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劉譯蔓
內(nèi)容摘要:《文心》是由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合著的語文教育經(jīng)典著作,以三十二篇國文小故事,關聯(lián)地寫述國文的抽象知識與中學生日常遇到的疑難。《文心》蘊含的閱讀觀,穿插于故事之間,總體介紹了閱讀的理論與閱讀方法。簡言之,閱讀深入于文字,升華于生活,共同指向終身學習。借以觀之,《文心》表達的閱讀觀,符合當心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閱讀理念,值得每一位語文人參考借鑒。
關鍵詞:《文心》 語文 閱讀觀
《文心》是由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合著的語文教育經(jīng)典著作,以故事的體裁,深入淺出地介紹國文的全體知識,對語文教育各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簡言之,《文心》是用故事的體裁寫關于國文的全體知識,而每種知識大約占了一個題目。[1]P1同時,每個題目都建構一個最貼切的場面,將個人或社會時事進行融合,非常具有邏輯性和實用性。借以觀之,《文心》所涉及的閱讀觀,巧妙地將閱讀三層次融入青年生活,采用經(jīng)濟型閱讀基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能力與習慣,以此收獲閱讀意趣。由此,文章以“閱讀”為線索,探究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關于閱讀的具體觀點。
一.理論主張
《文心》將閱讀視為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闡明讀書的目的是重在收得其內(nèi)容意趣。[1]P107具體而言,《文心》借用學生們討論李先生的畫作《母親》闡明閱讀“看”的三層次;考量學生時間精力的有限性,介紹經(jīng)濟型閱讀方法;回歸閱讀、寫作皆是生活,說明良好的閱讀習慣兼具讀書筆記、心得的寫作。
(一)閱讀三層次
《文心》在《鑒賞座談會》中闡明閱讀“看”的三個層次,分別是“見”“視”“觀”。具體來看,三個字在“看”的程度上各不相同,“見”是見到、看見,無別的復雜的心理作用;“視”是伴有觀察的見到、看見,有觀察的心理作用;“觀”最為復雜,有難下簡括的注解。借以觀之,閱讀中“看”的“見”“視”“觀”三個階段,分別表現(xiàn)為:一是“見”,看到別人的一篇文章或是一幅畫,曾寫著什么而已,僅是感覺器官的作用。二是“視”,仔細去辨別一篇文章或一幅畫的結構、主旨等,偏重知識思辨方面。三是“觀”,深入其境地用整個的心去與一篇文章或一幅畫相對,飽含讀者整個的心理活動。三個階段層層深入,書中用吃東西來作比喻,“見”和“視”只是食物初入口的狀態(tài),“觀”是咀嚼細嘗其真滋味。因此,閱讀三層次中的“觀”又叫做“鑒賞”,親切領略文章或繪畫的真滋味,是最真實的受用。[1]P287-288
(二)經(jīng)濟型閱讀
學生甚至說人的時間精力都很有限,所以閱讀經(jīng)典是幫助其短時間高效率地吸取書本營養(yǎng)的最佳方式。經(jīng)濟型閱讀包含課內(nèi)、課外閱讀。其中,課內(nèi)閱讀書單《文心》在《小小的書柜》《讀古書的小風波》《關于文學史》三篇中詳盡提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對待經(jīng)典古書閱讀的態(tài)度,傳授學生使用紛繁類別文學史的方法。首先開具中學生閱讀書單,《小小的書柜》中,枚叔借大文的書柜把中學生閱讀的順序進行了梳理,一是備好字典,解決閱讀中的生字詞疑難;二是閱讀情節(jié)較強的中外小說故事,形成一定的閱讀思維邏輯;三是從《白香詞譜》《唐詩三百首》了解最經(jīng)典的詩詞;四是以教材為“點”,帶動適當?shù)摹懊妗钡慕?jīng)類書閱讀,借以修身和拓展視野;五是融匯古今,了解與中學生相關的雜志。[1]P37-40其次,對待古書的態(tài)度,《讀古書的小風波》中借用學生批判學習古文的批判,引出教師王先生之口闡述恰當?shù)墓盼拈喿x態(tài)度。