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殷俊
摘要:目的:解析并提煉日本優(yōu)秀劇集動畫《鋼之煉金術師FA》中的哲學思想。方法:通過分析整合《鋼之煉金術師FA》中的劇情與角色特征,對隱含在動畫中的哲學思考進行提煉,并從世界運行的法則、面對科技的法則、定義人類的法則三方面對動畫的哲學思想進行總結。結論:作為一部熱血動畫,《鋼之煉金術師FA》中融入劇情并貫穿全劇的哲學思考,讓這部熱血動畫不僅僅止步于熱血好看,更是通過極富深度的哲學內涵帶給人無數(shù)的思考。當這個閉環(huán)式故事的邏輯被完整呈現(xiàn)出來時,《鋼之煉金術師FA》也完成了其哲學探討,將故事內涵推向了新的高度。
關鍵詞:日本動畫;二維動畫;《鋼之煉金術師FA》;哲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1-00-02
0 前言
《鋼之煉金術師FA》是由日本漫畫家荒川弘所創(chuàng)作的熱血漫畫《鋼之煉金術師》改編而來的劇集動畫,其主要劇情的發(fā)生地點是架空國家亞美斯多利斯。在《鋼之煉金術師FA》的世界觀構建下,煉金術是一種用自然力量操縱和改變物質的能力,它可以將已有物質分解,再利用煉成陣來將其改變。《鋼之煉金術師FA》主角愛德華·艾利克(以下簡稱“愛德華”)與弟弟阿爾方斯·艾利克(以下簡稱“阿爾”)在觸犯禁忌失去部分身體后,踏上了尋找身體的征途。
1 世界運行的基本法則——等價交換
煉金術的發(fā)動過程遵循質量守恒原則,“等價交換”原理既是煉金術中最重要的法則,也是全篇動畫唯一的戰(zhàn)斗系統(tǒng)。動畫對“等價交換”的解釋是,“如果想得到一樣東西,就必須付出等值的代價”。也因此,當煉金術師觸犯煉金術的最大禁忌——人體煉成時,他們會失去一部分身體。愛德華和阿爾渴望恢復身體的方式,就是尋找能夠無視等價交換原則的特殊物質——賢者之石。在歐洲煉金術文化中,賢者之石是一種想象中的物質,它能將賤金屬轉化為貴金屬,而后被賦予無所不能的神圣屬性[1]。在歐洲煉金術體系下的賢者之石,在動畫中的作用是能夠無視等價交換法則,自身產(chǎn)出永不枯竭的能量物質。
然而這種貌似打破了等價交換原則的賢者之石,其原材料卻是大量的人命。為煉成一顆賢者之石,需要犧牲無數(shù)人命,賢者之石不會枯竭的能量來源是固封在石頭內的人類靈魂。賢者之石能夠讓使用者無視等價交換原則,但自身卻是嚴格遵守等價交換的產(chǎn)物。
因此,賢者之石的煉成原則依然是等價交換,本質上依然是物質循環(huán)、能量交換與信息傳輸中的一環(huán),只是由人為干預,并被賦予了并不存在的神圣性質而已。動畫中的“一為全,全為一”理論對其作出了進一步的解釋:煉金術就是理解能量的自然流動,它既是分解,也是重塑。無論是代表“世界”的“全”,還是代表“我”的“一”,都處于永不休止的循環(huán)與聯(lián)系之中,人死后歸于大地化為青草,現(xiàn)在的島嶼在數(shù)萬年前也許是海洋,世間萬物相互聯(lián)系,最終完成總和不變的循環(huán)。等價交換的原則也正是能量之間的循環(huán)。這種永恒聯(lián)系的內涵,與馬克思主義中“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及多樣性原理,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的聯(lián)系原理不謀而合。
正因為這種聯(lián)系與守恒的等價交換法則,人體煉成才會成為煉金術的禁忌。愛德華與阿爾為復活已故的母親,搜集煉成人體所需要的材料并進行人體煉成,煉成物卻只是沒有靈魂和思考能力的人形生物。用等價交換原則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是,人體煉成僅僅能夠煉出隨機的軀體,而已故之人的靈魂(可以將其解釋為獨立意識)已經(jīng)消失,不屬于世界循環(huán)與聯(lián)系中的一部分,自然無法煉出。同時,在觸犯禁忌之后,觸犯禁忌的煉金術師所付出的代價也暗暗契合了“等價交換”這一原則。阿爾觸犯禁忌的原因是渴望母親的擁抱,因此付出了整個軀體作為代價;泉師父想要煉出死去的孩子,卻因此失去部分內臟,永遠無法生育;追求真理與公義的馬斯坦上校在被迫進行了人體煉成后,失去的則是用以判斷世界的雙眼。這些為達到目的而付出的代價恰恰對應了煉金術師內心深層的渴望,暗合了等價交換的原則:煉金術師實施人體煉成,追求內心的希冀,付出的代價卻恰恰是希望的載體。
2 超越科學的全新法則——反唯科學
在任何邏輯都圍繞等價交換原則進行的背景下,《鋼之煉金術師FA》中的科學法則仿佛被賦予了無上的地位。但如果僅因《鋼之煉金術師FA》的基本原則而將其判定為唯科學主義,卻是完全曲解了動畫的本質與內涵。哲學家費耶阿本德提出,科學只是眾多互斥的解釋性框架之一,它不像自己所假裝的那樣理性。他在著作《自由社會的科學》中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有沒有可能我們所知道的科學讓我們制造出怪物?
