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邢復禮 供圖鄭曉光
編者按:本文是邢復禮先生的遺作。邢復禮先生為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喀喇沁旗人,畢業(yè)于貢桑諾爾布親王所創(chuàng)辦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百年老校崇正學堂,后在北京和日本深造。他在少年時期便常出入喀喇沁王府,對王府建筑記憶深刻。此文在六十年前曾被編入《內蒙古近代建筑史(資料匯編)》(油印本)中。修復后的喀喇沁王府被冠名『喀喇沁旗博物館』。在王府修復的過程中,邢復禮先生的這篇親歷文章是不可多得的主要參考資料。如今,喀喇沁王府已經成為赤峰市的重要景點。
邢復禮(1910 年 — 1983 年)
蒙古族學者,契丹文字研究專家,翻譯家,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喀喇沁旗人,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曾與清格爾泰教授等五人專攻契丹文字研究,合著《契丹小字研究》(1985 年出版)。該書被國內外學術界認為在“解讀堪比‘天書’的契丹文字方面具有突破性成果”。擅長書法,摹寫了中國第一套契丹文字銅模底樣。為研究和解讀契丹文字,翻譯了日文有關研究契丹字和女真字的研究論文,代表翻譯作品為《契丹古代品史研究》(1988 年出版,2014 年再版)。
貢桑諾爾布親王
喀喇沁王府群山環(huán)繞,河水為帶,環(huán)境優(yōu)美,建筑宏闊,在舊蒙旗王府中實不多見。
承慶樓
議事廳
赤峰西約一百五十里的錫伯河莊即喀喇沁王府的所在地。那里群山環(huán)繞,河水為帶,環(huán)境優(yōu)美,建筑宏闊,在舊蒙旗王府中實不多見。王府前的陰山支脈(當地人稱為“平臺子”)層巒疊嶂,氣勢雄偉,如天然屏障。山上雜樹叢生,每逢春夏之交,花開似錦,氣象萬千。山腳下有清澈的錫伯河緩緩流著,游魚可數,怪石縱橫,又平添好些天然景色。河北岸則為一片草原,富有蒙古情調的敖包屹立于正中,這里是人們祭祀之所。敖包上交叉著很多印有喇嘛經文的紅綠色旗幟,迎風招展。離敖包約半里許的地方有一行古榆樹,當地人稱為“九棵樹”。在它們老干槎椏、綠蔭滿地的隙縫里,隱約可以看到粉墻磚頂的王府圍墻。
王府占地面積約有一千畝,南北長約一華里半,東西不足一華里,為長方形,共有宮殿華屋千余間。大門為三間廡殿式建筑,俗稱大堂。門前有廣闊的月臺,兩旁排列著兵器架,給人很森嚴的感覺。大門兩旁各有三間配房,規(guī)模略小,也是磨磚對縫的磚木結構。西配房為處理旗民刑事案件的審判廳,正中設有札薩克的寶座,背后有畫著墨色云龍的圍屏。東配房為王府稅務所及值班“哈番”的宿舍,當中的一間為串堂門。進大門,下臺階,有長約兩丈、寬約五尺的磚鋪甬路與二門相連接。二門內為第一進四合院,當中為三個宮門式的儀門。三門并列,朱紅的門扇上有銅制的門釘和獸環(huán)。儀門兩側有東西耳房和廂房各三間,都是磚木結構,筒瓦屋頂。東耳房為衛(wèi)兵隊長的辦公室,東廂房為值宿衛(wèi)兵的宿舍。西耳房和西廂房都是庫房,里面放置著王爺乘用的大轎和儀仗等物。庭院都是方磚鋪地,極整潔。
喀喇沁王府舊圖
今日的喀喇沁王府
喀喇沁親王府西跨院一
王爺佩刀
“喀喇沁王之寶” 印
銅壺
手爐
儀門內為第二進大四合院,占地面積約七八十畝。正廳有七間,極高大,有七級石階,中間的一間為過廳,兩旁的三間通常設有隔斷,靠北墻設有木制浮雕的佛龕,內供有數以千計的大小銅佛。室內佛燈昏暗,香煙繚繞,經常有十數位喇嘛跌坐念經。三間西配房內供有“關老爺”騎馬持刀的泥塑像,栩栩如生,塑工精細,似出自名匠之手。三間西耳房為王府的外客廳,內懸有巨幅《王府全景圖》。該圖高約二米寬約三米,占據整面北墻。圖中的樓臺亭榭、遠山近樹都畫得很逼真,運筆清麗,著色鮮艷,雖系數十年乃至百年前舊物,仍極有令人流連處。五間西廂房為倉庫,內有蒙古包的氈幕及骨架等。西南角有一個小門可通到另一處院落。院內有北廳房三間,上懸“揖讓亭”三字匾額。庭院寬敞,院墻頗高,系王爺的練武場。三間東配房為藏書處,藏有《圖書集成》《佩文韻府》等古書。三間東耳房中,中間為串堂門,右邊的一間為王府回事處,左邊的一間為值宿人員的宿舍。