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段逸山
(1. 上海市氣功研究所 上海 200030;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 201203;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yī)藥研究院太極健康中心 上海 200030)
張家山漢簡《引書》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中醫(yī)導引專著,書中記載了44種疾病及其導引療法,描述了部分疾病的癥狀以及導引治法,展現(xiàn)了秦漢時期導引療法的臨床應用情況。本文擷取《引書》中的9個病名,從中醫(yī)學角度進行探討以供商榷。張家山漢簡《脈書》(以下簡稱《脈書》)亦記載了病癥病候,與《引書》同墓出土,對《引書》的病名研究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高大倫[1]認為癉病為黃疸病,而張雪丹[2]等認為應將“癉病”釋為“熱病”。后者看法可從,但是認為“癉”為(陰虛)“內(nèi)熱”似有不妥。從文中看,“春日再呴,壹呼壹吹;夏日再呼,壹呴壹吹”,“呼”對應“夏日”,“呴”對應“春日”,春夏天氣從溫到熱,吐納方法也有去熱的功效。而治療“癉病之始”應用了“急呼急呴”,即呼吸吐納采用春夏的吐納方法,說明是用以去熱的?!扒孱佉院绮晚暎ニ?,清晨以寒水洗臉,也是對治發(fā)熱的一種方法。“以兩手據(jù)兩顫,上撫顏而上下?lián)u之,口呼”,撫面搖頭并口“呼”,這些動作可以加強去熱的功效。因此從治療方法看,“癉病”宜為實性“熱病”。《素問·論瘧篇》曰:“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fā),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边@是瘧病的熱證,表明“癉”指“但熱不寒”的發(fā)熱證候?!渡胶=?jīng)》:“鳛鳛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3]”表面由于鳛鳛之魚可以御火,食后不會生熱病。另如《素問·舉痛論篇》:“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也可表明“癉”有熱義。
實熱與虛熱不同,從初始癥狀“意回回然欲步,體浸浸痛”看,發(fā)病初期有心煩、體痛的癥狀。陰虛發(fā)熱初期一般不會有身體疼痛,這是外感熱病初起的癥狀。如《傷寒論》曰:“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4]”“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4]12。后文用的“急呼”“寒水”等方法也都是針對治療實熱證,是“直折其熱”的瀉熱方法,而不是治療陰虛內(nèi)熱或虛勞內(nèi)熱的滋陰清熱法。
綜上所述,此處“癉病”宜為實熱病,“引癉病之始”,為導引治療外感熱病初起。
高大倫[1]121認為,“前”為“前腹”有待商榷?!安∧c之始也,必前脹。當脹之時,屬意少腹而精吹之?!蹦c病初起脹痛部位在少腹部,少腹部為膀胱、輸尿管及男性前列腺或女性子宮附件處。人體的腹部在中醫(yī)學中可以稱“大腹、小腹(即少腹)或上腹、下腹”,但無“前腹”的講法?!读x府·小通》曰:“凡言后竅為大,前竅為小。小通,謂其精通于前,可以為人道也。[5]”“前”指男性尿道?!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曰:“臣意診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6]”司馬貞《史記索隱》曰:“前溲,謂小便。后溲,大便也?!薄扒啊敝改虻??!端貑枴た姶陶撈吩唬骸叭擞兴鶋檳?,惡血留內(nèi),腹中滿脹,不得前后,先飲利藥。[7]”“前”指尿道,作動詞用,意為排尿?!端貑枴じ怪姓撈吩唬骸澳垦?,時時前后血?!