在《鋼之煉金術師FA》中,由科學所創(chuàng)造的怪物不勝枚舉。煉金術師們使用煉金術創(chuàng)造出沒有靈魂的人形戰(zhàn)爭機器;煉金術師肖·塔克將自己的女兒和家中的狗作為原料,把他們煉成了會說話的合成獸。煉金術這些反人性的方面也深深根植于等價交換的原則。所以,《鋼之煉金術師FA》所有的劇情都在思考一味追求科學的價值,追求以科學法則解決一切,并且剔除其他知識與人性,只??茖W術語的后果。
同時,整個故事發(fā)生的國家——亞美斯多利斯的設定具有極強的隱喻性,無論是野蠻擴張的軍事化國家性質,還是仿佛黨衛(wèi)軍的軍服,以及金發(fā)藍眼的士兵形象,都讓人聯(lián)想起二戰(zhàn)前的德國。在伊修瓦爾殲滅戰(zhàn)中,黑白畫面中只有亞美斯多利斯士兵的金發(fā)藍眼與被殲滅的伊修瓦爾人的紅眼白發(fā)具有色彩,以一種符號化的形式契合了二戰(zhàn)中的德國對猶太等民族的種族迫害行為。奧斯維辛的首席醫(yī)生約瑟夫·門格勒所進行的人體實驗,與亞美多利斯中的人體實驗有極高的相似度,都是因對科學的狂熱追求而無視個體存在,從而造成人的真實苦難的行為。
動畫中,將自己的女兒和狗煉成合成獸的肖·塔克質問愛德華:“人類的進步不正是建立在無數(shù)的人體實驗上的嗎?”軍方也將“一為全,全為一”的原則曲解為人體實驗是用煉金術使人重生的途徑。這些言論都是為了解釋追求科學至上不計任何代價的行為而采取的話術。在馬克思主義中,人的異化是在社會里完成的,在以科技為主導的背景下,人成了維持社會去追求更快與更強的燃料和工具,人本身的價值不被重視。軍方和瓶中小人對煉金術的終極追求,正是這種異化的典型代表。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提出,對待人性時,無論自己還是任何人,都要以人本身為目的,而不是把人視為手段。在康德看來,人自身就是目的,而非工具[2]。動畫中能夠證明此理論的是,盡管一部分煉金術師選擇以人類換取科學,但同為煉金術師的主角愛德華與阿爾即使擁有了可以無視等價交換的賢者之石,也堅決不為恢復身體而使用;他們的父親霍恩海姆用數(shù)百年的時間與體內的靈魂對話,尊重每個靈魂的自主權;阿姆斯特朗少校在伊修瓦爾殲滅戰(zhàn)中,本應遵從煉金術師的第一原則——絕不違抗軍隊的命令,但他認為這并不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因此選擇離開戰(zhàn)場。這些行為都是對唯科學主義的反抗。愛德華等人的行為并不是否認科學本身,而是反對這種認為科學知識凌駕于其他知識之上,并削減知識的其他形式,甚至不惜以人為代價的行為。
在故事中段,阿爾提出,“為了使人類進步,我們必須找到一種不被此原則束縛的可能性”,此處的“此原則”指的就是等價交換原則。而在動畫最后一集中,阿爾說出了他尋找到的全新的法則:在無數(shù)人身上獲得的10份幸福,拿到10份,就要算上自己的1份,回報11份。這個全新的原則也證明了《鋼之煉金術師FA》的反唯科學原則立場——除科學以外,還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珍惜。
3 追溯人類的本源法則——存在主義
《鋼之煉金術師FA》中,唯科學主義的科學家與軍方高層認為,世界遵循弱肉強食的規(guī)則,因此,亞美斯多利斯的人民應理所當然地成為賢者之石的材料。與這種社會達爾文主義一脈相承的是人造人七宗罪的觀點,他們蔑視人類的力量,七宗罪中的“嫉妒”對愛德華稱,被封印在賢者之石中的痛苦靈魂是煉金術的必要條件,這些靈魂的心智早被摧毀,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作為被消耗的能源。然而愛德華卻將這些痛苦的靈魂視作人。當“嫉妒”體內的某一靈魂被消耗時,該靈魂認為自己得到了解脫,并向愛德華道謝。這樣的劇情設置體現(xiàn)了《鋼之煉金術師FA》中的另一重思考:什么是人,人因何而存在。
動畫中有許多失去肉體依然被認為是人的角色,如失去了整個軀體的阿爾,同樣失去軀體的囚犯66號巴利,被進行過人體改造、呈現(xiàn)出動物特征的四個合成獸。這些角色失去了人的特征,但在動畫中屬于人的范疇?!朵撝疅捊鹦g師FA》對人與非人有著明確的界定,人擁有自身的真理之門,非人則沒有。因此,沒有真理之門的人造人七宗罪盡管有人的外形,卻并不能算作人類。
