Bells”的音樂搖擺,旁邊放著一口大鍋,寫著“熱葡萄酒,2歐元一杯”,供路人自取。30秒后,熱酒下肚,暖人心脾。我從未喝過熱葡萄酒,卻在那一刻獲得了最難忘的圣誕夜。在這之后,我一直生活在溫暖的氣候里,偶爾不小心陷入寒冷的境地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那抹紅色。
比起紅酒暖胃,音樂是能給心靈帶來溫度的。尚不通樂理時,我能分辨出有些旋律溫暖明亮,有些則灰暗陰郁。后來才知道大三和弦是前者,小三和弦算后者,音符的排列組合和人相互作用后便超越了振動頻率上的差別。
著名的《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中,開篇如鐘聲般的低音和弦是冷清肅穆的,緊接著深情而憂郁的弦樂中伴著清脆的鋼琴聲,再到迸發(fā)出力量和希望的鋼琴主旋律,以及溫暖安詳?shù)膱A號。這首作品到底是講深冬還是初春,是沉思還是悲壯?為什么我在心情憂郁時聽得出復(fù)蘇和溫暖,在心情輕快時卻能聽到巨浪和嚴(yán)寒?
當(dāng)然,不是每部作品都如此復(fù)雜,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的各個樂章就用分明的音符和節(jié)奏讓人感受到不同季節(jié)的溫度。譬如第四樂章的Allegro的開頭,快而輕薄的小提琴高音刻畫出刺骨寒風(fēng)下的嚴(yán)冬,和第一樂章小鳥爭相歌唱、萬物生機盎然的溫暖氛圍截然不同。
有次去一位鋼琴家家中拜訪,冬季的紐約很冷,她的住處卻幾乎沒有暖氣。我忍不住開口詢問,才知這是主人有意為之,是為了讓鋼琴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粗凉u漸活動開的手指觸碰琴鍵,彈奏出讓人感到溫暖的旋律,才明白這位自律的鋼琴家對音樂中溫度的理解,和我是如此一致。
色彩也是有溫度的,譬如火焰,低溫時是紅外線,隨著溫度上升,顏色由紅橙色轉(zhuǎn)變?yōu)辄S色、白色,然后到紫色,再變成紫外線,火焰的顏色直接反映了它的溫度。美學(xué)范疇亦然,許多快餐店采用紅或黃的暖色調(diào),而頭頂帶給人清涼的吊扇卻鮮有做成大紅色的。
溫度若僅是一種觸感,何以能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受到呢?因所見、所聽而在心中感受到的那股暖流或寒意,只是人的幻覺嗎?他人雪中送炭給予幫助,那份暖意是否存在?被人背叛如置身寒冬也是天方夜譚嗎?
在物理學(xué)中,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程度,是與物體的形態(tài)相關(guān)的一個宏觀上的物理量,這個溫度的概念來自人體感知。顏色和音樂也同樣來源于主觀感知。
色彩的物理本質(zhì)是不同頻率或波長的電磁波,跨越幾十個數(shù)量級的眾多波長中,我們能感知到的不過一小部分。在這個可見光的范圍中,視錐細(xì)胞和大腦再加以作用反饋給我們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何其主觀。聲音亦然。我們能聽到的頻率尚不如蝙蝠等動物。
萬物共享這個空間,卻各自看到、聽到、感受到不同的表象。我想,正是因為這樣的共同點,人類共通的情感打通了感官的界限,于是我們能看到溫度、聽到溫度,在燥熱的環(huán)境里獲得清涼,在嚴(yán)寒的肆虐中尋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