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清 河
(上海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上海 200444)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黨管媒體”理念與實踐的中國化?;厮輾v史,分析中國共產黨“黨管媒體”發(fā)展歷程的階段性、漸進性、自洽性、規(guī)律性,不難發(fā)現其無一不折射著中國現當代時代命題的內生邏輯以及黨各個歷史時段工作任務與使命的價值訴求,也為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管媒體工作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守先待后、以史為鑒、砥礪前行提供歷史參考坐標和當代實踐啟示。
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誕生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yè)與社會主義革命狂飆突進之中。建黨之初,直面的是外侮當前、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掙扎求生,中國人民在彷徨中探索前行,因此,黨誕生后汲取俄國十月革命中黨辦媒體的經驗,確立了自身“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黨管媒體理念,黨媒擔負起“揭露黑暗、宣傳革命、啟迪民智和組織民眾的偉大歷史使命”[1]。
黨管媒體思想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早期新聞事業(yè)的發(fā)端而漸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對媒體事業(yè)特別是對于報刊的管理,就體現了黨對媒體的管理思想。1921年7月在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中,中國共產黨的“黨管媒體”思想就得到了初步體現,“雜志、日刊、書籍和小冊子須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經辦”,“無論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均應由黨員直接經辦和編輯”[2](P12-14)。一年之后,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明確“黨的一切機關報,均須由已經證實為忠于無產階級利益的忠實共產黨編輯……一切定期的或其他的報紙與出版物,須完全服從黨的中央委員會,無論他是合法的或違法的,決不許出版機關任意自主,以致引出違反本黨的政策”[3](P141-142)。表明在建黨伊始,中國共產黨人就完全意識到了媒體在黨的事業(yè)中的重要性,已經開始摸索并嘗試黨辦黨管新聞媒體。大革命失敗后,黨領導人民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新道路,創(chuàng)立了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黨的新聞事業(yè)也在根據地建立和發(fā)展起來。1931年1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央蘇區(qū)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黨的建設問題決議案》指出:“建立健全的黨報,反對忽視黨報的傾向。黨報是領導全黨斗爭,組織廣大群眾在政治主張周圍的一種最重要的武器。建立完善的黨報,應看成是黨的建設工作重要的一部分。”[4]從此,黨報成為黨的一個工作部門,甚至是思想的領導中心,“黨管媒體”也開始由思想自省層面逐漸轉化到行動自覺階段。
新中國成立前的整個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先后經歷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由于中國共產黨沒有在全國取得執(zhí)政地位,有關“黨管媒體”理論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基本是在黨的領導層理性自覺、理論自省、信念堅守與全力倡導的情況下進行的。同時,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此歷史時期的主要精力與任務都是在階級斗爭與社會制度革命上,這一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相關“黨管媒體”建章立制工作并沒有完全鋪展開來。不過,這一時期最值得稱道的事情莫過于延安時期由整風運動與《解放日報》改版運動所帶來的“黨管媒體”理念、方法與路徑的探索、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解放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chuàng)辦的第一張大型日報,1941年5月16日創(chuàng)刊,1947年3月27日???,歷時5年10月零11天,共出2130期。其間,1942年開啟的黨報改版運動是中共“黨管媒體”思想構筑與實踐創(chuàng)新史上的重要事件,自此黨的媒體開啟了由“社報”到“黨報”、由“不完全的黨報”到“完全的黨報”的歷史轉變進程[5],且“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黨管媒體模式也逐步形成起來。
早在《解放日報》創(chuàng)辦前,毛澤東就起草了《關于出版〈解放日報〉和改進新華社工作的通知》,提出:“一切黨的政策,將經過《解放日報》與新華社向全國宣達?!督夥湃請蟆返纳缯?,將由中央同志及主要干部執(zhí)筆?!薄爸匾恼鲁龍蠹?、刊物上轉載外,應作為黨內、學校內、機關部隊內的討論與教育材料,并推廣收報機,使各地都能接收,以廣宣傳,是為至要?!盵6](P54)但在開辦之初,《解放日報》曾一度偏離了黨的媒體應有的“喉舌功能”,表現在報人中“無冕之王”“辦同仁報”“為民請命”理念大行其道,甚至有主張抗戰(zhàn)“一切經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現象,在整風運動時不重視“三風”問題檢查與自糾等,為此,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發(fā)出《為改造黨報的通知》,提出了“全黨辦報方針”。在延安整風運動推動與毛澤東力倡下,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拉開了黨報改版的序幕。在歷時數年的改版進程中,黨的各級黨委都設立黨報委員會,統(tǒng)管黨的新聞傳播活動;同級黨委的宣傳部負責人對黨報負直接領導責任,并要經常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情況;黨報“要完全成為黨這個大集體的喉舌,要百分之百地領會并服從黨中央的政治意圖”,宣傳報道內容必須送上級黨的宣傳部審查[7]。同時,新聞工作者不但要走向基層去采訪,還要到基層參加生產勞動,“一切要依照黨的意志辦事,一言一動,一字一句,都要顧及到黨的影響;要忠實于黨的總路線、總方向,而且要與黨的領導機關的意志息息相通;要與整個黨的集體呼吸相關”[8]。這種以黨性原則為核心的媒體管理體系至今依然作為新聞宣傳領域中不可動搖的政治要求。
