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恩忠
摘 要:利用時間針灸療法對身體穴位進行針刺,觀察大學生運動后產(chǎn)生的運動性疲勞身體內(nèi)的血紅細胞、血紅蛋白的變化。組成三個組,分別為自然組、針灸組和時針組進行實驗。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時間針灸療法可增強機體有氧代謝能力,升高血紅細胞、血紅蛋白,提高機體血乳酸清除能力,從而減輕和避免疲勞對肌纖維的損傷,有助于運動員疲勞恢復。
關鍵詞:時間針灸療法;血紅蛋白;運動性疲勞
中圖分類號:R246;R8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120-02
時間針灸療法是根據(jù)時間周期性規(guī)律性變化的一種針灸療法,是探討生物體有規(guī)律地按照一定時間程序重復變動的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一門學科。我國醫(yī)學在兩千多年前就已萌芽“時間針灸”學說,其常用的有子午流注、飛騰八法和靈龜八法等方法。本文主要探討子午流注針法,其方法是用地支和天干表示時間并配屬經(jīng)絡臟腑,在輸穴開的時辰,選用相應的五輸穴進針,促使經(jīng)脈氣血恢復正常的循環(huán)流注,以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一、運動性疲勞的判斷
運動性疲勞從三個方面綜合起來進行評定:一是根據(jù)運動員的各種自覺癥狀(如疲乏、頭暈、心悸、惡心等)加以評定;二是根據(jù)疲勞的客觀體征(面色、提成汗量、呼吸、動作和注意力等)進行評定;三是根據(jù)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的情況(心率、心電圖、反應時、肌腱反射、肺活量、血壓、握力和尿蛋白等)進行評定。下面就以材料容易獲取的血紅蛋白、血紅細胞的變化來評價疲勞的情況。
選擇體育班女大學生和部分體育愛好者為實驗者,年齡在19歲~22歲,身體健康,既往無心血管、腫瘤、肝炎等重大疾病。隨機均分3組,分別為自然組、針灸組和時針組。運動時間為每天下午4點到6點兩個小時,要完成的訓練內(nèi)容:快速跑(30米+50米+80米+120米+150米)×3周次;單腳換腳跳40米×8組,仰臥起坐25×3組;變速跑(20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50米慢)×3周次;耐力跑3000米。運動日期訓練2周,訓練完6日休息1天,再接著訓練6日。運動訓練后1個小時,針灸組運動員進行常規(guī)針刺(如針灸足三里、合谷、三陰交、腎俞穴);時針組運動員按時間段進行針灸療法;自然組不進行任何干預,自然放松。
“自認的勞累分級表 ”RPE共分6—20,表示不同的疲勞程度。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運動員進行自主感覺勞累問卷評分,分別在運動訓練前24小時和2周運動訓練后24小時進行問卷評分。
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檢測:自然組、針灸組和時針組運動員分別于運動訓練前24小時、2周運動訓練后24小時,上午8:00空腹靜脈取血,檢測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利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以X±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異t檢驗,組內(nèi)運動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三組運動員運動前自主感覺勞累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運動后,針灸組和時針組主觀體力感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力感覺評分統(tǒng)計見表1。
由表2可知,三組運動訓練前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運動訓練后,針灸組和時針組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運動性疲勞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機體的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維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過程。從中醫(yī)觀點來看,運動過程一方面耗傷氣血,另一方面精神情緒高度緊張致使機體處于一種暫時的不平衡狀態(tài),整體上出現(xiàn)情緒變化、身體不適,表現(xiàn)出亞健康疲勞。
二、時間針灸療法的應用
時間針灸療法將年、月、日、時四柱與人體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密切結(jié)合,成功創(chuàng)立出具有臨床可操作性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一門學科。本次研究針灸組選穴上用合谷、腎俞穴、足三里、三陰交,時針組根據(jù)當天的農(nóng)歷和當時的時辰所對應的穴位進行針灸(見表3),繼而再配穴,即合谷、腎俞穴、足三里、三陰交,效果理想,從而達到運動性疲勞恢復快。
運動試驗時,運動員根據(jù)訓練后負荷引起的疲勞程度,報出級別,記錄在自我勞累分級表格里。從自我勞累分級表結(jié)果來看,三組運動員運動訓練前后對比疲勞感覺都增加,針灸組和時針組運動后疲勞感明顯比對自然組減輕,說明時間針灸療法能夠有效降低運動員心理勞累程度。
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在于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血液中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值低于正常稱為貧血。運動員血紅細胞合成減少或速度減慢和血紅蛋白生成可導致貧血的發(fā)生,因此,血紅細胞是監(jiān)測判斷疲勞程度和判定運動員機體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指標。
三、結(jié)論
本研究中,經(jīng)過兩周高強度運動訓練后,三組運動員自主感覺勞累評分值與體能訓練前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三組運動員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值明顯下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0.01),說明過度的運動訓練可引起血紅細胞破壞增加,有氧運動能力下降,導致運動性疲勞的發(fā)生。針灸組和時針組采用針刺后,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顯著降低,與自然組運動員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針灸組和時針組運動員訓練前后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差值與自然組比較也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時間針灸療法干預手段刺激能減緩過度運動訓練大學生運動員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值的下降,增強有氧運動能力,促進運動性疲勞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吳紀饒,曹士云.運動生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2]黃叔懷,鄭隆榆.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單玉堂.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講稿[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7.
[4]劉正才.道家針灸[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5]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