睆埥橘e曰:“血氣既亂,故于前陰后陰,血不時見,而月信反無期矣。[7]365-366”“前”指前陰?!鹅`樞·邪氣臟腑病形》曰:“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郭靄春按:“前”指小便,“后”指大便[8]?!督饏T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曰:“噦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9],即視大小便情況推斷不通之處而利之,故“前”指尿道脹滿。
“當脹之時,屬意少腹而精吹之”,專注少腹并用“吹”的方法小口吐氣,可以促進小便排出而消脹。文中有“冬日再吹”,說明吹與冬日相應,有去寒功效。五行中“冬-水-腎”相對應,說明吹可以散寒溫腎?!娥B(yǎng)性延命錄》曰:“時寒可吹。[10]”《黃庭內(nèi)景五臟六腑補瀉圖》曰:“治腎用吹”“腎病,用大吹三十遍,細吹十遍,能去腎家一切冷”[11]32,腎陽虛,溫煦失職,氣化無權,就會造成腹脹、尿頻、尿少、尿有余瀝等。因此,“病腸”宜為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
“詘”有“彎曲、短縮”義,不必通“屈”。“詘筋”字面意思是屈曲的筋脈。《脈書》:“凡視死征……舌捆橐拳,則筋先死?!薄伴胰奔撮揖?,指陰囊收縮,人之將死,舌短縮、睪丸收縮,都是筋失其用的表現(xiàn),故謂“筋先死”?!肮示臃识涠?,是胃筋骨不勝其任”,指人過肥,筋骨不能承受而出現(xiàn)問題。這兩條指的都是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具有聯(lián)絡關節(jié)肌肉的作用。《說文解字》:“筋,肉之力也?!比绻凑找酝芯空呓忉尀椤敖蠲}攣縮”“筋痿”“筋痙攣”等,這個病癥宜為“筋詘”。筋除了有韌帶的意思外,靜脈也可稱為筋,如青筋暴露。如果此處“筋”做靜脈解,那么“詘筋”就是屈曲的靜脈,就是靜脈曲張。該條導引法為“引詘筋,跨立,壹倚左,伸右,股膝附地;壹倚右,伸左足,股膝附地,皆三而已?!痹搫幼髦饕腔顒酉轮?,說明病灶在下肢。靜脈曲張是由于血液瘀滯等原因導致的靜脈迂曲、擴張,最常發(fā)生的部位就在下肢?!鹅`樞·刺節(jié)真邪》:“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fā)為筋瘤。[8]499”《外科正宗·癭瘤論》曰:“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并指出該病病機是“血燥筋攣”[11]。另外,如果是下肢筋脈拘攣(俗稱抽筋)發(fā)生的時候,是無法做此導引動作的。如果用此導引方法疏通下肢血脈,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改善下肢靜脈曲張的癥狀更為合理。故推斷“引詘筋”宜為導引治療下肢靜脈曲張。
該條導引法為:“苦兩手少氣,舉之不鈞,指端湍湍善痹,假縛兩胕于兩脅,而力揮之,朝、日中、夜半皆為千,旬而已?!薄凹佟庇小皯{藉”之意,《荀子·勸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薄翱`”有“捆綁東西的繩索”之意?!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巴跤H釋其縛,受其璧?!币虼耍凹倏`兩胕于兩脅”可理解為“借助繩索將兩肘固定在兩脅上”。該病癥為兩手無力抬舉的功能障礙,治療方法是將兩肘綁縛在兩脅上,用力甩手。如果按照高大倫“腕部以上活動自如”[1]129,那就不用把肘綁縛在身上,直接甩手就行。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兩臂也無力,所以要把肘綁在身體上,借助身體的力量來甩動手。由是觀之,“兩手少氣,舉之不鈞”是指兩手兩臂均無力抬舉。