延安《解放日報》改版的典范效應,在于從思想和管理制度上實現了黨對報紙的絕對領導,成為全黨團結和統(tǒng)一的一個不可分割部分。
梳理延安時期黨對新聞媒體的領導和管理實踐,其基本歷史經驗是:其一,自主創(chuàng)辦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其二,不斷強化與鞏固對新聞媒體工作者無產階級黨性思想的領導和改造;其三,通過組織化的方式改善黨對媒體的領導,推行全黨辦報與群眾辦報。延安時期黨對新聞媒體本質作用的認識以及管理經驗,是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實踐進行的“黨管媒體”原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9]。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和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都指出了“全黨辦報”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群眾辦報”的必要性。
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是新中國宣告成立和由社會主義改造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其間,我們仿照蘇聯“黨管媒體”模式,完成了對私營報刊和廣播電臺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新聞事業(yè)的社會主義體制、以黨報為主體的公營報刊網和國家通訊社網、國營廣播電臺網。在這一時期,“黨管媒體”工作走過了一段曲折艱辛的探索之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黨管媒體”實踐開始步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新聞傳播媒體不斷豐富,報刊擴大化,廣播電臺網絡化,并且形成了統(tǒng)一的新聞事業(yè)領導機構;中國共產黨新聞宣傳理論持續(xù)豐富與發(fā)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中心由農村轉向城市,主要任務由革命轉為建設,對于如何在城市辦好新聞也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系列“黨管媒體”指導意見。1949年11月,負責領導全國新聞媒體的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正式成立。1950年,新聞總署發(fā)布了一系列決定,如《關于建立廣播收音網的決定》《關于統(tǒng)一新華通訊社組織和工作的決定》《關于改進報紙工作的決定》等。至1956年,所有大陸媒體全部納入正式的國家管控體系之中。同時,新政權還開始了對大眾傳媒機構的改造和制度建設,單一公營新聞體制成為新中國“黨管媒體”的新范式與主形態(tài)。這一范式與體制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性質和新中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主要內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突出保障黨組織對媒體機構的絕對領導,強調各級黨委對新聞宣傳工作的政治責任,“在黨管宣傳制度的引導下,新中國初期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宣傳職能部門,再到基層報告員、宣傳員所構成的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了覆蓋機關、廠礦、街道、學校、農村等一切社會組織細胞的層級分明的龐大新聞宣傳機構隊伍”[10]。另一方面,要求宣傳機構要“政治家辦報”,無條件地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嚴格遵守黨的宣傳紀律。
新中國的國家政權是依據列寧的國家學說和蘇聯的建國模式建立起來的,對媒體的管控自然也基本承襲蘇聯“黨管媒體、黨管宣傳”的模式與經驗。1954年,人民日報、新華社先后委派以鄧拓、朱穆之和溫濟澤為領隊的代表團遠赴蘇聯真理報社、塔斯社以及全蘇廣播系統(tǒng)取經學習,并以其為模本對相應的媒體管控方式進行調整與重組,提出媒體上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要代表黨中央”[11]?!坝捎谌珖洕鐣嵭刑K聯式的計劃經濟體制,黨包攬一切政治、經濟、社會管理事務,加上完全照搬蘇聯傳媒模式,新中國成立后30年間,我國傳媒體制基本是戰(zhàn)時狀態(tài)黨報體制的擴展和沿續(xù)?!盵12]“實現了報紙國家化、報導宣傳化、新聞政治化、媒體機關化,還建立了報紙公費訂閱、黨和政府派發(fā),以及報告員、宣傳員制度、保密制度和書報檢查制度?!盵13]
1956年,黨中央確立在文化藝術和科學事業(yè)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fā)展方針,并從7月1日推動了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以“擴大報道范圍、多發(fā)新聞;開展自由討論、闡發(fā)社會言論;改進文風、活潑空氣”為內容、以“回歸新聞本位”為主旨的黨媒改版活動,提出黨報“是黨的報紙、也是人民的報紙”[14]。但以《人民日報》改版引發(fā)的“黨管媒體”模式的轉型與突破很快在重新開展反“右”過程中結束。最能體現與履踐中國共產黨“黨管媒體”價值精髓與實踐要義的“政治家辦報”觀點也在1957年6月由毛澤東提出,他說:“寫文章尤其是社論,一定要從政治上總攬全局,緊密結合政治形勢。這叫做政治家辦報?!盵15](P203)他還指出,“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辦,還是書生辦”,“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盵6](P215-216)