五間東廂房為王爺護衛(wèi)的宿舍。全院建筑都是卷棚式筒瓦屋頂,有鴟尾、獸頭等裝飾。明柱走廊、隔扇等都是中式的。西配房與西耳房連接的地方有一個角門。細長磚鋪就的甬道直通院內。右邊并列著三個垂花門。第一個垂花門內有明堂五間,懸有歷代王爺的畫像,是王府的祠堂。第二個垂花門內有精舍三楹,構造極為精美,系王爺的讀書處。室內牙雕玉軸,琳瑯滿架。據說貢桑諾爾布親王在未駐京任蒙藏院總裁以前,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這里。第三個垂花門內為小四合院,是王爺妻妾們的住宅。左邊的月亮門通向第三進大四合院。東西耳房及東西廂房連接處各有一座比較高大的宮門式角門,可以通到東西兩個大跨院。西邊角門上掛著紅底黑字、用蒙古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寫就的“印務處”的牌子。院內有正廳三間,系協(xié)理、管旗章京等的辦公室;有廂房五間,為筆帖式的辦公室;有一間串堂門,通到另一個跨院??缭簝鹊娜g正房為度支局的所在地,負責管理全旗的財政。三間西廂房旁邊就是王府的西門。正房對面有一座垂花門,內有四面帶廊的第三進大四合院。這進院落內有花廳三楹,東西廂房各三間,靠南面有一座八角亭。全院的建筑都安裝著玻璃門窗,雕梁畫棟,色彩頗豐富。庭院內有假山、上水石。除松柏外,廣植丁香、桃、杏等樹,規(guī)模雖小,然極盡園林之勝,為王府招待貴賓的地方。東邊角門上則掛有寫著“管事處”的蒙漢兩種文字的木牌??缭簝日咳g為“王府總管”的辦公室。東廂房三間為王府的賬房,旁邊是東門(當地稱為“東大倉”)。賬房后有瓦房十數間,為馬廄及管理人員的住房和廚房。由西耳房的串堂門可以進入第三進大四合院。
王府占地面積約有一千畝左右,南北長約一華里半,東西不足一華里,為長方形,共有宮殿華屋千余間。
第三進大四合院為王爺的正營,有大廳五間,廳前有月臺。正中的一間內設王爺的寶座,兵器架上陳列著弓箭、鳥槍、腰刀等古代武器,百寶格上擺放著收藏的古玩、玉器、鐘表等珍物,佛像、佛畫也有很多,如同一座小型博物館。三間西耳房內收藏著宮緞、宮扇、蒙古刀等,還有御筆的“福壽”字等各朝代的御賜品。三間東廂房內收藏著王爺狩獵用的氈幕、兵器、儀仗等。三間東耳房為軍器庫,內藏有各種新式槍支彈藥,封閉極嚴。旁有魚門,能通到第四進大四合院。東廂房共有八間,為構連搭屋頂,都安裝著半洋式的玻璃門窗,為王爺的住房、臥室、書齋、客廳、飯廳。房間互相連接,內有彈簧床、沙發(fā)等近代用具,陳設華美。東廂房的旁邊又有一個角門,內有細長磚鋪就的甬道??繓|面并列著三座垂花門。其中,兩座垂花門內都是小四合院,為王爺妻妾的住宅;右邊一個垂花門內為戲臺,懸有“演藝廳”的匾額,系清乾隆年間鄉(xiāng)紳殷德的題字。對面是看臺,兩樓兩底,有游廊與戲臺相連接。旁有精舍三間,安裝著半洋式玻璃門窗,為王爺觀劇后的休憩之所。第三進大四合院建筑都是卷棚式筒瓦房頂。院內有高約數丈的松柏樹,并有丁香、牡丹、芍藥、櫻桃、梨、杏等樹,在塞外王府中極少見。由武器庫旁的月亮門可進入第四進大四合院。
第四進大四合院的正廳為三間中式樓房,構造頗精,懸有寫著“承慶樓”三字的匾額。樓上下都供著佛像,門常關閉,絕少人跡。東西耳房各有兩間,東西廂房各有三間,多作為庫房及傭人的宿舍。院內有老松兩株,枝干縱橫,覆蓋全院。東耳房旁邊的月亮門可通到第五進大四合院。內有正房五間,無耳房,東西廂房各五間,雖系筒瓦房頂,但在建筑結構方面略遜色,不如前幾進美輪美奐。東廂房是管理人員的宿舍,其他都是倉庫。西邊有個角門,通到另外一個跨院。院內三間瓦房中也供著“關帝”的泥塑像。其旁為占地五六畝的桑樹園。據說,該果園是王爺和福晉在創(chuàng)辦毓正女學堂時,由江南運來樹苗,帶著學生親手植就的。
后圍墻外為王府花園,背后為山,多植松柏?;▓@占地面積為五百畝左右。其內很多樓臺亭榭等建筑因年久未修,大半頹圮;花樹掩映,清流宛委,天然景物也頗有可觀之處。西邊有大四合院的殘跡,據說毓正女學堂曾設于此,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北邊有石窟三四個,都以巨石砌成,極堅固,可能是當年豢養(yǎng)虎豹等野獸的場所。
后花園丹霞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