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強調(diào)教學上的“板塊式思路設計”,認為可以在一節(jié)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有序安排幾次呈現(xiàn)“塊”狀分布的教學內(nèi)容或教學活動,體現(xiàn)出分步組合式的教學思路。在初中小說教學的時候,教師若要提升小說教學的有效性,也可以借鑒這種板塊式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學習習慣和課文的難易程度、文體特點等有序安排各種板塊,將不同的內(nèi)容合理結合在一起,讓教學思路顯得更加清晰。這樣學生也能搞清楚學習的重點是什么,有助于提升小說閱讀水平。
一、基于體裁特性,切入文本
教師在展開板塊式教學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小說的文體特點,結合其體裁特性設置教學板塊,讓學生找到切入文本的思考方向。小說的本質(zhì)特點就是具有敘述性和虛構性,所以教師要基于這兩點入手,設計教學板塊,如引導學生從敘述視角、敘述線索和敘述人稱這三個角度入手思考。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小說的特點,并體會到賞析的興趣。
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教師設計了敘述視角、敘述線索和敘述人稱這三個板塊,緊密圍繞小說的文體特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找到閱讀的切入點。在“敘述視角”這個板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第幾人稱來展開敘述,并思考作者為何要從一個少年的視角入手來創(chuàng)作此文,若以第三人稱直接敘述故事,效果會有什么不同。在“敘述線索”板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思考作品選擇了怎樣的敘事線索,思考作者如何將整個故事串聯(lián)起來。在“敘述人物”這個板塊,教師引導學生從“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入手展開分析,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作者用了哪些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其特點,作者又是如何通過其他人物烘托出主人公的特點。在這樣一系列的板塊分析后,學生找到了閱讀小說的視角,教師最后還要引導學生總結一下小說的文體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回顧整堂課的內(nèi)容,更好地進行知識建構。
教師在設計教學板塊的時候還要注意到學生的學情特點,若學生對小說的某種體裁特性的理解不夠深刻,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圍繞其設計特定的教學板塊。這樣就能起到對癥下藥的效果,有助于促使學生解讀作品。
二、設計主線問題,梳理情節(jié)
余映潮老師認為在板塊教學中要設置一些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用的主線問題,這樣學生能在主問題的引導下研讀課文,進行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設計主線問題能避免提問的零碎化、膚淺化和生硬化,更好地體現(xiàn)出各個板塊的特點,學生能在主問題的引導下深入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進而提升閱讀興趣,提高交流效果。
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教師設計了兩大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探究文章的主旨,教師設計了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主要想表達的是什么思想,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親情和金錢之間的關系的。但是學生很難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教師又設計了第二個板塊,那就是通過探究人物關系來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然后再回到第一個板塊,輔助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一家人對叔叔于勒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然后思考造成家人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并思考“我”對叔叔的態(tài)度和父母有什么不同之處,并思考其原因是什么。在學生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后,教師再引導他們回到第一個板塊,思考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學生就能更快速地找到答案,認識到作者展現(xiàn)了金錢關系對人類親情的異化,并試圖通過“我”的形象喚醒世人對親情的感悟。這樣學生就很好地完成了對本文的解讀。
在板塊式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劃分板塊結構,每一個板塊之間都要做到相互依托、層層遞進。如果能合理設置主問題,那么所有的板塊就能在主問題的串聯(lián)下形成一個相互聯(lián)系、呼應的整體,這樣能更好地保證學生獲得更深入的閱讀體驗。
三、創(chuàng)設時代情境,激活體驗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要倡導探究式學習和情境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師生交流等方式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體驗式學習中,進而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教師在設計教學板塊的時候也要注意到這一點,要結合小說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參加各個板塊的活動,如進行角色扮演、辯論活動、資料搜索、讀寫結合等,這樣也能激發(fā)他們的體驗,提升其學習效果。
