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宇
一
我曾經(jīng)說過,漫步西安,你的腳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在昔日一位皇帝的頭上。畢竟三秦大地單單帝王陵就有七十二座,近有專家考證為八十二座(《陜西帝王陵墓志》,三秦出版社2018年出版)。而西安的寺廟道觀同樣鱗次櫛比,氣派非凡。漫步西安市首善之區(qū)雁塔區(qū),咫尺之遙就有全國著名的佛教寺廟比肩而立: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唯識宗祖庭大慈恩寺、日本真言宗祖庭青龍寺等。作為西安地標也是西安象征的大雁塔就坐落在大慈恩寺內,而雁塔區(qū)也因煌煌七層高的大雁塔而得名。
這其中,西安的青龍寺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因為青龍寺歷史悠久,始建于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582年),原名靈感寺。唐龍胡二年(662年)復立為觀音寺,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為青龍寺。唐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下令禁佛,拆毀全國大寺四千六百余座,小寺四萬余座,青龍寺也不能幸免。第二年重建該寺,改名護國寺。唐大中九年(855年),唐宣宗李忱崇佛,長安左右兩街新添寺院八所,護國寺又恢復名為青龍寺。青龍寺后來成為唐朝的皇家護國寺廟,地位無比崇高。北宋元祜元年(1086年)以后,青龍寺院漸廢,地面建筑無存,1982年后,再次重建而成。
青龍寺建于西安城東南方向不遠的樂游原上。樂游原本來籍籍無名,不過是當年長安城內地勢最高處,登上它就可以望見長安全城,是京城百姓休閑游玩的好去處,更是文人墨客登高抒懷的最佳地。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漢宣帝劉詢在此高地建樂游廟,又名樂游苑,典出《漢書·宣帝紀》記載:
神爵三年,起樂游苑。
說的是樂游原初名樂游苑,漢宣帝劉詢的第一個皇后許氏因難產(chǎn)而死,葬在樂游苑。因為“苑”與“原”諧音,“樂游苑”被老百姓誤傳為“樂游原”,遂定名至今。晚唐大詩人李商隱在將近1200年前登高望遠,借景抒情,寫下流傳千古的名詩《樂游原》的古原就指的是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的夫子自道是這樣的:我到了傍晚時分,心中感覺不大愜意,于是坐上馬車,來到古老的樂游原上散心。這時我遠遠望見即將落山的夕陽,景致十分美好,可惜的是已到將晚的暮色,再美好的景致也快要消失了。
因為青龍寺建于樂游原上,自然很快被“到此一游”的京城百姓所牢記。但是,青龍寺真正出名,源于一個來自日本的學問僧空海的到來。空海和尚歷盡千辛萬苦,從日本到中國,先因海難,迷失方向,南轅北轍,漂浮到福建的長溪縣(今霞浦縣)赤岸鎮(zhèn)登岸,逗留41天后,再經(jīng)三個多月的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到達京都長安,落籍青龍寺。日本——赤岸——青龍寺,這真是一個不失傳奇色彩的中國故事,也是一段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的日本學問僧到中國的取經(jīng)之路。恰如亞圣孟子在《孟子·告子章句下》所言: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
日本寶龜五年(774年7月27日),在日本香川縣多度郡一個豪門大戶人家,生下了一個男嬰,取名佐伯真魚。本來,這條“真魚”,可以像一般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樣,備受寵愛,百般呵護,人生的坦途絕對一馬平川,順風順水,而且,佐伯真魚開初的人生也確實是如此這般的如意展開——14歲的小小少年,跟隨學富五車的舅舅阿刀大足來到古都奈良求學,這是普通人家的少年很難擁有的機會,況且佐伯真魚的舅舅阿刀大足對漢學的造詣精深,貴為恒武天皇太子的侍講。受這樣一個不同凡響的舅舅的影響,讓少年佐伯真魚在小小年紀就深深愛上了中國文化——這其實正是那個時代,在日本朝野上下形成的共同一致的社會風氣:虛心向無論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都遠遠強過日本的中國學習。也因此,15歲的佐伯真魚就熟讀了《論語》《春秋》《孝經(jīng)》等,迅速打下了非比尋常的漢學功底和扎實的漢字基礎,可以熟練運用漢字賦詩著文。
