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爾古麗·吐生江,周建業(yè),劉澤文,鄭 欣,曹 忻,李志強,趙 霏
(1.西北民族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甘肅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醫(yī)學部口腔醫(yī)學院,甘肅蘭州 730030)
骨缺損是一種口腔頜面外科中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上頜骨/下頜骨缺損和牙槽骨缺損。前者主要表現(xiàn)為腭裂、牙槽突裂等,后者是指牙槽骨結構的不完整,包括三維方向上的骨結構不連續(xù),主要表現(xiàn)為骨開窗和骨開裂[1]。有研究[2-5]指出多種促進和/或維持牙周再生的治療方法(如引導組織再生,根表面調(diào)節(jié),使用牙釉質(zhì)基質(zhì)衍生物或富血小板血漿等)可以治療頜面骨缺損。目前治療熱點主要集中在異源性材料如β-磷酸三鈣 (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的使用中[6]。磷酸鈣類材料的成分因和骨組織的無機成分類似,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骨傳導功能,已被廣泛應用于骨科及口腔臨床實驗及部分臨床治療中[7]。有學者通過多孔β-TCP/膠原支架修復兔下頜牙槽骨,證實β-TCP 作為復合載體的優(yōu)良支架作用[6,8,9]。此外,有研究應用重組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BB(recombinan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rhPDGF-BB)與β-TCP 制成的復合材料治療牙槽骨缺損,結果顯示聯(lián)合材料在新骨形成方面的療效優(yōu)于單獨應用β-TCP[10-17],但聯(lián)合材料的具體療效仍處于研究探討的階段。本研究將對應用rhPDGF-BB 與β-TCP 復合材料對比單獨使用β-TCP 這一材料治療牙槽骨缺損的隨機臨床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進行系統(tǒng)評價,以獲得該聯(lián)合材料在治療牙槽骨缺損方面的臨床證據(jù)。
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 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和維普數(shù)據(jù)庫中發(fā)表的文獻。β-TCP 的英文檢索詞為 :“Beta tricalcium PhosPhate”“β -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中文檢索詞為:“β-磷酸三鈣”“β-TCP”;重組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的英文檢索詞為:“rhPDGF-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Regranex”“recombinan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rPDGF-BB”,中文檢索詞為:“重組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頜骨和牙槽骨缺損的英文檢索詞為:“Alveolar Bone Loss”“Alveolar Process AtroPhy”“Alveolar ResorPtion”“Periodontal Bone Loss”“alveolar bone defect”“alveolar bone malformation”“jaw bone defect”“jaw bone loss”“jaw bone malformation”,中文檢索詞為:“頜骨缺損”“頜骨缺失”“頜骨畸形”“牙槽骨缺損”“牙槽骨缺失”、“牙槽骨畸形”,檢索策略為β-TCP、重組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及骨缺損分開檢索,各檢索詞間用OR 連接,隨后三者的檢索結果用AND 進行二次檢索。檢索日期均截止至2019 年7 月8 日,且檢索無時間和語種的限制。
(1)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牙槽骨缺損和頜骨缺損的患者,如符合臨床探診、X 線片等對于骨缺損的診斷;(2)干預措施:實驗組采用β-TCP 與重組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單獨使用β-TCP治療;(3)治療療效相關的結局指標:如臨床附著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線性骨增益(linear bone growth,LBG)、骨填充率(bone filling percentage,BF%)、探診深度(pocket depth,PD)等;(4)臨床隨機對照實驗。
(1)患者的年齡、性別均不限,患者除牙槽骨缺損和頜骨缺損外伴隨其他疾?。ㄈ顼B腦損傷)的文獻;(2)干預措施除重組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rhPDGF-BB)、β-TCP 外合并其他治療方法的文獻;(3)療效評價的指標不明確或無法獲取的文獻;(4)重復研究或者重復發(fā)表的文獻;(5)綜述、述評及會議論文等。文獻的篩選由兩位研究者獨立完成,對結果有分歧而難以確定時通過討論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協(xié)助解決。
由2 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遇分歧則討論或交由第三方協(xié)助解決。制定數(shù)據(jù)提取表提取資料,提取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納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題目、第一作者、發(fā)表雜志及時間、研究類型等;②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別、年齡等;③具體干預措施,包括:劑量、頻次、用藥方式、例數(shù)、觀察時間等;④相關結局指標,包括:臨床附著水平(CAL)、線性骨增益(LBG)、骨填充率(BF%)、探診深度(PD)等;對于同一篇文獻中采用不同劑量進行研究的情況,將同一劑量視為一組數(shù)據(jù)進行提取,并對來源于同一篇文獻的不同劑量組的數(shù)據(jù)進行標注。