在學習《智取生辰綱》的時候,教師嘗試創(chuàng)設了時代情境,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該作品。教師首先設置主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搶劫朝廷的財物,這不是犯法的事情嗎?為何作者要將這樣的歹徒描述成英雄形象呢?”在這個主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了若干板塊,引導學生注意探究作品的時代背景。在“資料搜索”板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上網(wǎng)搜索,了解一下“生辰綱”是什么,當時百姓對其的態(tài)度是什么,并了解一下宋朝的政治、社會面貌。在“角色扮演”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扮演作品中的人物,用個性化的方式演繹這些人物形象,并再次深入思考這些人搶劫生辰綱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到“辯論活動”,引導學生嘗試分別扮演古人和今人,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展開辯論,說說搶劫生辰綱這樣的行為是否可取。這幾個板塊的學習和閱讀、口語表達等融合在了一起,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板塊式教學設計的思路是要求語文課堂情境生動、參與性強。學者余映潮也認為教師要大力組織課堂活動,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若教師能結合小說的背景設計一些能體現(xiàn)時代情境的活動,那么學生的體驗也能被激活,有助于渲染教學氛圍。
四、組織知人論世,認知生活
小說家亨利·詹姆斯認為小說可以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它確實在企圖再現(xiàn)人生。學者王安憶也認為小說不是現(xiàn)實,而是個人的心靈世界,而塑造這個心靈世界的材料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所以要引導學生了解小說,教師在設計板塊教學的時候還要融入一些知人論世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并和小說學習結合在一起,看看作者如何用文字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
學習《變色龍》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基于知人論世的思想展開自主探究,嘗試了解生活。教師設計了若干與此有關的板塊,板塊一是了解相關的背景信息,作者的生活境況,然后思考作者為何要創(chuàng)作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形象。板塊二緊接著引導學生展開人物賞析,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奧楚蔑洛夫這樣的人物形象是否符合當時的特定時代,是否給人過于夸張的感覺。教師引導學生著重找出奧楚蔑洛夫幾次“變”,并分析其為何會如此善變。板塊三則引導學生思考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點,教師提出問題:“小說都是虛構的,但是為何卻能從小說中看到特定時代的影子,看到作者的生存狀況呢?”這樣三個板塊緊密結合小說的特點展開,而且能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思想引導下深入探究小說,教學效果會更好。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和作品進行對比,看看其中有什么差異點,試著和作品中的人物形成共鳴。這樣學生就能縮短和文本的距離,進入到作品的虛構世界中,慢慢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
五、鑒賞景物描寫,指導審美
在不少小說作品中都有景物描寫部分,這也是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常常忽略的部分。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板塊的時候特別安排一些和景物賞析有關的板塊,讓學生思考景物描寫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思考作者如何展現(xiàn)出環(huán)境美,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思考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如何運用景物描寫。這樣學生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學習《故鄉(xiāng)》的時候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板塊,引導學生圍繞景物描寫展開探究,并思考如何自主創(chuàng)作。在板塊一中教師引導學生賞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寫片段,先將這些句子找出來,然后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思考這樣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在板塊二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景物描寫為切入點,探究作品的主題思想,并展開人物分析:“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中的人,又是怎樣的呢?你認為閏土和楊二嫂的變化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否有關系呢?作者寫的是久別之后回到故鄉(xiāng)的場景,為何不寫重逢的喜悅,而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呢?”在板塊三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思考自己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要如何將環(huán)境描寫和主題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結合在一起,并引導學生展開創(chuàng)作實踐。
教師可以將賞析景物描寫作為教學的一個板塊,和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小說主旨的探究等融合在一起。這樣既能體現(xiàn)出小說的特點,又能讓學生重視鑒賞景物描寫,能體現(xiàn)出板塊式教學的優(yōu)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板塊式教學的方法,體現(xiàn)出邏輯清晰、主題明確的教學特點,讓學生能更順暢地展開自主學習。這種板塊式教學的方法還有助于凸顯出教學重點,能讓學生發(fā)散思維,促使他們在不同板塊的問題啟發(fā)下主動思考、理解、欣賞文章,理解作品要傳遞的主旨,進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全面掌握小說的特點。
張紅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東洲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