在“文革”時期,媒體成為少數居心叵測者篡黨奪權的工具,黨以及黨領導的媒體形象受到嚴重破壞?!盀檎味窢幏铡背蔀槊襟w工作的主要任務。這種情形導致媒體上傳下達的功能失效,中國新聞事業(yè)遭受嚴重挫折,陷入停滯狀態(tài)。因此,黨管媒體的體制機制在這一時期很多時候表現得形同虛設,幾乎被蕩滌殆盡。
中國共產黨對新聞媒體黨派性質與階級斗爭功能的認識與時強化,有著非常復雜的社會背景與歷史淵源:一方面來自馬克思尤其是列寧的辦報思想和蘇俄的辦報經驗;另一方面,也受自身實踐經驗與思想認識的影響。列寧和斯大林都非常重視報紙在階級斗爭中的作用,多次批判資產階級所謂“出版自由”這一口號的虛偽性。在階級沖突激烈的環(huán)境下,報紙必然要表現出強烈的階級性。
有學者曾總結,從改革開放初期到1992年,我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歷經如下幾個重要事件:一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基本路線的確立;二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傳播學在國內的引入;三是1987年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認了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實,提出了“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經人民討論”的重要命題;四是1989年11月江澤民在《關于黨的新聞工作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首次提出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一重要命題;五是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論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理論基礎[16]。這一系列節(jié)點事件長期發(fā)力,既打破了“兩個凡是”思想筑造的藩籬,基本掃除了十年浩劫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的阻礙,糾正了新聞媒體完全為政治所操控利用的錯誤認知,同時又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貫徹實施對“黨管媒體”實踐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適應網絡等新媒體的興起奠定了管理依據。在此之后直到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的“改革開放深化期”,我國新聞事業(yè)向市場化方向不斷突進與深化。隨著新聞媒體“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管媒體”理念與實踐也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與拓展,主要表現為:黨逐步突破對于新聞媒介意識形態(tài)工具的單一角色認知局限,開始形成“新聞信息”觀念與新聞媒體“二元”性質的觀念;大力倡導新聞活動務必做到“三貼近”,并積極推動新聞媒體履踐“走轉改”。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新聞傳媒一直作為黨和國家的耳目喉舌,主要承擔宣傳任務,忽略了其產業(yè)屬性。1978年末,《人民日報》等八家媒體單位聯合向財政部提交報告,要求試行“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的經營方針。這個經營方針的主要內涵是:“新聞機構在保持其原有的所有制、政治立場、編輯方針的前提下,在經濟管理體制上采取自主核算、獨立運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稅。”[17](P104)1979年,《解放日報》率先開始刊登廣告,開始沿著“企業(yè)化管理”的路徑進行大膽嘗試。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同年國家把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列入第三產業(yè),傳媒的產業(yè)性質得到確認。在這種背景下,提出媒體必須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在堅持將社會效益置于首位的前提下提高經濟效益。傳媒內部實行內容業(yè)務與經營開發(fā)兩分開,內容業(yè)務主管領導以及工作人員不干預、不介入經營;經營業(yè)務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直接面對市場,較多運用市場法則和經濟杠桿。這一轉變調動了媒體從業(yè)人員的積極性,增加了傳媒的發(fā)展活力。之后,新聞媒體開始推行“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的運行機制?!笆聵I(yè)單位”說明了新聞媒體是國家事業(yè)機關的一部分,承擔著輿論和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重任;“企業(yè)化管理”強調了新聞媒體機構又具有企業(yè)性質,需要通過市場化、商業(yè)化和企業(yè)化形式運行。2001年出臺的《中央宣傳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yè)改革的若干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確了新聞業(yè)的“雙重屬性”:“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yè)既有一般行業(yè)屬性,又有意識形態(tài)的特殊性,既是大眾傳媒,又是黨的宣傳思想陣地,事關國家安全和政治穩(wěn)定,負有重要的社會責任?!盵18]2012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yè)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我國的事業(yè)單位要進行科學分類,實行分類管理,一部分事業(yè)單位轉型為國家機關,一部分轉制為企業(yè),一部分改革成公益單位,加強公益性[19]。這項政策延伸至傳媒業(yè),我國傳媒業(yè)分類管理初見端倪。