不久,佐伯真魚進入日本大學明經(jīng)科,成為大學生,學習《詩經(jīng)》《左傳》《書經(jīng)》(即《尚書》)等著作,繼續(xù)各科學問的深造——這一年他18歲,步入青年行列。有意思的是,佐伯真魚雖然比所有大學同學都博聞強記,成績優(yōu)異,卻偏偏逸出旁枝,迷上了佛經(jīng)。因為他無意中讀到《虛空藏求聞持法》,被打動,受震撼,從此喜歡造訪各大寺廟,研究佛祖釋迦牟尼的出身及經(jīng)歷:
時凈飯王。語聲輒出。告諸王日。我命雖逝。不以為苦。但恨不見我子悉達。又恨不見次子難陀。以除貪淫世間諸欲。復恨不見斛飯王子阿難陀者。持佛法藏。(《佛說凈飯王般涅槃經(jīng)》)
由此,佐伯真魚知道了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喬達摩·悉達多的父親是古印度釋迦族人的凈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少年時代的喬達摩·悉達多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tǒng)教育,還是一個善于騎射擊劍的能手。在16歲那年,喬達摩·悉達多駕車出游,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后遇見老人、病人和死尸,目睹人世間的衰老、痛苦和凄慘景象,卻無能為力,內心非常難過和苦惱。最后,喬達摩·悉達多在北門外遇見了一位出家修道的僧人,了解到出家后可以解脫生老病死的奧秘,便于29歲時不顧父王的一再勸阻,毅然決然遠離王座,拋妻別子,出家修道。終于在35歲那年經(jīng)過七天七夜苦修頓悟,在菩提樹下立地成佛,是為釋迦牟尼。
佛祖的經(jīng)歷強烈吸引住了佐伯真魚,他為了進一步探索佛教真諦,對輕而易舉地進入達官貴人的行列嗤之以鼻,也像釋迦牟尼一樣,不顧家人的堅決反對,義無反顧地在21歲時,到古都奈良的東大寺戒壇院正式剃度,接受“具足戒”,成為一名僧人,法號遍照金剛(中國法號空海)。也就在這個時期,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空海趕上了日本自上而下向中國學習的大好時機。
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四年(630年)八月,日本舒明天皇即位第二年,就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大使:犬上三田耜;副使兼藥師:惠日)。在中國訪問時間整整兩年,直到貞觀六年(632年)八月才返回日本。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開元五年(717年)三月,日本派出的第八批遣唐使團訪問中國(押使:多治比縣守;大使:大伴山守;副使:藤原馬養(yǎng)),歷經(jīng)半年時間才到達他們翹首以盼的唐朝首都長安。
在這一批遣唐使團成員中,有一個后來大名鼎鼎的19歲日本遣唐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出生于古都奈良一個貴族家庭的阿倍仲麻呂,到達長安不久就以中國名字晁衡進入國子監(jiān)太學——唐朝的最高學府學習。太學畢業(yè)后,阿倍仲麻呂報名參加科舉考試,一舉考中進士,成為唯一考中唐朝進士的外國人。很快阿倍仲麻呂被任命為左春坊司經(jīng)局校書(正九品下),官職雖小,卻是“實權派”,主掌校理刊正經(jīng)史子集四庫圖書,同時輔佐太子李瑛讀書。因為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唐開元十九年(731年),來到長安14年的阿倍仲麻呂被擢升為門下省右補闕(從七品上),后又升任秘書監(jiān)兼衛(wèi)尉卿(從三品)。
三