這樣“人”與“非人”的區(qū)別并不是人體或者構造上的區(qū)別,也不由軀體與靈魂的契合而決定,而是基于對自身存在的認知而界定的?!朵撝疅捊鹦g師FA》對人的闡釋很像存在主義對人的定義:對自身存在的認知先于對真理、意義的理解。基于《鋼之煉金術師FA》的故事展開,這種存在也可以被稱為“靈魂”或“人性”。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大量引入以基督教和現(xiàn)代科學為主的西方文化,日本的動畫創(chuàng)作者們在創(chuàng)作動畫時也會提取歐美文化中的文學素材,并將歐美元素融入作品之中[3]。而存在主義作為當代西方哲學的重要流派,其內核也深深影響了《鋼之煉金術師FA》的創(chuàng)作。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在其著作《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質”這一命題,其基本特點是要首先把人類生存的基本事實歸結為人的單純的主觀性的存在。人的本質并不由客體的外在條件或社會歷史規(guī)律所決定,而是由人自身的主觀性自行創(chuàng)造的。人的自由先于本質,人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而人的本質就是在個人自由選擇的行動過程中所造就的[4]。在《鋼之煉金術師FA》中,失去軀體的阿爾和66號巴利對自身有著明確的認知,并能夠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因此他們能夠被定義為人。而人造人七宗罪自詡是高于人類的生物,但本質上,他們只具有極為單一的基于七大罪之一的特性,除去明確意識到自身目標、產(chǎn)生獨立意志并做出明確行動的貪婪外,其余人造人均未追求自身價值,并無完整的自我認知,因此他們并不能被稱為“人”。
無論是讓-保羅·薩特的觀點,還是在《鋼之煉金術師FA》的故事中,最終做“是否為人”這個判斷的是每個個體自身。動畫中的反派瓶中小人有著科學絕對至上的堅定信念,渴求通過將整個亞美斯多利斯人民煉成陣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成神的目的。然而,主角以及其他諸多角色都在共同阻止瓶中小人的計劃。這是不同個體做出的反抗行為。瓶中小人失敗的諸多原因中,他無法掌控的最大因素就是封印在他體內的靈魂。在他看來,這些早已被煉為賢者之石的靈魂不過是能量的來源,但這些靈魂卻背離了他的意志,并反抗他的命令。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交流,霍爾海姆體內的靈魂自愿幫助他,在全國各地共同構成了逆轉陣。這些靈魂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是他們人類身份的證明。
瓶中小人渴望成為“神”,渴望超越傳統(tǒng)道德與世俗觀念的束縛。在瓶中小人的追求中,力量至高無上,而愛和人性是最大的危險。但愛德華與阿爾所反抗的正是這種成神的追求,他們所追求的并不是極致的煉金術,而是對人類的拯救,人類之間的親情與愛。
4 結語
從基礎世界法則,到法則之外的人,《鋼之煉金術師FA》對許多哲學問題進行了多維度的思考,并將思考結果與故事劇情完美結合,最終實現(xiàn)了劇情與哲學內涵的和諧統(tǒng)一,使這個熱血少年故事上升為一部關于人類的終極關懷、世界的終極命題的波瀾壯闊之作。哲學內涵是《鋼之煉金術師FA》的精神基石,在統(tǒng)一的精神引導下,《鋼之煉金術師FA》的故事架構格外完整,角色的性格與成長也極為自然流暢。這些要素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這部經(jīng)典的動畫作品,而這部優(yōu)秀的動畫作品,也將一直帶給我們震撼和啟發(fā)。
參考文獻:
[1] 劉琳琳.人造人與哲人石——日本動畫片《鋼之煉金術師》中的歐洲煉金術文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01):107-113.
[2][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3:95.
[3] 殷俊.中日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比較研究——以20世紀60至80年代為研究線索[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252.
[4] 張景先.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D].吉林大學,2012.
作者簡介:高慧(1997—),女,山東德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動畫及影視設計研究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