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陜西省洪澇災害統(tǒng)計分析

2021-03-23 08:46:44張家榮劉建林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年均值關中地區(qū)陜南

張家榮,劉建林

(1.商洛學院 陜西省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陜西 商洛 726000;2.西安理工大學 西北旱區(qū)生態(tài)水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48)

分析統(tǒng)計洪澇災害,可以掌握洪澇災害發(fā)生特點及演變規(guī)律,對洪澇災情進行預估[1],以便科學制定洪澇災害應對措施。防洪安全及其評價不僅關系到區(qū)域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且事關社會的穩(wěn)定,同時還是制定水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決策依據(jù)[2]。評價區(qū)域防洪安全整體狀況,有利于維護區(qū)域防洪安全,有利于準確把握區(qū)域今后防洪減災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重點,有利于促進洪水災害的有效管理并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技術支持與參考[3],有利于降低洪災損失,維護區(qū)域社會繁榮穩(wěn)定,促進社會經(jīng)濟和諧發(fā)展。

1 陜西省氣象特點分析

1.1 地形狹長、河流眾多

陜西地處北緯31°42′~39°35′、東經(jīng)105°29′~110°15′之間,東西狹,南北長,東西最寬約500 km,南北長約870 km,長江支流漢江、嘉陵江上游以及黃河中游均位于其境內,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就位于陜西省南部,秦嶺北部大小河流共計2524條,多屬黃河水系,其流域面積占陜西總面積的64.80%;秦嶺南部大小河流共計1772條,多屬長江水系,其流域面積占陜西總面積的35.20%(表1、圖1)。

表1 陜西境內五大主要河流比較情況

圖1 陜西省流域分布信息圖

1.2 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

陜西省內山地、高原、平原交錯,全省土地總面積20.56萬km2,其中高原面積為9.25萬km2,約占全省總面積的45%;山地面積為7.4萬km2,約占全省總面積的36%;平原面積3.91萬km2,只占全省總面積的19%。由于地處內陸腹地,地形起伏,山體高大,地勢起伏落差大(圖2)。陜西省氣候類型多樣復雜(氣候帶包括中溫帶、暖溫帶、北亞熱帶,各帶又有半濕潤、濕潤及半干旱氣候類型,甚至有些氣溫帶還含有干旱氣候),垂直氣候差異也很大(秦嶺南坡山麓為亞熱帶,山麓中部為暖溫帶,再往上依次出現(xiàn)山地中溫帶、冷溫帶,到太白山頂附近便是亞寒帶氣候)。

1.3 溫差顯著、降雨量時空差異大

陜南年際氣溫介于24~27 ℃,關中氣溫介于27~31 ℃,陜北氣溫介于29~34 ℃;全省各地大陸度都大于50,越往北越大。極端低氣溫常出現(xiàn)在1月,極端高氣溫常出現(xiàn)在7月,差值超48 ℃,由北至南急降;晝夜之間的溫差也較大。陜西的降水和干燥度,從南向北減少,在年降水量方面陜南700 mm以上,關中600 mm左右,陜北南部600~700 mm,陜北北部400~500 mm;在年干燥度方面陜南小于1.0,關中小于1.5,陜北南部小于1.5,陜北北部大于1.5,年干燥度在長城沿線以北大于2.0。全省夏季(6~8月)降水量占比最大的地區(qū)是陜北,約占全年的50%~60%;陜南、關中夏季降水量差異較大(少至200 mm,多達500 mm),9月份降水量與7月份降水量相差不大,甚至多于7月份,成為年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夏季(6~8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40%~45%,7~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45%~50%;另外陜南和關中在盛夏的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期間,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和控制下,呈現(xiàn)出氣溫高、降水少、持續(xù)悶熱干旱天氣,稱之為伏旱,在伏旱期間,云量、降水減少,日照時數(shù)、太陽輻射顯著增加,氣溫明顯上升[4]。

