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
拿起梅子涵的新書《隔了那么久的一首詩》,頓時感覺一股盛夏的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撲面而來。
這固然與紙頁上層層疊疊的綠色有關,但更多的,無疑是字里行間傳遞的熱烈、濃情而又質樸本真的盛夏感。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正如盛夏,轟隆隆地拔節(jié)生長,不負火熱驕陽。同時,他又帶著夏天特有的憨萌與耿直,不像春天那么含蓄羞澀、欲語還休,更沒有學會秋天的深沉穩(wěn)重,那些發(fā)現與忽略、懂得與懵懂,坦坦蕩蕩。
《隔了那么久的一首詩》中的人物不像童話里的王子、公主光芒四射,平凡得就像一畦自然生長的青菜。在坦誠實在的孩子眼里,大人們甚至帶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比如姨媽“長得真是很不好看”;舅舅個頭小小的,不健壯,挑著擔子滿頭大汗。讓人想起王小波代表凡人們表達的疑惑:長得不好看的人也有愛情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這些不完美的親人,如同從小店玻璃糖罐里一分錢一粒買來的糖果,放得時間長了,軟軟的快化了,粗粗拙拙的,但飄出一路親切。
或者,那個懵懵懂懂跟著外祖母走親戚的小男孩,正是孩童時代的梅老師吧,“保持著一個城里小孩干干凈凈的傻里傻氣”,不懂舅舅姨媽到底是怎樣的親戚,哥哥弟弟妹妹們干農活兒時因為接受不了“惡心”的豬糞匆匆避而遠之,甚至在舅舅滿腔熱情盼望著忙碌著,終于把他和外祖母迎進家門的時候,只因為這里沒有小孩一起玩,惦記著要去有很多小孩的姨媽家……
站在人生的秋天,作者回望無限美好卻又懵懵懂懂,不知獲得因而不在意甚至不珍惜的盛夏時光,通過《隔了那么久的一首詩》講述生命里一種獨特的遺憾,比如那些無力追趕的時光、等不到回應的嘆息、未曾表達的感動與感恩。正如文中的“我”回憶那條二十里的江邊路,想到放了那么多菜的好吃的面條,想到舅舅和舅媽沒有小孩,一定希望自己能在他們家門前屋后玩,覺得“對不起”。
做客鄉(xiāng)間的每一天都香噴噴地開始,熱熱鬧鬧地展開。在這份熱鬧里,他以一個孩子的天真聰慧,關注到靜悄悄、笑容滿面的姨父,以前他的家里經常有紅色的游擊隊員藏身,他還偷偷買藥品運送到游擊隊的根據地去?,F在他活得靜悄悄,靜悄悄地在田里種地。這是一個孩子朦朦朧朧感知到的“深藏功與名”嗎?
書里看似閑筆地寫到偶爾遇到的另一位姨媽,見到就被她緊緊拉到家里,安排熱氣騰騰的午飯,熱氣騰騰地塞了花生糖、炒米糖、鹵好的茶葉蛋。眉清目秀的漂亮姐姐倚著門框道別的一幕,固然美得像幽遠清新的工筆畫,而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味道,更在一個孩子心里美好了很久很久。久到這個孩子成年之后依然惦記著去看望,去懷念,不至于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
曾經乘船出海,突遇風暴,一船皆驚,唯船老大心無旁騖,竭力返程。進入港灣的瞬間,奇跡般風平浪靜。那一刻,頓悟為什么家是“愛的港灣”。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中同樣潛藏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提示和伏筆,祝福孩子在盛夏的蓬勃稚氣中,讀懂秋天般成熟的感悟與詩意。
(作者系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藝》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