歷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為官,定居中國五十四年,最終客死唐長安的阿倍仲麻呂,不僅學問淵博,還是一位天才詩人,和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王維(尚書右丞)、儲光羲(監(jiān)察御史)等交上了朋友。阿倍仲麻呂特意送給大詩人李白一件日本裘衣,讓李白大為感動。唐天寶十二載(753年),阿倍仲麻呂回國探親,誤傳他在海上遇難死亡,李白聽聞噩耗萬分悲痛,揮淚寫下《哭晁卿衡》一詩,動情地表達了兩人之間的真誠友誼,成為中日關系史上傳誦千年的不朽名作: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不死”的阿倍仲麻呂又回到長安后,讀到李白為他寫出的悼亡詩,感慨萬千,也寫下著名詩篇《望鄉(xiāng)》作答:
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
一片望鄉(xiāng)情,盡付水天處。
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就這樣,從公元630年到895年的265年間,正處于大力變革的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批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了三批,實際成行十六批),每批遣唐使團最少100人以上,最多超過五百人來到中國。中國許多先進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民情等,正是通過這些遣唐使成員傳入日本的,對處在奴隸社會末期的日本國家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而空海作為學問僧,就是繼阿倍仲麻呂之后,隨第十七批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學習的。哪知在渡海來中國途中,經(jīng)歷了九死一生。福建作家唐頤的散文《空海大師與霞浦赤岸》這樣寫道:
空海整整等候和準備了九年,于804年以學問僧的身份隨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團乘船啟行。但在海上遇到臺風,同行四艘船漂散,空海和大使所乘的第一艘船在海上漂流了三十四天,九死一生,于八月十日漂流到當時福州長溪縣(今霞浦縣)的赤岸鎮(zhèn),并在此得到救援且停留了四十一天。此人聰慧不群,博學多聞,但他不求世間的名聞利養(yǎng),卻在二十歲時剃度出家,法號空海。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唐德宗李適在位的這一年夏天,空海和另一個學問僧最澄(幼名廣野),兩人一起隨日本第十七批遣唐使團(大使:藤原葛野麻呂;副使:石川道益)訪唐。當時日本船隊有四艘船,空海和大使藤原葛野麻呂乘坐的是第一艘船,最澄和遣唐副使石川道益乘坐的是第二艘船。第一艘船在海上漂流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揚州,添加淡水和食物重新啟航后,突遇臺風,偏離了預定的航線,漂移到了福州以東的長溪縣赤岸鎮(zhèn)登陸,所以,我說空海是南轅北轍。有空海事后的回憶錄為證:
亡身,銜命,冒死,入海。既辭本涯,比及中途,暴雨穿帆,戕風折柁,高波撥漢,短舟裔裔。凱風朝扇,摧肝耽羅之狼心;北氣夕發(fā),失膽留求之虎性。頻蹙猛風,待葬鱉口,攢眉驚汰,占宅鯨腹。隨浪升沉,任風南北。但見天水之碧色,豈視山谷之白霧。掣掣波上,二月有余,水盡人疲,海長陸遠,飛虛脫翼,泳水戲鰭,何足為喻哉。(空海《性靈集》)
最澄所乘的第二艘船也算幸運,最后平安渡海成功,抵達中國。最澄先到浙江天臺山國清寺、佛隴寺,后到浙江臺州市臨海龍興寺學佛求法。這為最澄回國后,作為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立日本天臺宗打下了堅實基礎。不幸的是,日本第十七批遣唐使團的第三艘和第四艘船最后不知漂移到了何方,一直下落不明,生還的希望等于零。