圖2 陜西省海拔分布圖

1.4 氣候地區(qū)性特點明顯,不同區(qū)域相互關聯(lián)影響

冬季干燥、夏季多雨、雨熱同季是中國各地氣候的共同特征。但是,像陜西這樣,既是夏季多雨,同時又有秋初雨淋,而且在盛夏經(jīng)常出現(xiàn)少雨伏旱,則是中國各省區(qū)不多見的。陜西各地冬季降水量大多在20 mm以下,對農(nóng)業(yè)作用不大,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雨熱同季,高溫多雨,對農(nóng)作物生長十分有利。秋雨是陜西降水的另一重要特點。陜西的關中東部和安康盆地甚至成了全國氣溫最高的地區(qū)之一。 當關中、陜南出現(xiàn)伏旱時,雨帶北移,陜北地區(qū)降水量增多,為全省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最多的地區(qū)[5]。

1.5 日照時數(shù)時空分布差異呈緯向地帶性特征

根據(jù)陜西省1957~2016年60多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陜西省多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144.50 h,夏季日照時數(shù)占全年的30.13%,春季日照時數(shù)占全年的 26.90%,秋季日照時數(shù)占21.49%,冬季日照時數(shù)占21.48%;陜北年日照時數(shù)超過2200 h,關中地區(qū)1800~2200 h,陜南地區(qū)1400~1800 h;夏季南北日照時數(shù)變化較小,為550~850 h,差值是300 h;冬季南北日照時數(shù)變化較大,在100~650 h,差值為550 h[6]。

1.6 自然災害誘因多,年度差異大

陜西省常見自然災害類型有:旱災、風雹、洪澇、地質災害、低溫冷凍、生物災害。受夏天的暴雨及冰雹、秋天的秋雨秋汛、冬天的霧與霾等極端天氣的影響,災害頻發(f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陜西省年際氣候變化差異也較大,自然災害類型、范圍、嚴重程度也有較大差別。

2 陜西省自然災害統(tǒng)計與分析

陜西省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洪澇、風雹,從2007~2018年自然災害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2)上看,受災人口除2009、2013、2014及2017年有所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死亡人口除2008、2010、2015及2017年有所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緊急轉移安置人口除2009、2011、2013及2017年有所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受災面積除2008、2012及2017年有所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絕收面積除2009、2010、2013及2017年有較大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除2008、2010、2011、2013及2017年有較大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直接經(jīng)濟損失除2008、2010、2013及2017年有較大波動之外,總體處于下降趨勢。

表2 陜西省自然災害災情對比情況(2007~2018年)

陜西2018年自然災情較2017年相比,直接經(jīng)濟損失、倒塌房屋以及因災死亡人口分別減少了58%、71%和74%(表3),為近10年來最輕,呈以下特點:災害,波及范圍廣,貧困地區(qū)和重復受災比例較高。全省98%的貧困縣受災,貧困縣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占全省的80%,受災人口占全省的61%,直接經(jīng)濟損失占全省的58%,受災農(nóng)作物面積占全省的56%;72.7%的鄉(xiāng)鎮(zhèn)受災,92.5%的縣區(qū)受災。對農(nóng)作物影響大的災害是低溫冷凍以及災雪。低溫冷凍主要出現(xiàn)在當年4月份,正值花椒、蘋果、核桃等花期,影響較大,23.02萬hm2農(nóng)作物受災,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30.6億多元,雪災主要出現(xiàn)在1月份,45000多座大棚蔬菜不同程度受災,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4億多元。風雹、洪澇災害在主汛期交替出現(xiàn)。2018年7~8月份共發(fā)生風雹47次,受影響較大的是陜北南部的優(yōu)質蘋果產(chǎn)區(qū)、關中地區(qū)的經(jīng)濟作物及糧食作物。2018年7~8月份共發(fā)生洪澇災害116次之多,給群眾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有些地區(qū)如略陽縣城出現(xiàn)了內澇。

表3 陜西省區(qū)域災情對比情況(2018年)