“鈞”,劉釗認為“鉁”字本形就是“鈞”,并非“鉁”字之誤[12],可從。鄧春源釋為“均衡”[13]有待商榷。如果一手無力,一手有力,可以造成兩手用力不均衡。文中為兩手均無力,再講用力不均衡,似不通暢。古代“鈞”和“均”通用,“鈞”除“均衡”意外,還可做重量單位?!睹献印ち夯萃跎稀氛f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鈞”與“羽”相對而言,指重量。那么“兩手少氣,舉之不鈞”宜理解為:“兩手無力,連一鈞的東西都無法舉起”,以“不鈞”表達力量之小。
“痹”有疼痛、麻木之意,“指端浸浸善痹”意為指尖有某種程度的疼痛、麻木之感?!敖保嚧涸瘁尀椤凹眲〉亍?,高大倫釋為“攣急”,二者表現(xiàn)的都是筋脈拘急的狀態(tài),而兩手無力抬舉是筋脈弛緩痿證的癥狀,不符合臨床現(xiàn)象。劉釗認為,所謂“湍”字本形就是“浸”字,并非“湍”字誤為“浸”,可取。另外,前文“引癉病之始”條中“體浸浸痛”釋為“體漸漸痛”,“浸浸”表達一種持續(xù)存在的狀態(tài)。
從兩臂無力、兩手無法抬舉、指尖漸漸疼痛麻木等癥狀看,符合中醫(yī)痿證癥狀。
該條導引法為:“益陰氣,恒坐跨股,勿相悔食,左手據(jù)地,右手把飯,垂到口,因吸飯氣,極,因飯之;據(jù)兩股,折腰,伸少腹,力極之,乃啜咽,又復之,三而已”,是飲食結合導引的練習方法。飲食是人體氣血的來源,食物進入人體后,經(jīng)過脾胃的運化,化成為人體氣血輸布全身,對人體起到營養(yǎng)作用。高大倫認為陰氣為人體的營氣,可從。營氣化生營血,在脈內(nèi)運行,屬陰,來源于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精微。通過飲食與導引健運脾胃,促進脾胃吸收運化功能,從而增益人體氣血是有可能的。因此“益陰氣”是“健脾胃,補氣血”的方法。
李零引馬王堆房中書《養(yǎng)生方·食引》《十問》《天下之道談》之“飲食”為例,認為“益陰氣”為男性保養(yǎng)性質(zhì)的房中導引[14]。仔細分析其說欠妥。馬王堆房中書“飲食”所指是飲“氣或津液”而食之。如《十問》:“人氣莫如朘(zuī)精……必先吐陳,乃吸朘氣,與朘通息,與朘飲食,飲食完朘,如養(yǎng)赤子”“飲夫泉英”等,而《引書》食用的是“米飯”,二者的用途和目的不同。馬王堆房中導引,飲食“氣或津液”用于補腎,而《引書》采用“飯食”則用于補脾,因水谷(米飯)在脾胃運化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故《引書》“益陰氣”并非房中導引法,而是健脾益氣之法。此處的“陰”宜指屬陰的五臟之一脾臟,“益陰氣”即健運脾胃。
“厥”字多義,姚止庵《素問經(jīng)注節(jié)解》曰:“厥凡三義:一謂逆也,下氣逆而上也,諸凡言厥逆是也;一謂極至也,本篇之熱厥寒厥,蓋言寒熱之極也;一謂昏迷不省人事也,本篇之言陰盛陽亂也。[15]”要從上下文中探析“厥”字具體內(nèi)涵。
《脈書》中也有厥證的描述:“鉅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目以脫,項以伐,胸痛,腰以似折,脾不可以運,胠如結,腨如裂,此為為踵蹶。”踵蹶的癥狀為沖頭、目脫、項伐、胸痛、腰折、脾不運、胠結、腨裂等,從頭至足均出現(xiàn)嚴重問題。
“陽明之脈……是動則?。簽⒉∪?寒),喜信,數(shù)吹,顏墨,病種,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狄然驚,心惕然欲獨閉戶牖而處,病甚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此為骭蹶?!薄绑_”指小腿骨,前文“循骭而上,穿髕”說明“骭”在髕骨之下;后文“夫脈固有動者,骭之少陰,臂之鉅陰、少陰,是主動,疾則病”,“骭”與“臂”相對應,表示腿部。故“骭蹶”為腿足之蹶。骭蹶表現(xiàn)為冷、腫乃至怕人、怕火,甚則癲狂的精神錯亂癥狀。
“(臂少陰之脈)……是動則?。盒耐?,嗌渴欲飲,此為臂蹷?!北圮B表現(xiàn)為心痛、渴欲飲水等癥狀。
