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很多人掛在嘴邊用來罵人話是:“你得了腦膜炎”,類似于現在的“神經病”。這句充滿著冒犯和歧視的話,背后是一場超過300萬人染病、16.8萬人死亡的烈性傳染病疫情。
隨著4月24日世界腦膜炎日的到來,這段塵封的記憶再次被打開。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嚴重傳染病。在中國以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6月齡至2歲的嬰幼兒的發(fā)病率最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病死率可高達50%,且10%~20%的存活者可能患上腦部損傷、失聰等后遺癥。
資料顯示,腦膜炎球菌主要有12個群別,導致人類疾病的主要是A群、B群、C群、X群、Y群和W群這6個群別。除X群外,其他5個群都有疫苗可以預防。
近年來,伴隨生物技術的發(fā)展,流腦結合疫苗的研究和開發(fā)取得了諸多進展,更多疫苗有望通過臨床試驗進入市場。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持續(xù)為適齡人群提供免費疫苗接種,從而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控制了麻疹、白喉等多種曾經廣泛流行的疾病,兒童慢性乙肝攜帶率從接種乙肝疫苗前的10%降至0.75%。
實踐證明,在對抗傳染病、降低死亡率方面,疫苗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有效措施,也是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佳防疫效果的措施。因此,預防流腦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就是接種流腦疫苗。
近年來,伴隨生物技術的發(fā)展,流腦結合疫苗的研究和開發(fā)取得了諸多進展,更多疫苗有望通過臨床試驗進入市場??梢哉f,流腦疫苗的創(chuàng)新研究,對提高中國流腦疾病的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腦膜炎路線圖已被指定為世衛(wèi)組織《2019-2023年第十三個工作總規(guī)劃》的全球旗艦戰(zhàn)略。
整理/應琛。制圖/劉綺黎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曾暴發(fā)過5次流腦疫情,1966年到1967年的那次最為嚴重。資料顯示,僅遼寧一省,在1967年有51931人染病流腦,死亡3013人,病死率為5.80%;廣東更為嚴重,從1966年11月到1967年2月上旬,感染者有51834人,死亡3394人。等到3月15日再次統(tǒng)計時,患病人數竟然升到了195745人,死亡10770人,病死率為5.50%。
疫情快速蔓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正值十年動亂,大學生在全國性的“大串聯”中擠進綠皮火車、招待所,人員的聚集為疫情推波助瀾。
大量死亡的病人給當時的親歷者留下難以磨滅的人生陰影,也讓國家認識到了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性,開始重視流腦疫苗的研發(fā)。
資料顯示,1966年,中國開始研制流腦菌體疫苗,但這種疫苗接種針次多,不良反應大且預防效果不好。
當時中國流腦的主要菌群是A群。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 -A)于1975年開始研制,1980年研制成功,其反應輕微,保護效果高達90%以上。2001年,A+C群流腦多糖疫苗獲得生產批準。
改革開放后,從1984年起,全國開始大規(guī)模推廣流腦疫苗,2008年納入兒童計劃免疫,流腦發(fā)病人數從最高峰的304萬例,降到2017年的低于2000例。以廣東省為例,疫苗接種前,1967 年流腦發(fā)病率最高,達 705.04 例/10 萬;而疫苗接種后,2016 年發(fā)病率為 0.0037 例/102 萬。
經過一番大刀闊斧的防控,流腦疫情逐漸偃旗息鼓。流腦疫情帶來的恐慌經過幾十年時光的沖刷已經幾乎被我們淡忘。
按照工藝區(qū)分,現有流腦疫苗分為多糖疫苗和結合疫苗兩大類。除了比較特殊的B群疫苗以外,其他4個群別,加上兩種工藝,可以排列組合出無數流腦疫苗,其種類用“嘆為觀止”來形容并不過分。
2020年4月,醫(yī)護人員為兒童接種疫苗。
美國在疫苗接種領域一直引領世界。在美國疾控中心的網站上,有從1983年到目前為止的接種程序,從中可以了解美國流腦疫苗納入接種計劃的歷史進程。
2006年,美國的接種程序表中同時出現了流腦4價多糖疫苗和4價結合疫苗,前者用于2—6歲普通人群,后者基本用于11—18歲普通人群。2008年,美國的接種程序表里就已經看不到流腦4價多糖疫苗,只剩下4價結合疫苗,用于2—10歲高危人群和11—18歲普通人群。
2012年,美國將4價結合疫苗的接種年齡范圍擴展到9月齡—18歲。一年后,接種年齡范圍擴展到2月齡—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