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珍 安 康 殷 波 王雪松 劉 鵬 姚 雷 宋永勝 費 翔 單立平 崔 軍
1.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沈陽 110016);2.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泌尿外科(沈陽 110004)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是一類好發(fā)于老年男性的的泌尿外科常見疾病[1-2]。 近年來,我國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比例呈逐年增加趨勢, 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3]。 目前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仍為目前公認的良性前列增生癥的治療 “金標準”,療效確切,但術后存在較多并發(fā)癥。 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術后常出現(xiàn)尿頻、 尿急以及尿失禁等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 bladder,OAB),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 目前針對術后并發(fā)癥臨床上采取的治療原則是增加尿量以減輕尿頻、 減輕尿急癥狀以及減少尿急性尿失禁,近年來發(fā)現(xiàn),盆底肌鍛煉可改善患者前列腺切除術后暫時性的尿失禁[5],索利那新治療術后OAB療效顯著[6]。 但盆底肌訓練或藥物單獨治療均存在療效不明顯或恢復慢的情況,患病者多為老年人,多存在合并癥,需盡快控制病情,故筆者探索盆底肌鍛煉聯(lián)合索利那新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治療思路,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確診發(fā)生OAB 的老年男性患者166 例,年齡50~78 歲,平均年齡為(69.17±12.03)歲。病程為術后1~6 月,平均病程為(87.28±14.39)d。用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83 例。觀察組平均年齡為(71.47±12.19)歲,平均病程為(85.09±26.29)d;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7.83±13.47) 歲,平均病程為(88.61±14.91)月。 各組病人的年齡、病程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納入標準:術后存在以下癥狀之一的均納入:(1)24h 排尿8 次以上, 夜尿2 次以上,每次尿量<200 ml, 有尿不盡感;(2) 存在急迫排尿感;(3)在未到達衛(wèi)生間急迫排尿而發(fā)生尿失禁[7]。 排除標準:(1)存在心、肺、肝、腎嚴重功能不全疾??;(2)神經(jīng)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或膀胱頸纖維化;(3)確診為慢性下尿路感染;(4)精神認知功能障礙患者;(5)依從性差或過敏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均給予一般治療和相應的健康干預,包括飲食控制、膀胱訓練。 兩組患者均進行盆底肌訓練,在患者取坐位及臥位時進行,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收縮恥骨周圍肌和尾骨周圍肌,盆底肌上提,同時保持大腿和腹部肌肉放松。 每10 s 進行一次收縮和放松,以20 次作為1 組訓練。 按照早、中、晚3 個時間段各進行1 組鍛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索利那新治療(安斯泰來17K02/01),口服5 mg,每日1 次,4 周為1 療程,兩組共治療3 個療程。
分別于治療開始前和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IPSS(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OABSS (膀胱過度活動癥評分)和QOL(平均尿流率評分),對患者進行尿動力學指標檢查,測Qmax(最大尿流率),Qave(生活質量評分)和VV(尿吊)這3 項參數(shù)。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3 月和術后6 月勃起功能國際問卷(IIEF-5)評分;觀察兩組安全性。
應用SPSS1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t 檢驗,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PSS、OABSS、QOL 評分,結果顯示, 治療前兩組患者上述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PSS、OABSS 和QOL 評分明顯降低(P<0.05),但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詳見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max,Qave 和VV, 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Qmax,Qave 和VV 明顯增加(P<0.05),但觀察組增加更明顯(P<0.05),詳見表2。
表1 主觀癥狀指標比較
表2 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IEF-5 評分,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IEF-5評分明顯下降(P<0.05),但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詳見表3。
表3 二組IIEF-5 評分比較
二組均未見嚴重的不良反應。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之一,60 歲以上男性的發(fā)病率超過50%,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手段[8]。 但令人遺憾的是,部分患者經(jīng)電切術治療后往往出現(xiàn)以尿頻、尿急和尿失禁等癥狀的癥候群,統(tǒng)稱OAB(膀胱過度活動癥),OAB 雖不會對患者造成生命威脅, 但癥狀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質量大打折扣,甚至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等各方面[9],目前臨床上治療OAB 的手段各種各樣,主要包括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口服藥物、膀胱訓練和手術等多種措施[10]。
盆底肌鍛煉可使盆底神經(jīng)改變, 膀胱恢復到正常的生理位置,保持排尿控制力,改善抑制尿急的能力[11]。本研究應用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索利那新治療術后并發(fā)OAB,結果顯示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索利那新治療OAB 療效較好,相對單純盆底肌訓練治療OAB,IPSS、OABSS和QOL 改善更加明顯,同時尿動力學客觀指標亦有更明顯的改善, 提示患者膀胱逼尿肌的穩(wěn)定性和收縮力等均發(fā)生明顯改善。 由此結果可說明進行盆底肌鍛煉,一方面可增強尿道外括約肌、 肛提肌和肛門內括約肌收縮力,提高膀胱穩(wěn)定性,從而減輕術后OAB 程度,索利那新為選擇性M3受體拮抗藥。 對尿道膀胱M3受體有潛在選擇性,可收縮膀胱平滑肌,起到緩解膀胱頸和后尿道平滑肌異常痙攣的作用, 緩解膀胱過度活動癥狀[12]。 本研究結果亦證實了這一結論,以上結果顯示相對于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藥物治療后,對癥狀和性功能改善程度更好, 同時未發(fā)現(xiàn)盆底肌鍛煉聯(lián)合藥物治療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患者耐受性良好。
綜述所述, 本研究表明盆底肌鍛煉聯(lián)合索利那新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和生活質量; 提升性功能,同時不良反應低,值得臨床推廣,下一步需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以期得到確切和遠期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