黨與政府的新聞信息觀念的形成也是改革開放之后西方傳播學與信息科學引入的結果。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傳播學理論被引入中國。1982年的“北京調查”是中國第一次采用電子計算機抽樣和統(tǒng)計分析的民意調查,是傳播學在中國發(fā)端的重要歷史事件,也是我國新聞界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受眾調查,同時更意味著“受眾意識”開始滲入新聞工作實踐中。受眾意識的崛起不只引起了媒介傳播內容的改革,媒體工作者的職業(yè)意識也產生了變化。新聞工作者開始回歸對于新聞實踐的理性思考,于是充滿理性和思辨的新聞報道開始出現在他們筆下。為了讓國外了解中國改革的情況,1987年,新華通訊社還專門開辟了“中國經濟信息”專線,以滿足當時的聯邦德國、日本和北美等地對中國經濟信息了解的需求。一句話,隨著改革的深入,人們需要掌握大量且可靠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以解決現實的問題。新聞信息觀在這個時期自然應運而生,被政界、學界、業(yè)界和社會大眾廣泛接受,那些與民眾生活、文化需求息息相關的財經新聞和深度報道最受廣大受眾歡迎[20]。
20世紀90年代伊始,我國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思想文化取向與社會生活方式發(fā)生巨大改變。在此時期,鄧小平特別重視新聞媒體對黨的中心工作和歷史使命的推動作用,他把報刊要成為全黨全國團結的思想中心來看待,要求黨報在改革開放中要無條件地反映黨的聲音。江澤民把中國共產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當做黨的生命的一部分,黨和政府禍福存亡之所系,其“生命論”與“禍福論”,強烈體現著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視。胡錦濤也非常重視輿論導向對于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動產生的重要導向作用。也正因如此,中國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方式也開始呈現多元化價值訴求的態(tài)勢:黨的新聞媒體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而且還應是人民群眾的耳目喉舌,還應成為溝通黨和人民的橋梁。伴隨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這一時期黨的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機構開始逐步加大了對經濟文化教育活動、日常生活方式、下崗職工擇業(yè)就業(yè)等方面的報道與傳播。
進入新世紀,國內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特征更趨明顯,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特別是網絡化對我國傳媒業(yè)帶來深刻影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以人為本作為執(zhí)政興國的基本理念,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政治體制,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為我國傳媒業(yè)的改革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良好經濟、政治和社會條件。大眾傳媒界堅持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總結過去新聞改革的經驗教訓,按照黨中央提出的“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chuàng)新”總要求,更加自覺地推進“黨管媒體”的實踐創(chuàng)新。2003年起,黨和政府對各級黨政部門主管主辦報刊進行治散治濫,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傳媒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區(qū)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對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和經營性文化產業(yè)的傳媒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徑,把加快推進傳統(tǒng)媒體體制創(chuàng)新與健全新興傳媒體制同步推進,著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傳媒業(yè)的繁榮發(fā)展[12]。
伴隨新聞領導制度的改革以及網絡媒體、社交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對黨和政府媒體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迎難而上,提出并踐行一系列“黨媒姓黨”“黨管媒體”的新觀點、新理念、新思想、新想法與新舉措,這些觀點與想法主要呈現在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等60多篇報告、講話之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黨管媒體”思想:
第一,強調堅持“黨性”與“政治家辦報(媒體)”絕不動搖。在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是領導一切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新聞宣傳工作自然也要堅持黨性,接受黨的管理和監(jiān)督。堅持新聞黨性與政治家辦報(媒體),既是中國共產黨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一貫要求,又是新聞媒體長期保持的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中國特色新聞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基本保障。為此,習近平對如何堅持黨性原則與政治家辦報等問題做了論述,他認為“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21]。習近平指出,黨員、干部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黨的要求,過得硬、靠得住,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22](P117)。2015年12月,習近平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又強調:“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嚴格落實政治家辦報要求,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盵23]2016年2月,習近平再次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24](P6)