王先生闡明道:“國文科的教材該以文學作品為范圍,一本書,一篇東西,是文學作品才選用。”[1]P136其以此為基準,告誡學生對待思想、學術不能憑主觀的愛憎,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還它(這種思想、學術)個本來面目。具體而言,我們在對某種思想、學術作評價時,要考究出其和時代、社會的關聯(lián),因何發(fā)生,又因何衰落。所以,古書和現(xiàn)代論文、專著都是有用的材料。如:現(xiàn)代人研究古代民俗和儒家思想少不了《禮記》。[1]P138最后,《關于文學史》中,學生樂華給王先生寫信咨詢文學史閱讀事宜,王先生形象生動地將文學史和文學作品比作“錢索子”和“小錢”,表明要接觸了文學作品,然后閱讀文學史才有用處,但可依據(jù)文學史的線索去選擇歷代的名作。[1]P269-273課外閱讀在《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中以學生樂華退學進入工廠為契機作了闡述,表示讀不用文字寫的書,在社會圖書館積累認識、經(jīng)驗。[1]P178由衷地表明生活里、甚至社會的別處里,只要我們有一顆“學”心,就都能從中汲取養(yǎng)分,潤澤自身。
(三)閱讀的習慣
閱讀亦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自然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簡單的閱讀習慣是將“閱讀”二字作簡單的延伸,為既閱又讀,再加上輔助的筆頭“寫”。《文心》在《書聲》《讀書筆記》中詳細介紹誦讀的方法、讀書筆記的作法。具體來看,“讀”調(diào)動心、眼、口、耳感官并用的學習方法,可細致為聲音的高低、強弱、緩急三種。其中,以符號進行標識,高低符號有:△表示全句由低到高,▽表示全句由高到低,·表示句中某一字或幾字須重讀;強弱符號有:>表示句的上半部讀音須強,<表示句的下半部讀音須強,<>表示句的中央部分讀音須強;緩急符號有:—表示須急,——表示須緩。三種符號之外,~~~~~表示讀到這里須搖曳。[1]P116-117讀書筆記是讀書時的一種判斷,應該用作議論文的態(tài)度去寫,可作簡短樸實的論斷、理由、例證。同時,讀書要精細才能寫出讀書筆記,使個人的讀書不茍且。例如,喜歡讀小說的,小說開端和結末幾行的文字,作者往往煞費苦心,不妨總結小說開端或結末共有多少寫法,當作筆記寫出來。此外,寫筆記的本意,是自己記述讀書的心得與研究結果,以備將來的查考運用。[1]P233-244由此,既閱又讀輔寫組成閱讀的生活方式,潤物無聲地匯入每一位學生的行為習慣。
二.實踐啟示
閱讀是一項個人升華活動,是寫作的基礎,將書本品味出充滿個人色彩的旨趣,借以建構自己思想觀點。因此,《文心》憑借具體的閱讀故事,介紹了閱讀中通往個人思想見解的方法,其中,預習法掃清閱讀障礙,獲取簡單的文章知識;討論法則集群智群力解決初次閱讀的疑難;觸發(fā)法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貴在找尋生活有趣之處。
(一)預習法
預習是閱讀的基礎,掃清字詞句文的模糊點。《文心》在《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方塊字》中將預習的具體步驟明確:首先,較充足的預習時間。王先生給學生們約一天半的時間預習白話體《秋夜》和文言《登泰山記》,學生有較長的時間空間查閱并自我解決初次閱讀時遇到的障礙,并擁有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隙。其次,明確的預習目的和方法。學生樂華與大文自行閱讀時,一是默讀,將生字用鉛筆標記,查閱字典;二是掃清生字詞障礙后,全體通讀,標注不理解的地方。三是再次細讀不懂的文句,聯(lián)系生活思考,若再無果,則請教他人。最后,逐步積累。學生樂華和大文就不明白的問題請教枚叔(學生樂華的父親),枚叔表達道,“先生所教的選文,是世間比較有名的文章。這些文章本來不為你們寫作的,是他們寫述自己的經(jīng)驗的東西。你們年紀小,經(jīng)驗又少,自然難看懂?!彪S即,枚叔借用真實可見的星空,聯(lián)系《秋夜》一文,講述內(nèi)外部經(jīng)驗的內(nèi)容,建議樂華和大文轉(zhuǎn)變身份,將自己的經(jīng)歷或經(jīng)驗與文章中所描寫的“人”“事”“景”加以比對,建立共鳴點。[1]P5-13因此,在預習的基礎步驟外,還應多收集外部經(jīng)驗,爭取文章所述的物象描寫能清楚明白,再結合個人思考,形成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預習閱讀理解。