而困在閩東長溪縣赤岸鎮(zhèn)的空海和大使藤原葛野麻呂等人,也不能立即啟程前往山高水遠的京都長安,因為在與當?shù)靥瞥賳T進行的交涉中,開初“貿然登岸”的解釋并不順利,一直處于尷尬地被“封船追人,令居濕沙之上”的窘境中。焦頭爛額之余,大使藤原葛野麻呂想到同行的學問僧空海精通漢文,就請空海寫信呈給當?shù)厣弦患夐L官——衡州知府。這就是收錄在空海所著《性靈集》第五卷的《替大使呈衡州書》。信中,空海用充滿感情的誠摯文筆詳盡備述日本第十七批遣唐使團渡海訪唐求學的備嘗艱辛,差點兒送命,以及來唐學習的目的、意義。讀了信,衡州知府在驚嘆日本人有如此高深漢學功底的同時,也十分同情遣唐使團的困苦遭遇,于是“開船加問”,使放行日本人前往長安造訪的外交事宜得到了圓滿解決,空海陪同遣唐使團大使藤原葛野麻呂一行就此踏上了漫漫長安的艱難行程。大致路線是這樣的:
(起點)福建:長溪一福州一南平一浦城;浙江:江山一衢州一杭州;江蘇:蘇州一鎮(zhèn)江一揚州一淮安一淮陰;安徽:宿州;河南:商丘一開封一鄭州一洛陽一陜縣;陜西:潼關一長安(終點)。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也就是在中國長途跋涉三個多月、穿越六個省份——至少二十個縣市后,疲憊不堪的空海一行到達首都長安。這正是荀子在《勸學》里說的: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四
早在日本學問僧空海到達長安之前,唐德宗李適的曾祖父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印度和尚不空就不遠千里先到達長安。為延續(xù)密宗的法脈傳承,不空大師留在長安青龍寺譯經(jīng)、傳道、選擇接班人,最后將密宗大法傳授給得意弟子惠果后,放心地于唐德宗李適的父親唐代宗李豫在位的大歷九年(774年)圓寂,享年70歲。
746年出生的長安人惠果,作為密宗第七代宗主,在空海到達長安的804年,已經(jīng)年屆花甲,他知道來日無多,急于尋找傳承人??蘸>驮谶@時,恰到好處地出現(xiàn)了??蘸5介L安后先與大使一行住在宣陽坊唐朝官方安排的官舍,待大使等人回日本后,空海奉命遷居西明寺。此間空海在長安遍尋名師,于805年年初,投到青龍寺高僧惠果門下,惠果則對空海的到來喜不自禁?!逗敕ù髱熡鶄鳌访鞔_記載:
空海與西明寺志明、談勝法師等五六人同往見和尚。和尚乍見含笑歡喜。告日:我先知汝來,相待久矣。今日相見,大好大好,報名欲竭,無人付法,須速辦香花入灌頂壇,即歸本院,營辦供具。
惠果似乎是早就在等待空海的到來,自知將不久于人世的惠果爭分奪秒,迅速把密宗大法傳給空海。當年十二月,歷任唐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的惠果大德壽終正寢,享年60歲。咽下最后一口氣前,惠果特意吩咐,要空海抓緊回國,不要逗留,把大唐密宗盡快傳到日本去??蘸T敬蛩汩L期留在中國繼續(xù)鉆研佛法的,馬上聽從師父安排,夜以繼日地謄抄佛經(jīng)大法,加緊收集與密宗有關聯(lián)的密宗論述、曼荼羅和法具等。
806年8月,在中國學習、生活了一年八個月的學問僧空海與留學生橘逸勢等人,戀戀不舍地離開青龍寺,離開中國,搭乘“順風船”——遣唐使判官高階遠成的船回到日本。告別之際,空海寫下《留別青龍寺義操閣梨》一詩,表達難舍難分的心情:
同法同門喜遇深,空隨白霧忽歸岑;
一生一別難再見,非夢思中數(shù)數(shù)尋。
空海的好友朱少瑞則寫有《送空海上人朝謁后歸日本國》一詩贈別:
禪客祖州來,中華謁帝回。
騰空猶振錫,過海來浮杯。
佛法逢人授,天書到國開。
歸程數(shù)萬里,后會信優(yōu)哉。
空海的另一位好友鴻漸寫下的贈別詩《奉送日本國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后卻還》,一并送別與空海同行回國的日本留學生橘逸勢:
禪居一海間,鄉(xiāng)路祖州東。
到國宣周禮,朝天得僧風。
山冥魚梵遠,日正蜃樓空。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五
日本學問僧空海雙手空空來到長安,求學取經(jīng),師承惠果大師,成為密宗第八代宗主,回國時可謂滿載而歸。他隨船帶回日本的“傳家寶”有:
新譯的佛經(jīng)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梵字真言贊等四十二部、四十四卷;論疏等三十二部、一百七十卷;自金剛智、不空那里傳下的佛舍利,佛像;佛菩薩圖像曼荼羅和密教祖師畫像十幅、法器九種;還有漢唐詩文、名人字帖等(空海乃造詣精深的大書法家,尤其對王羲之書法頗有研究)。