第二,主張黨管媒體包括對新舊媒體等一切媒介的全覆蓋管理。黨報、黨刊、黨臺等傳統(tǒng)黨媒要遵守宣傳紀律,刊播內容嚴格遵循黨的意圖,對互聯網也不能放松管理。習近平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黨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zhí)政這一關。黨管媒體,不能說只管黨直接掌握的媒體,而是把各級各類媒體都置于黨的領導之下,這個領導不是“隔靴搔癢式”領導,方式可以有區(qū)別,但不能讓黨管媒體的原則被架空。要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25](P41)。
第三,要求新聞宣傳工作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tǒng)一。如何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特別是如何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和新聞宣傳工作中的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在習近平的系列講話中,黨性和人民性問題是他所闡述的一個重要理論觀點,并明確提出了“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26]?!包h媒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27](P332)。習近平著力闡釋、厘定與解決新聞的“黨性和人民性”關系問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管媒體”思想的一大豐富與拓展。
第四,指出網絡傳播時代受眾在哪里,黨媒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ヂ摼W使用的便利性使其成為很多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習近平明確指出:“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tài)、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fā)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fā)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盵23]傳統(tǒng)主流黨媒主要由報刊、廣播電視、通訊社組成,經過數年觸網努力,從2014年開始,黨媒形態(tài)與體系出現了根本轉變,不僅擁有容量巨大的網絡,而且開始掌控博客、微博以及數億微信客戶端。
第五,力倡新聞工作要引領導向、服務大局、凝心聚力、聯通中外。2016年,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中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守做出了明確框定: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27](P331)。這48字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就新聞宣傳工作職責與黨管媒體使命做出的最全面、最集中、最鮮明的新概括。所謂“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就是要高高擎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正確健康地引導與營造社會輿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是要緊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與歷史使命,全心全意服務與滿足好黨和政府的整體工作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就是要將各行各業(yè)、各民族的廣大人民群眾團結起來,提振他們無畏艱辛、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士氣與勇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就是要通過正面宣傳、典型報道等形式倡導樹立一種充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良社會風氣,使廣大民眾浸淫其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內心的自信充實與積極向上,為圓滿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戮力同心,廣泛凝聚力量;“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就是要傳布與宣揚積極、健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生活態(tài)度,幫助人民群眾認清對錯,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就是要提高跨文化新聞報道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最終實現“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的目的。
經過百年的探索,中國共產黨“黨管媒體”的理論自洽性、原則可行性、體制優(yōu)越性、實踐致效性在推動黨與政府治國理政實踐征程中日益顯得來之不易,難能可貴。認真梳理與大膽汲取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中日漸積累起來的歷史經驗,必將有助于為“黨管什么”“黨管誰”“黨如何管”等諸多黨管媒體問題找到最優(yōu)答案,提供知識支撐和經驗借鑒,使黨管媒體思想譜系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夠與時俱進地得到不斷豐富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