“人之所以善瘚,早衰于陰,以其不能節(jié)其氣也?!必首C的病因是“早衰于陰”,即陰氣衰少。陰陽平衡,互相制約。如果陰氣衰少,必然出現(xiàn)一系列陰虛陽亢的癥狀,如踵蹶中,虛陽上亢而沖頭,陰液虧虛而目脫等;陽厥中,陰液虧虛而無汗,身體運轉不靈活等;骭蹶中,發(fā)展到最后的狂證即陽亢的表現(xiàn);骨蹷中易驚善怒等,是陰血不足、虛陽上亢的表現(xiàn);臂蹷中,渴欲飲水是陰液衰少的表現(xiàn)等。
從各種厥證癥狀的描述看,大都是病情發(fā)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屬于姚止庵所謂“極至”?!夺t(yī)碥·厥逆》曰:“仲景所謂厥逆,與《內(nèi)經(jīng)》所言不同。蓋仲景單就傷寒言……《內(nèi)經(jīng)》則指內(nèi)傷言,以上盛下虛、氣血逆沖而上,暴仆卒倒者為厥逆?!弊⒃唬骸柏收弑M也,逆者上沖也,言正氣虛竭,上沖而欲脫也。[16]”厥逆是厥進一步發(fā)展而成,結果就是演變?yōu)檎龤馓摻叨饷摚梢娯实牟煌x是對其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描述。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擒龐涓》:“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齊城、高唐,當術而厥。[17]”厥為“蹶”的古字,意為“敗倒”。醫(yī)學上,厥有氣閉、昏倒等意,如“昏厥”,因此“夜日臥瘚”可釋為“日夜臥床不起”。
“覺心腹及胸中有痛”,《脈書》中相關描述有:“在心胠下,堅痛,為□□烝□”“少陽之脈……心與脅痛”“陽明之脈……心與胠痛”“泰陰之脈……獨心煩死;心痛與腹張死”“臂鉅陰之脈……心痛”等。
從癥狀上看,日夜臥床不起,自覺心胸腹痛,可能為肺心病的后期,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現(xiàn)。導引方法為“撫之以手而精吹之,卅而已”,僅用了呼吸吐納的方法,說明患者已經(jīng)無力做更多的肢體動作。
《脈書》記載本病的癥狀:“身時僨,沫出,羊鳴,□□□□見,不能息,為瘛;反折,為間?!睆摹睹}書》的癥狀描述應為癲癇發(fā)作,俗稱“羊癲瘋”,發(fā)作時突然意識喪失,仆倒,全身抽搐,吐白沫或涎沫,眼上翻,發(fā)聲如羊叫,蘇醒恢復后如常人。
小兒驚風也會出現(xiàn)抽搐、昏迷等證?!段迨》健吩唬骸皨雰厚≌?,目繲然,脅痛,息癭癭然,矢不□化而青”[18],即小兒癲癇發(fā)作時的表現(xiàn)。連邵名釋《脈書》曰:“瘛,《說文》:‘小兒瘛瘲,病也?!g,讀為癎,《玉篇》:‘小兒瘨病’。[19]”小兒急驚風,俗稱“抽風”。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為高熱引起的抽搐、昏迷等證;一種為其他疾病如腦腫瘤、腦外傷等引起的癲癇發(fā)作。二者與“羊兒風”癥狀類似,但病因有別。但小兒一般無法完成導引動作,故“引瘛”宜為導引治療成人癲癇發(fā)作。
《脈書》:“在鼻,為鼽?!薄瓣柮髦}……鼻鼽”。連邵名釋曰:“肍,讀為鼽……《呂氏春秋·盡數(shù)》:‘處鼻則為鼽為窒’。[20]”進一步分析,“窒”為不通,“鼽”應與“窒”有別。《素問·金匱真言論篇》:“冬不按蹺,春不鼽衄?!蓖醣ⅲ骸镑?,謂鼻中水出。衄,謂鼻中血出。[7]43”因而“鼽”宜為鼻流清涕,不能釋為鼻塞。鼻流清涕的同時可能有鼻塞的癥狀,但其他的原因引起的鼻塞并不稱之為“鼽”。因此,“引鼽”宜釋為導引治療鼻流清涕。
近年來,出土的涉醫(yī)文獻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一個研究的熱點,為中醫(yī)文獻學發(fā)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氣息。中醫(yī)古籍文獻有其獨特性,不僅需要文字學知識,還要結合醫(yī)理的辨析,更要與臨床相參。因此,將文字置于中醫(yī)語境中,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其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