最神奇的是,本來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掌握的大唐密宗真經(jīng),空海居然只用了大約一年半時間就全部學到手,堪稱天才?;氐饺毡竞?,空海先后受到日本第五十一代天皇——平城天皇、第五十二代天皇——嵯峨天皇的尊崇。具體表現(xiàn)為,平城天皇準予空海在日本全國傳布唐朝的密宗大法。嵯峨天皇則在816年,將今天和歌山縣的高野山賜給空海,創(chuàng)建金剛峰寺,金剛峰寺后來成為空海創(chuàng)立日本密教——真言宗的根本道場——總本山。
空海不僅創(chuàng)立了日本真言宗,還主持編成日本的第一部漢文字典《篆隸萬像名義》。
空海撰寫的《文鏡秘府論》一書,是日本的第一部關于漢詩文的文藝理論著作。
空海是將中國書法藝術傳到日本的第一人,還是日本的一代書法大師,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共稱“平安三筆”。
空海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庶民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他創(chuàng)辦供老百姓學習的學校,打破了過去上學都是有錢人的傳統(tǒng)。
空海創(chuàng)造的日語平假名,統(tǒng)一了日本文字。空海到中國求法前,日本各地的文字五花八門。受日本平城天皇委托,空海到中國求法的同時,還認真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參照漢字中的草書形式,創(chuàng)造了日語平假名。
空海還從唐朝帶回了建筑、雕刻等當時最先進的中國文化結晶??蘸5拿独砣そ?jīng)》,成為日本真言宗首屈一指的經(jīng)典論著。
因此,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教師高留成在《試評日本一代宗師——空?!芬晃闹锌偨Y道:
日本高僧空海大師,為了入唐求法跟隨日本的第十七次遣唐使船來到中國,收獲很大,對佛教和中國文化造詣很深,創(chuàng)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不僅在日本佛教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這個結論是實事求是的,也是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
空海大師在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圓寂,享年六十一歲,謚號弘法大師。但是,眾多空海大師的信眾認為空海大師真身不死——死的只是其肉身而堅持每天給他送飯,并在每年空海大師圓寂之日送衣——至今持續(xù)了一千一百多年。足見空海大師從中國西安青龍寺傳回日本的佛學經(jīng)典與文化真諦的影響有多大、有多深。
1981年,中日兩國共同在青龍寺遺址修建“空海紀念碑”。
1982年,“空海紀念碑”建成。后又修建了“惠果空海紀念堂”以及青龍寺庭院。
1996年11月20日,青龍寺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每到春暖花開時節(jié),西安的市民都喜歡到重建后的青龍寺踏青,觀賞寺中遍植來自日本的美麗櫻花。如果空海大師地下有知,遙想一千二百年前,遭臺風落難于福建長溪赤岸在先,幸遇高僧大德惠果于陜西長安青龍寺在后,繼承衣缽,傳回日本,在日本創(chuàng)立真言宗的幸福往事,當會含笑九泉。阿彌陀佛!
美術插圖:段明
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鳴謝
《人民文學》雜志社
《十月》雜志社
《美文》雜志社
《讀者》雜志社
《湘江文藝》雜志社
《天津文學》雜志社
《海外文摘》雜志社
《莽原》雜志社
《花城》雜志社
《山西文學》雜志社
《廣西文學》雜志社
《散文選刊》雜志社
《清明》雜志社
《滿族文學》雜志社
《安慶晚報》
長江文藝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中華讀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