(二)討論法
討論是閱讀的整合思考過程,借助群智群力解疑答難?!段男摹返墓适露啻我杂懻摰男问匠尸F(xiàn),諸如,《知與情與意》中同學們就王先生講解的知與情與意商討并撰寫《抗日周刊》評論文字;《文章病院》中同學們就《中學生》雜志的“文章病院”一文進行討論、歸納、整理,由此進行了一次關于作文常犯的三類問題的匯報等。具體來看,討論法與閱讀過程可分為三步:首先,確立主題。《戲劇》篇章中,同學們聚在一起編劇,分別就手里擁有的劇作理論,談了談不同劇的表現(xiàn)形式,結合時代風格,確立戲劇的核心是把劇中人的思想、行動和話語統(tǒng)教演員唱出來、說出來。由此,據(jù)此核心編排四幕戲劇的情境和對話。其次,有序地組織與安排?!惰b賞座談會》中,同學們自行針對李先生《母親》畫作就“鑒賞”二字發(fā)表看法。于是,關于“鑒賞”意義便從“看”的三層次入手,過渡到“玩”的鑒賞態(tài)度,加以對照引出“我”努力積累的鑒賞行為,完善于知人論世的鑒賞背景知識,升華于發(fā)揮想象的鑒賞的條件。[1]P285-294最后,適時的點撥?!秲墒住雌兴_蠻〉》中,李先生借畫作,為學生錦華、慧修再次介紹《白香詞譜》,拓展詞中境與情的關系。
(三)觸發(fā)法
觸發(fā)是閱讀的升華,亦是閱讀的想象?!白x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盵1]P107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事,在二者之間發(fā)揮想象的能力,建立屬于自己新鮮的聯(lián)系。諸如,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1]P108借以觀之,《文心》認為閱讀與生活、學習之間的橋梁也是橋梁。《書聲》中,王先生再次強調(diào)“我們讀書、作文以及生活,都全靠能觸發(fā)。”[1]P118王先生親身實踐從寺廟和尚高低緩急規(guī)律的誦經(jīng)聲,觸發(fā)到日常讀文字也該有個規(guī)則方法,便研究出了高低、緩急、強弱的誦讀方法。爾后,《語匯與語感》中,學生振宇由生活經(jīng)歷和俗語“富人四季衣穿,窮人衣穿四季”聯(lián)系到詞類的收集與比較,緊扣行文與生活中的用詞適當與否。簡言之,純粹的閱讀,亦或是純粹的生活,還須觸發(fā)將之加以聯(lián)系。
三.結語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2]因此,也有學者就《文心》表達的閱讀教學方法作了梳理:既閱又讀、復讀參讀、讀無字書。[3]《文心》所表達的閱讀觀,深入于字里行間,升華于無字之生活,收獲于良好的態(tài)度與行為。核心素養(yǎng)下的今天,《文心》這一份簡單、健康、淳樸的閱讀觀仍舊適用,仍對語文閱讀的教學有重要參考范本意義。
參考文獻
[1]夏丏尊,葉圣陶.文心[M].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1,107,287-288,37-40,136, 138,269-273,178,116-117,233-244,5-13,285-294,108,118.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P42.
[3]程稀.《文心》閱讀教學方法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09):P47-51.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坪實驗融創(chuàng)小學;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