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張金吾(1787—1828),字慎旃,月號霄,以藏書家的面貌名世,其所撰《愛日精廬藏書志》更是蜚聲學林。實際上,張金吾還是一位杰出的學者,撰有《兩漢五經(jīng)博士考》《廣釋名》《金文最》等學術(shù)著作。鮮為人知的是,張金吾還能作詩,且其詩作以數(shù)百計,并同當時詩壇人物有密切的交往。張氏能詩,可能得益于家學的熏染:其父張光基好學嗜古,有《心萱詩稿》四卷。不過,張金吾的詩作均已亡佚,只有點滴消息保存在他的《言舊錄》中。張金吾六歲發(fā)蒙,從二姊與郭小若學,八歲受業(yè)于黃廷鑒,學詩則到了十四歲?!堆耘f錄》“嘉慶五年庚申十四歲”條曰:“始學為詩。”又“嘉慶十二年丁卯二十一歲”條云:“自訂《愛日精廬詩稿》二卷。金吾初學為詩,即好讀小倉山房詩,故論詩專以性靈為主,若阮亭之尚神韻,歸愚之格律,心雖韙之,終不敵先人之見也。自庚申至丁卯得詩不下五百首,刪存十分之二,厘為二卷。受業(yè)師黃琴六先生序之?!睋?jù)此可知,張金吾至二十一歲時已作詩五百余首,刪存為《愛日精廬詩稿》二卷。在詩學主張上,張金吾專尚性靈(袁枚)而遠神韻(王士禛)、格律(沈德潛),可謂鮮明。
令人好奇的是,作為藏書大家的張金吾,學貫四部,兼能作詩,那么,他與當時詩壇關(guān)系如何?有沒有以詩人的身份同當時的學林人物相交游,并且留下詩名?雖然詩作已佚,但張金吾與當時詩壇人物的交游,仍能從相關(guān)記載中可窺一二。
一、 張金吾與乾嘉吳越詩人群體
乾嘉時期,詩壇百花齊放,產(chǎn)生許多并稱群體,如“遼東三老”“桐城詩人”“浙中詩派”“越中三吳”“嶺南詩家”“都下詩人”等等,總體來說,浙派、秀水派、格調(diào)派、肌理派、性靈派、嶺南詩派、常州詩派、桐城詩派、高密詩派九個派系構(gòu)成了乾嘉詩壇的基本格局。沈德潛有《吳中七子詩選》,“七子”之名遂為后人所知。陳文述在《頤道堂集》中尊朱綬、沈傳桂、王嘉祿、潘沂、彭蘊章、吳嘉洤、韋光黻為“吳門七子”,又以張燮、陸東蘿、曹稼生、戈順卿、曹懋堅、蔣志凝、褚逢椿為“后七子”,此外又有“續(xù)七子”“廣七子”等,可以統(tǒng)稱為“吳越詩人群體”。張燮,字子和,張止庵裔孫,屬常熟“東張家族”。其子定球,字伯溫,號韻溪。定球子蓉鏡。東張家族世代藏書,藏書處有“小瑯?gòu)指5亍薄拔督?jīng)書屋”等。張金吾稱張定球為“家韻溪兄”,又受張定球、張蓉鏡之托分別作《明修撰張止庵先生待漏圖跋》與《荻洲張公蒲江政績圖跋》,可見兩家關(guān)系匪淺?!昂笃咦印敝校瑥堐婆c藏書大家黃丕烈稱“二書淫”,陸東蘿等亦與黃氏交往甚密,可見吳越詩人群體與藏書家群體保持有密切聯(lián)系。
張金吾同褚逢椿頗有來往。褚逢椿(1787—?),字錫唐,號仙根,江蘇長洲人。貢生。善隸書,工畫,以窮經(jīng)為事。著有《清籟閣集》《行素齋詩集》《文集》等。張金吾為褚氏作《公羊測義序》,又有《覆褚仙根問禘郊宗祖書》:
承示《公羊測義》一書,推闡精密,洵專門絕業(yè)也。辱詢禘郊宗祖諸說,金吾學非專家,奚敢以一知半解仰贊高深?然質(zhì)疑問難,古人所貴。言之是歟,互相證明,而自信益堅也;言之非歟,將講去其非而趨是也。是與非,蓋皆有裨于金吾,而且有以致先生之辱教之也,敢不以所知者對!……金吾少喜泛覽,不能專精覃思、成一家之學。年來事多失意,所學日益荒落,尚何敢逞其臆見、與專門名家爭得失于毫末哉!惟是相知日淺,若匿不以告,不特金吾無以奉教于先生,且大負先生諄諄下問之義。不揆梼昧,略陳蠡測,言無倫脊,惟恕其狂瞽而辱教之。幸甚。(張金吾《愛日精廬文稿》卷五,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
乾嘉詩人在后期逐漸轉(zhuǎn)向經(jīng)史之學,“我朝經(jīng)學昌明,治經(jīng)之士兼及《公羊》”(《公羊測義序》,《愛日精廬文稿》卷四)。在高壓政策之下,士子群體趨于科舉制義及經(jīng)史考證之學。張金吾自童蒙時即以《左傳》為主而兼及《公羊》,并不拘守一家之說。張金吾“少喜泛覽,不能專精覃思,成一家之學”,“少學為詩,稍長,讀書照曠閣,與校《太平御覽》諸書,為校讎之學者有年。其后泛濫六籍,為考證之學有年。又其后究心經(jīng)術(shù),尊漢學,申古義,為聲音訓詁之學者又有年。繼而講求古籍,考核涂流,則雜以簿錄之學;纂輯經(jīng)說,采輯金文,則雜以匯萃之學。迄今年垂四十,學問無聞,蓋藏而弗讀,讀而弗專之過也”(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序》)。張金吾讀書治學四十余年,涉及考據(jù)學、校讎學、訓詁學、目錄學、輯佚學等,從這通序跋中即可見其涉獵之廣。
