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宇
摘 要:冷軍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褒貶不一,或許是受到其《肖像系列》的影響加上對于冷軍本人的創(chuàng)作之路的不了解,許多人認為冷軍的作品流于“技”而損于“道”,作品的表達當中只有對于寫生物象的表面臨摹,缺失了抽象精神的內在含義。冷軍在技法的選擇和藝術語言的運用當中,更多的將“道”融入到其極為寫實的“技術”之中,不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觀者的接受都受到作品藝術語言的限制。
關鍵詞:寫實 ;冷軍; 石沖
一、冷軍的人生經(jīng)歷
冷軍自幼視力不好,因此這使得他在繪畫過程中通常必須十分靠近畫紙,因此,其一般優(yōu)先描繪局部,養(yǎng)成了后期場景寫生時由畫布邊緣推著畫的習慣,就這樣,從小學起,一直到中學,冷軍始終與畫畫做伴。1978年,隨著高考的開啟,他首次高考落榜,再次高考后,冷軍成功考入武漢師范學院漢口學院體育藝術系,學成之后,正值壯年的冷軍趕上“八五新潮”,他加入了湖北首個藝術現(xiàn)代藝術團體,成為了“藝友畫會”中的一員,在當時,相當數(shù)量的西方哲學經(jīng)典以及文化藝術著作被引入中國,黑格爾、康德尤其受到歡迎,有關自然以及科學的哲學類著作是冷軍閱讀的重點,這些著作對冷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產生的很大的影響,讓冷軍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洞察和了解這個世界。1990年冷軍報名參與了克勞德?伊維爾所開辦的古典油畫技法培訓班,克勞德?伊維爾創(chuàng)造性的實現(xiàn)了古典寫生和超級寫實技法的結合,在繪畫上更傾向于寫生而非臨摹照片,他傾注精力于繪畫材料與技法資料的搜集和研究,醉心于傳統(tǒng)技法的復現(xiàn),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冷軍無疑在技法融合和借鑒了后者。1991年,冷軍《馬燈的故事》獲全國美展銅獎,自此冷軍的繪畫創(chuàng)作階段開啟。
冷軍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活躍在中國畫壇,有很大影響力。冷軍在《我的寫實之路》上將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歷程分為了三個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九十年代上半個時期可歸納成批判現(xiàn)實主義時期,在這一階段的代表作有:《網(wǎng)——關于網(wǎng)的設計》、《文物——新產品設計》等。第二個時期是九十年代末代表作品有《突變——有刺的湯匙》《鋸子》等,在這一時期,冷軍自認為是在前一個時期的藝術上的一個升華與跨越,是用一種東方的眼光和方式來透析現(xiàn)代文明的精神困境與癥候。第三個時期主要是集中在對人物的描繪之上,回歸到繪畫本體之中。冷軍自述到對其本人而言這是一個“玩物喪志”的階段,也有藝術批評家說是其沙龍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主要是《肖像之相》系列。[1]
二、冷軍的各階段重要代表作品
1995 年,作為冷軍重要的第一階段的代表作品《世紀風景之二》獲中國油畫年展金獎。
《世紀風景系列》共有四幅,第一幅為《世紀風景之一》是1994年所創(chuàng)作的布面油畫,在工業(yè)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了工業(yè)化背景下民眾精神生活的缺失。第二幅《世紀風景之二》是冷軍在1995年創(chuàng)作的,在其中更多表現(xiàn)的是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方面的擔憂,地球的經(jīng)緯線是借助鐵絲進行的,并使用泥土來對地圖的形狀進行展示,作者在這個作品之中表達了對于當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擔憂。第三幅《世紀風景之三》同樣是借助于鐵絲、泥土來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在其中所表達的更多的是人類的弱小與無助,畫面被廢墟掩蓋,廢墟之中夾雜著小孩的鞋子和玩具,給人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2]第四幅《世紀風景之四》1996年創(chuàng)作的布面油畫,這個地圖是在一張病床上的地圖,意喻著一個亟待醫(yī)治的世界。[3]
冷軍的第三階段被認為是對油畫本質的回歸,這一階段的代表作是三件人物肖像繪畫作品,這個時期他將其視為一個自己回歸油畫再現(xiàn)的時期。將畫面上與繪畫無關的東西一概清除,而無需為某種其它的東西所左右或利用。[4]將遠離我們太久的傳統(tǒng)和審美, 重新帶入到繪畫當中。
2007年,冷軍《肖像之相—小羅》獲獎,畫面當中的人物莊重、肅穆、冷峻,整個畫面給人非常清爽、干凈利索的感覺。《肖像之相—小姜》這幅作品中,模特小姜上身穿著綠色毛衣,眼神柔美光亮,下巴略收,整個人物散發(fā)著極為迷人的吸引力,仿佛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鄰家少女。作者借助于自身在光影色彩使用方面的獨特技術,對整幅作品顏色把握極為準確,使得人物膚色極具真實性,散發(fā)溫和的光澤。對于作品中所對應的“圖式”設計,冷軍指出:“在進行圖式設計時,往往沒有使用古典寫實性的方式,而對于繪畫技巧方面具有較高的關注度。與此同時,對畫面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進行了縮減,進而使得整個作品畫面更為單純,使之產生了較為強烈的視覺效果。[2]
三、寫實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
與冷軍出生于同一年的石沖在八九十年代同樣影響深遠。石沖在1991年獲“首屆中國油畫年展”銀獎的《被曬干的魚》,引用了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的技術,但是石沖借鑒裝置,進入到觀念藝術范圍之內,他以裝置為題材的繪畫,更接近于以超級寫實技術為外衣的裝置藝術,以《被曬干的魚》為起點,其后來的作品,大多采用自設場景的照片,石沖在先入為主的觀念之下,對場景照片所做的極端寫實制作,反而使描繪對象產生了陌生感和距離感,給觀者造成了強烈的心理震撼與視覺沖擊。與同樣在1991年獲得全國美展銅獎的冷軍的《馬燈的故事》相比較來看,兩者從繪畫的對象來看都是借助了“靜物”這一題材,但石沖的《被曬干的魚》似乎其中所表達的內涵更加的隱喻。
2007年,兩位藝術家又同樣因為同一繪畫題材的作品引起關注,石沖的《今日景觀》描繪了一個女人體封閉在有鐵籠子的玻璃水箱之中,周圍布滿日常物品照片的空間裝置樣式營造出一個工業(yè)時代感十足的空間裝置樣式,整個畫面尖銳表達了現(xiàn)實消費社會的矛盾,觀者可以從石沖的架上繪畫的作品中感受到裝置元素的物質觸感;[5]冷軍的《肖像之相》系列更多的是回歸到了油畫的本質,將遠離人們很久的審美的要素表現(xiàn)出來,更多的讓觀者感受到的是一種古典主義的審美體驗。
冷軍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當中無疑是極具思考與創(chuàng)新,在到目前為止的三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也極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性,各具特點與創(chuàng)新,期待在下一階段當中冷軍會又怎樣的見地與思考。
參考文獻:
[1] 劉宇,荊菲. 冷軍:我的寫實之路[J]. 畫刊, 2009, 347(11): 47-50.
[2] 陳棟. 冷靜的蛻變[D]. 曲阜師范大學, 2020.
[3] 冷軍. 回望傳統(tǒng)[J]. 武漢文史資料, 2013(1): 14-17.
[4] 宇菲. 繪畫的絕招就是審美——冷軍專訪[J]. 藝術.生活, 2010, 157(5): 9-12.
[5] 從石沖_今日景觀_看繪畫與裝置的融合[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