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翠
摘 要:英語是小學的重要學科,不僅需要教師把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小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先開口讀英語,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師應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技能,提高英語朗讀水平,從而讓學生熟練運用英語與人交流。
關鍵詞: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策略
朗讀是學習英語的前提,只有多進行朗讀,才能培養(yǎng)語感,提高英語水平。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指導。
一、做好讀書的準備工作
朗讀是一種姿態(tài),包括形體和精神兩個方面。小學生在朗讀時必須坐姿端正,手持書本,抬頭挺胸,眼睛跟書本之間保持適當距離,確保有良好的坐姿再開始進行朗讀。一個良好的姿態(tài)是進行有效朗讀的前提。只有小學生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當中,提高朗讀的效果。
二、讓學生有求而讀
小學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朗讀就可以作為一項活動開展。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時刻指引教學方向。因此,在平時的朗讀中,教師一定要讓小學生明確自己的朗讀目標,他們才能變得積極主動,產生對朗讀的興趣。在平時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小學生讀準確每個單詞,每個單詞都不可含糊,要大聲讀出來,不要怕讀錯。在平時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要讓小學生反復朗讀。只有多進行朗讀訓練,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教師還應該多組織一些朗讀訓練,讓小學生在朗讀中不假讀、不拖音、不跳句,要集中精神,不可心不在焉,要帶有感情色彩。通過進行朗讀訓練,能進一步為小學生學好英語打好基礎。
三、教師應該做到有感而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朗讀是需要視覺、聽覺、動覺三個器官配合才能完成的,必須心、口、眼保持一致。只有各個器官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動作。學好發(fā)音就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教師要對小學生進行嚴格的語音訓練,要重視小學生的朗讀訓練,多給他們講解一些朗讀技巧,這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才能少走一些彎路,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師在落實朗讀訓練的時候,要從視、聽、動三個方面出發(fā),要眼睛快速地看,讀的時候要舌頭仿佛在跳舞一樣輕盈,收放自如。同時,朗讀者應用心朗讀,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所在,讓朗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四、教師要杜絕“中式英語”,讓小學生升華而讀
成功的英語朗讀教學,不僅需要加強讀的審美感,還應該讓小學生充分體驗英語語言的優(yōu)美,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教師應將中西方文化互相結合起來,多跟小學生講解一些西方的文化、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在平時的朗讀和寫作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很多小學生受到漢語的影響,經常說中式英語。用漢語的表達方式說英語,這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
另外,小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帶有感情色彩。在平時的早讀課中,經常發(fā)現很多小學生為了讀書而讀書,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讀了一篇英語課文,整篇課文讀下來,整個聲調都是平的,全程沒有抑揚頓挫和感情色彩,讀出來的英語也索然無味,讓人聽了感到非常聒噪。真正的朗讀要做到富有感情色彩,聲音圓潤,隨著文章的內容不斷起伏,帶有感情色彩的朗讀。讓人聽了之后感到非常舒適,帶給人美的享受。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他們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讓他們在朗讀中語感得到升華。還可以定期組織英語朗讀比賽,最后評出獎項。這樣既能鍛煉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又能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應設定合理的目標,指導小學生正確朗讀,不可盲目朗讀,應讓小學生通過朗讀真切地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所在,讓他們覺得讀書更有價值,也為提升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曉婷.淺談小學英語的朗讀教學方法和策略[J].小學時代,2009(12).
[2]王嘉進.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怎樣進行朗讀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8).
[3]鄭萍萍.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有效作用[J].素質教育,2015(12).
[4]蘇靜華.淺談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2019(8).
[5]何佳佳.小學英語朗讀策略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