二、 張金吾與毗陵詩派、性靈詩派
除吳越詩人群體之外,張金吾與毗陵詩派詩人孫星衍、洪亮吉和趙懷玉都保持著聯(lián)系。這些詩人政治地位不高,均主張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chǔ)上,性情、品格和學識并重,并且對王昶、袁枚等人相當傾慕,可以說,毗陵七子在創(chuàng)作上有傾向于“性靈派”的趨勢。趙懷玉(1747—1823),字億孫,號味辛,又號牧庵,江蘇武進人。清乾隆四十五年召試賜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出為青州同知,署登州、兗州知府。先后主講于通州、石港、關(guān)中、愛山書院。趙氏詩名與洪亮吉、孫星衍相齊,有《亦有生齋集》《秋籟吟》等。趙懷玉為張金吾作《廣釋名序》曰:
張子家庭擩染,學有本原,少小治經(jīng),即以訓詁為重,于《釋名》用力尤勤。六書并列,獨主諧聲,得制字之義也;采書以漢為限,疆界之嚴也;依類推之,增所采載,補原書之罣漏也;引逸書至百二十種,既征援據(jù)之博,且有功于亡佚也: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又能實事求是,何以臻此哉?。ㄚw懷玉《亦有生齋集》文卷二)
趙懷玉對張金吾十分了解且看重,并認可張氏在小學、輯佚上的成就。此外,趙懷玉、洪亮吉、孫星衍等人與張金吾因校書結(jié)緣,為張海鵬《學津討原》等叢書撰寫序跋,這也是張金吾在三十七歲重入科場時能以吳卓信為師的重要原因之一。
吳卓信是性靈派核心人物孫原湘的座上客,張金吾同孫氏交往更為密切。孫原湘(1760—1829),字子瀟,一字長真,號心青,昭文人。乾隆六十年舉人,嘉慶十年進士,改庶吉士,充武英殿協(xié)修官。乞假歸,不復出。受業(yè)于袁枚,與舒位、王曇齊名,人稱“后三家”。先后主講于毓文、紫瑯、游文諸書院。善書畫,工詩,有《天真閣集》六十卷。配席佩蘭,女詩人,有《長真閣詩集》。孫原湘受業(yè)于袁枚,其妻席佩蘭號稱“隨園第一女弟子”,而席佩蘭之母為張仁濟弟弟張德女、張海鵬堂妹,孫原湘與張金吾實屬同輩且長金吾二十七歲。因祖母之疼愛,席佩蘭常居張氏聞濤軒,孫原湘因此能常來往于張氏家族,并與館于張氏族中的吳卓信、黃廷鑒及張大鏞交好,從而成為張氏家族與乾嘉詩壇相互溝通的紐帶。
清中期詩人中,沈德潛、袁枚、蔣士銓、趙翼、王昶、洪亮吉、黃景仁、王曇、舒位、孫原湘等被稱作乾嘉詩壇十大家。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將孫原湘排在第十六位,可見孫氏在詩壇上的影響;由于席佩蘭的加持,以孫原湘為中心的“性靈詩派”不斷發(fā)展壯大并常有唱和雅集,其中孫星衍、吳蔚光、張子和、邵圣藝、席子侃、邵元直等與張金吾有交際關(guān)系的藏書家皆為其座上賓,包括金吾之二姊夫郭梓材與業(yè)師黃廷鑒。孫氏有《吳竹橋先生招同邵元直邵敦夫上舍(垂德)郭小若秀才(梓材)食蟹疊前韻》《秋林問墓行為黃琴六茂才(廷鑒)作》《炳燭行贈黃琴六秀才》等詩,且孫氏本人也是藏書家,有《長真閣藏書記》。乾嘉士人大多為“通人”,往往涉獵不同的領(lǐng)域,并且彼此形成疏密不一、相互交叉的文化交流網(wǎng)絡(luò)。
張金吾無疑是乾嘉時代藏書文化網(wǎng)絡(luò)的核心人物之一,與當時的詩壇人物頗有交集。張金吾有《與周松儔乞代求孫子瀟先生撰亡妻季孺人家傳書》,孫原湘因此撰有《張月霄妻季孺人傳》。孫原湘為張氏多種著述撰寫序跋,對張金吾評價甚高:“張君月霄,博學嗜古,于書無所不窺,而又能精思貫串?!保ā秲蓾h五經(jīng)博士考序》)孫氏還張金吾其藏書處作《詩史閣歌》??梢?,無論是在親屬層面抑或是學術(shù)交游層面,張金吾與孫原湘均關(guān)系匪淺。不過,雖然張金吾深受性靈詩派影響并與此派眾多詩人有著密切的往來(如郭梓材、黃廷鑒、張大鏞等人),但他始終未能躋身以孫原湘為中心的性靈詩派創(chuàng)作圈內(nèi),沒能在詩壇上占據(jù)一席之地。
綜上,作為藏書大家的張金吾雖然能詩(有五百多首),而且與以“吳中前后七子”為代表的乾嘉吳越詩人群體、以“毗陵七子”為代表的毗陵詩派以及以孫原湘為中心的性靈詩派都有疏密不一的聯(lián)系,但是,這種聯(lián)系并不涉及詩學,而是以學術(shù)為其交往的核心。由此可知,張金吾并不以詩名世,未能躋身任一詩派之內(nèi)。換句話說,張金吾屬于“會寫詩的人”,但還不是真正的“詩人”(二者之別,見陳永正《詩注要義·知難章第一》),最終仍以藏書大家與學者的身份稱名于世。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