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荒田
袁枚所著的《隨園詩話》里有一則,道及他自己如何從“村童牧豎,一言一笑”中汲取作詩的靈感。他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聽到隨園里的挑糞工,十月中,在梅樹下喜滋滋地說:“有一身花矣?!北阕髁藘删湓姡骸霸掠持癯汕€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另一個是,他二月出門,送行的野僧說:“可惜園中梅花盛開,公帶不去!”他也作了兩句詩:“只憐香雪梅千樹,不得隨身帶上船。”挑糞工和野僧不會寫詩,但出其不意的發(fā)現(xiàn)令才子傾倒。
(林小菊摘自《解放日報》)
《隨手皆是詩》:
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楊萬里,他喜歡親身去觀察萬物,他的筆,他的眼睛,好像敏感的相機鏡頭,把大自然每一個微妙的變化都記錄下來。他寫下《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一首平常的夏日詩,卻讓我印象極為深刻。我們常常對龐然大物驚訝贊嘆,而八百多年前的楊萬里,卻觀察小,熱愛小。小池、泉眼、細流、小荷、蜻蜓……在這些細小里,他發(fā)現(xiàn)了愛。泉眼愛著細細的水流,便有了小小的池塘;荷花得到池水的滋潤,露出尖尖的角;小小的荷葉尖,給蜻蜓提供了駐足的地方。楊萬里仿佛也是一只蜻蜓,他的目光搜尋著那些別人所忽略的、最細微的美,等待著隨時落下。愛在泉眼里,愛在樹蔭下,愛在池塘中,愛在小小的荷葉尖上,愛在蜻蜓的駐足里。愛是一種傳遞,也是大自然中萬物間的一種默契。? ? ? ?(劉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