采用Cochrane5.2.0 版手冊推薦的針對RCT 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ROB 工具)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包括選擇性偏倚、實施偏倚、測量偏倚、失訪偏倚、報告偏倚和其他偏倚。
采用RevMan 5.3 軟件進行Meta 分析。連續(xù)型資料采用均數(shù)差(MD)為效應指標,并同時給出95%可信區(qū)間(95%CI)。納入研究間的異質(zhì)性采用χ2檢驗進行(檢驗水準α=0.1),同時結合I2進行定量分析。根據(jù)I2值來判斷異質(zhì)性的大小,I2≤25%為低度異質(zhì)性,25%<I2<50%為中度異質(zhì)性,50%<I2<75%為較高異質(zhì)性,I2>75%則為高度異質(zhì)性。若各研究結果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如果存在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那么進一步分析異質(zhì)性來源,若存在明顯的臨床異質(zhì)性采用亞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ITT 分析)等方法進行處理,或僅進行描述性分析。
初檢共獲得相關文獻81 篇,其中中文文獻0篇,英文文獻81 篇。排除綜述、動物實驗、重復發(fā)表的文獻、療效評價指標不明確的文獻,通過追蹤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檢索Google 學術及手動查詢口腔專業(yè)期刊等補充檢索的方法獲得2 篇文獻,最終納入7 篇文獻[10-16]。所有納入文獻均為RCT。納入文獻中共有病例629 例,實驗組均采用β-TCP與rhPDGF-BB 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獨的β-TCP 治療。文獻篩選流程如圖1 所示。
注:★所檢索的數(shù)據(jù)庫及檢出文獻數(shù)具體如下:PubMed(n=20)、EMbase(n=16)、The Cochrane Library(n=14)、CBM(n=0)、CNKI(n=0)、SCI(n=45)、WanFang Date(n=0)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其中5 篇研究來源于美國,2 篇來源于印度;除了第7 篇,其余均為多中心研究;實驗組及對照組的基本情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納入研究的具體用藥措施見表2,用藥方式均為以支架的形式手術植入;觀察時間6~36 個月不等;實驗組均為rhPDGF-BB 與β-TCP 聯(lián)合處理,其中5 篇研究中rhPDGF-BB 采用1.0mg/mL 及0.3mg/mL兩種劑量。
表2 納入研究的具體干預措施
7 篇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結果顯示,隨機分組、分配隱藏均為“不確定”;盲法中3 篇均為“是”,5 篇為“不確定”,結果缺失數(shù)據(jù)中有2 篇“有失訪”,1 篇無失訪,4 篇為“不確定”;其他偏倚均為“不確定”(見表3)。應用 ROB 工具判斷結果如圖2 所示。
表3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圖2 7 篇納入研究的質(zhì)量評價結果
3 個RCT[10,15,17]報告了手術后6 個月的PD,其中有1 篇RCT[10]采用2 種不同劑量來進行研究,共包括264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6 個月的P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0.2,95%CI(0.15,0.25),P<0.000 01]。
1 個RCT [10] 報告了術后12 個月 [MD=0.26,95%CI(0.20,0.31),P<0.000 01]、24 個月[MD=0.46,95%CI(0.38,0.54),P<0.000 01]、36 個月[MD=0.14,95%CI(0.05,0.22),P=0.001]的PD,共包括720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6、12、24、36 個月的PD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圖3 所示)。
圖3 β-TCP 聯(lián)合rhPDGF 治療骨缺損比較兩組探診深度的Meta 分析森林圖
3 個RCT[10,11,15]報告了術后6 個月的CAL,其中有1 個RCT[10]采用兩種不同劑量來進行研究,包括384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手術后6 個月的CA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 MD=0.24,95%CI(0.21,0.28),P<0.000 01]。2 個RCT[10,11]報告了手術后12 個月的CAL,其中有1 個RCT[10]采用2 種不同劑量來進行研究,包括300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12 個月的CA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D=0.17,95%CI(0.12,0.22),P<0.000 01]。2 個RCT[10,11]報告了術后24 個月的CAL,其中有1 篇RCT[10]采用2 種不同劑量來進行研究,包括300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24 個月的CA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D=0.47,95%CI(0.40,0.55),P<0.000 01]。
1 個RCT[10]報告了術后36 個月的CAL,使用了不同劑量的2 組數(shù)據(jù),包括180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36 個月的CA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D=0.35,95% CI(0.28,0.43),P<0.000 01](如圖4 所示)。
圖4 β-TCP 聯(lián)合rhPDGF 治療骨缺損比較兩組臨床附著水平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 個RCT[10,12]報告了術后6 個月的LBG,每個RCT 均使用兩種不同劑量來進行研究,包括411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6 個月的LBG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D=0.61,95%CI(0.55,0.67),P<0.000 01]。