就2017年陜西省區(qū)域災情與2016年相比,2017年災情較重,各項災情指標都有所增加,特別是因災死亡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倒損房屋增加比例較大。與近10年以來災情相比,2017年災情略輕,除直接經(jīng)濟損失指標有所增加外,其他指標都要小(表4)。從區(qū)域分布看,陜北受洪澇災害影響,倒損房屋和直接經(jīng)濟損失最大;關中地區(qū)由于受旱災的影響,因災造成的受災人口、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農(nóng)作物絕收面積最大;陜南因旱災造成需生活救助人口最多,因洪澇災害造成死亡人數(shù)最多;根據(jù)綜合災情指標分析,陜北災情最重,陜南次之,關中最輕。從各市災情統(tǒng)計對比看,渭南市受旱災影響,該地區(qū)受災人口、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最大;榆林市受洪澇災害影響,倒損房屋最多,經(jīng)濟損失最大;安康市受洪澇災害影響,死亡人員最多,受洪澇災害和旱災影響,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口最多;根據(jù)綜合災情指標分析,安康市災情最重,銅川災情最輕,排序為:安康市、榆林市、商洛市、渭南市、漢中市、寶雞市、延安市、咸陽市、西安市、銅川市。

3 陜西省洪澇災害統(tǒng)計與分析

洪水是由暴雨、冰雪急驟消融、風暴潮等自然因素使得江河湖海水量急劇增加及水位迅猛上漲的一種現(xiàn)象。其伴隨著人類的文明而共生[1],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人類活動對洪水現(xiàn)象的影響,使得那些被淹沒的地區(qū)在范圍和時間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但是這種規(guī)律性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機率性的,也就是洪水通常表現(xiàn)出周期性以及隨機性特點,這給人類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從表5可以看出,陜西省受災人口2011年最多,達到674.00萬人;最少是2009年,只有67.70萬人;12年均值為271.47萬人。從死亡人數(shù)上看,2010年最多,達118人;2018年最少,為9人;12年均值為39.33人。從緊急轉移安置人口上看,2010年最多,106.90萬人;最少年份是2009年,為1.50萬人;年均轉移人口31.93萬人。從受災受災面積上看,2011年最多,達到562.00×103hm2;最少年份為2009年,為54.60×103hm2;年均值為222.89×103hm2。從絕收面積上看,2007年最多,達到162.00×103hm2;最少年份是2009年,為6.70×103hm2;年均43.40×103hm2。從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數(shù)量上看,最多為2013年,224633間;最少是2008年,811間;年均75706.42間。從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上看,2010年最多,為206.00億元;2009年最少為6.60億元;年均損失69.22億元。

表5 陜西省洪澇災害情況比較(2007~2018年)

從表6可以看出,在受災人口方面,洪澇災害占自然災害比例最大出現(xiàn)在2011年,為52.93%;其他年份所占比例相對較少;最少占比年份是2009年,為3.84%;12年平均占比值為25.58%。從死亡人數(shù)上看,2016年最多,達75.00%;2008年最少,為8.67%;12年均值為45.62%。從緊急轉移安置人口上看,2010年占比最多(99.35%),占比最少年份是2008年(1.31%),年均轉移人口占比78.76%。從受災面積上看,2011年最多,占比達到46.36%;最少年份為2009年,占比為3.52%;年均占比為21.02%。從絕收面積上看,2011年最多,占比達到55.71%;最少年份是2009年,占比為4.86%;年均占比27.55%。從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數(shù)量占比上看,最多為2018年(92.86%),占比最少是2008年(1.84%),年均26.30%。從直接經(jīng)濟損失占比上看,2017年最多(78.78%),2008年最少(2.97%),年均45.44%。