1 個RCT[10]報告了術后12 個月 [MD=1.12,95%CI(1.06,1.18),P <0.000 01]、24 個月 [MD=1.12,95%CI(1.06,1.18),P<0.000 01]、36 個月[MD=0.26,95%CI(0.19,0.34),P <0.000 01]的LBG,包括540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12、24、36 個月的LBG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圖5 所示)。
圖5 β-TCP 聯(lián)合rhPDGF 治療骨缺損比較兩組線性骨增益的Meta 分析森林圖
3 個RCT[10,12,15]報告了手術后6 個月的BF,其中有2 個RCT[10,12]采用2 種不同劑量來進行研究,包括440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6 個月的BF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D=26.55,95%CI(25.21,27.89),P <0.000 01]。
1 個RCT[10]報告了手術后12 個月[[MD=24.91,95%CI(23.49,26.32),P<0.000 01]、24 個月 [MD=23.51,95%CI(22.07,24.94),P<0.000 01]、36 個月[MD=6.88,95%CI(5.57,8.19),P<0.000 01]的BF,包括540 例患者。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采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術后12、24、36 個月的BF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圖6 所示)。
圖6 β-TCP 聯(lián)合rhPDGF 治療骨缺損比較兩組骨填充率的Meta 分析森林圖
牙槽骨缺損可能引起牙周組織的病理性變化,同時也可能會影響牙齒移動的方式和生物力學機制,因而越來越引起正畸醫(yī)生的關注。近年來隨著生物材料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的進展,牙槽骨缺損的治療也有較大發(fā)展[17],除翻瓣刮治術等傳統(tǒng)外科方法外,還有自體骨移植、局部應用釉基質(zhì)蛋白和生長因子(如rhPDGF-BB 等)、應用新型復合材料、膜引導組織再生等治療方法,其中以新型聯(lián)合材料較為有效,組織工程材料聯(lián)合治療骨缺損疾病已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Meta 分析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比較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在CAL、LBG、BF%、PD 等指標上,在術后6 個月、12 個月、24 個月和36 個月上均有明顯改善,其中PD 和CAL在術后24 個月時療效最好,而LBG 和BF%則在術后6 個月時療效最好。根據(jù)時間分組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6 個月時的LBG 上,與β-TCP 組相比,rhPDGF-BB/β-TCP 組的應答顯著增加,平均差異為1.58mm。另一篇研究結果提示[10],12 個月和24 個月的隨訪時兩組間的平均LBG 差異保持穩(wěn)定,分別約為1.46mm 和1.51mm,但在36 個月時兩組間差異似乎減少到大約0.77mm。另外兩篇文獻也報道聯(lián)合治療6 個月和12 個月時,平均LBG 差異為1.21mm[15]和0.7mm[18]。同樣對BF%的Meta 分析也顯示,在隨訪6 個月時,采用rhPDGF-BB/β-TCP 治療組的BF%增加了34%。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10],12 個月和24 個月的隨訪中兩組間BF%的差異保持相當穩(wěn)定,分別為27.9%和26.8%,但36 個月時這一差異下降到大約11.5%。另2 篇文獻中也報道6 個月和12 個月時兩組BF%的差異為22.58%[15]和26.83%[18]。Meta 分析結果提示聯(lián)合rhPDGF-BB/β-TCP 治療骨缺損,在新骨形成(如線性骨增益和骨填充率)上具有優(yōu)勢,但具有時效性,隨著時間延長,此方面與單獨應用β-TCP 的差異會降低。
對納入文獻的質(zhì)量進行評價,隨機分組、分配隱藏均為“不確定”,所以選擇性偏倚均較大;只有3 篇納入研究提到有實施盲法,其余均為“不確定”;建議今后研究中予以重視。納入研究中觀察時間不一致,超過24 個月的只有兩篇,望今后的研究對于觀察時間更加統(tǒng)一、更加規(guī)范。
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使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在大部分的有效性方面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采用了隨機效應模型、亞組分析、敏感性分析后,meta 分析結果異質(zhì)性仍較大,可能原因有:①納入研究數(shù)和樣本量相對較小,效能相對不足,解讀結果應謹慎;②納入研究文獻中,患者年齡上存在差異(患者<40 歲有3 篇研究;患者30~40 歲間的有2 篇研究;其余兩篇未報道),可產(chǎn)生臨床異質(zhì)性;5 篇納入的RCT 研究中均報道采用兩種劑量(1.0mg/mL 和0.3mg/mL)進行干預,雖然由于只有同一個對照組,因而作為2 組數(shù)據(jù)納入數(shù)據(jù)分析,但這也是造成異質(zhì)性較高的原因;納入研究的質(zhì)量普遍不高,其中選擇性偏倚的風險較高。
綜上所述,當前研究結果顯示,β-TCP 聯(lián)合rh-PDGF-BB 與單獨β-TCP 治療牙槽骨缺損相比,使用聯(lián)合治療牙槽骨缺損在新骨形成方面的有效性較高。但受納入研究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限制,上述結論尚待更多高質(zhì)量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予以驗證。此外,對于復合材料在舊骨降解、治療時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RCT 來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