表6 陜西省洪澇災害占自然災害比例情況(2007~2018年) %

從表7陜西省各市洪澇災害12年均值情況比較來看,受災人口最多的是安康市,達到75.86萬人,最少是銅川市0.25萬人;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是榆林市12.17人,最少的是西安市、銅川市、咸陽市、渭南市、韓城市,12年均值為0.34人;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口最多是安康市,達14.96萬人,最少是寶雞市0.004萬人;從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上看,最多是榆林市,達116.32×103hm2,最少是西安市0.55×103hm2;從農(nóng)作物絕收面積上看,最多是榆林市,達30.25×103hm2;從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數(shù)量上看,最多是安康市,達27301.69間,最少是寶雞市和韓城市,為3.05間;從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上看,最多是安康市,為41.55億元,最少是銅川市0.036億元。從陜西省三地區(qū)洪澇災害12年均值情況比較看,受災人口最多的是陜南地區(qū),達到124.85萬人,最少是關中地區(qū)35.29萬人;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是陜南地區(qū)18.09人,最少的是關中地區(qū)5.11人;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口最多的是陜南地區(qū),達14.96萬人,最少是關中地區(qū)4.17萬人;從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上看,最多是陜南地區(qū),達19.96×103hm2,最少是關中地區(qū)5.64×103hm2;從農(nóng)作物絕收面積上來看,最多的是陜南地區(qū),達19.96×103hm2,最少的是關中地區(qū)5.64×103hm2;從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數(shù)量上看,最多的是陜南地區(qū),達34824.95間,最少是關中地區(qū),為9841.83間;從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上來看最多是陜南地區(qū),為31.84億元,最少是關中地區(qū),為8.90億元。

表7 陜西省各市(區(qū))洪澇災害12年均值情況比較(2007~2018年)

4 小結

綜上所述,陜西省洪災損失情況年際變化大,如陜西省受災人口2011年最多達到674.00萬人,最少是2009年67.70萬人;從死亡人數(shù)上看,2010年最多達118人,2018年最少為9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2010年最多為206.00億元,2009年最少為6.60億元。洪澇災害占自然災害比例較大,如2011年陜西省受災人口中,洪澇災害占自然災害的52.93%;死亡人數(shù)2016年洪澇災害占自然災害的75.00%;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010年占99.35%;直接經(jīng)濟損失2017年占比為78.78%。

從陜西省三地區(qū)洪澇災害12年均值情況比較來看,區(qū)域性特點顯著,規(guī)律明顯。從受災人口、死亡人數(shù)、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口、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農(nóng)作物絕收面積、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數(shù)量、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上來看,最嚴重的是陜南地區(qū),其次是陜北地區(qū),關中地區(qū)情況最好。

猜你喜歡
年均值關中地區(qū)陜南
關中地區(qū)李樹遙感辨識的最佳時相與方法
羽翼與轉化:朱子學在關中地區(qū)的接受和傳播
2020年全球自然災害及受災基本情況
勞動保護(2021年11期)2021-11-30 07:12:42
2014-2018年巢湖水質氮磷含量與藍藻水華變化情況探究
黨建地圖·陜南
當代陜西(2018年16期)2018-09-13 11:06:54
陜西關中地區(qū)民間刺繡的色彩差異性分析——以東府為例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1:40
治污
齊魯周刊(2017年18期)2017-05-18 12:29:01
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地磁場長期變化特征分析
陜南柑橘老果園改造關鍵技術
浙江柑橘(2016年4期)2016-03-11 20:12:59
陜南地區(qū)高職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出路淺探
大足县| 宜昌市| 科尔| 阿坝| 永修县| 房产| 邵阳市| 高邑县| 德安县| 双桥区| 巩留县| 汾西县| 永新县| 平果县| 巴中市| 定日县| 梁河县| 米林县| 潜山县| 佳木斯市| 嘉祥县| 宜兴市| 彰化县| 南丹县| 上犹县| 和林格尔县| 都昌县| 博乐市| 云霄县| 华坪县| 普兰店市| 清新县| 和硕县| 蕲春县| 曲靖市| 定西市| 濉溪县| 蓬莱市| 谷城县| 昆山市|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