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乃庭
【摘? ? 要】初中語文閱讀在試卷中占比約三分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前教學中仍然存在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閱讀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教師需要結合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理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085
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適用終生,可以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初中階段,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做出了相關探討,希望對各位教師有所啟發(fā)。
一、語文閱讀的重要性
語文閱讀理解考試題型包括找中心論點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為文章擬標題、分析語言特色,等等,考試題型根據(jù)文章體裁不同考點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初中語文閱讀內容寬泛,需要教師多花時間精力來教學。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能夠養(yǎng)成自我練習的好習慣。新課改的目的就是“專治不讀書”,所有的學科都將增加試卷字數(shù),如果閱讀理解能力不夠,可能連題目都讀不完,更別談解答題目了,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1.教師沒有把握文章主旨,導致學生對文章的把握不到位。許多教師上課時準備不夠充分,講課時“現(xiàn)炒現(xiàn)賣”,導致對文章理解不夠到位,反而誤導學生。有的初中語文教師一味依賴參考答案進行講解,沒有自我思考,缺乏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只注重自己講解,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辯證分析的能力,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導致閱讀理解的能力越來越差。教師授課方式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思維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夠端正,責任心不夠強,沒有真正幫助到學生。文章主旨相當于解題的風向標,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決定著理解思路的正確與否,如果對主旨的方向把握都不準,那么得到的答案可能完全與正確答案相反。
2.學生閱讀積累練習不足,教師未能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沒有給學生進行閱讀的積累練習,導致學生解題速度慢,不能夠快速熟練地做題。提升語文閱讀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大量的積累,肚子里面有“墨水”了,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學生積累不夠,練習不多,就會缺乏基本的概括總結能力。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時都未能注意到這些問題,甚至注意到了卻忽視了,導致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嚴重滯后,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閱讀理解要求學生能夠在讀懂文章內容后對其進行提煉,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將適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們溝通效率更高,同時可以過濾掉生活中很多無用的信息或者不夠重要的信息,從而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積少成多,量變會引起質變,許多教師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認為課堂上的講解和試卷練習足夠完成教學任務,導致學生對知識運用不足,對知識掌握不牢固,時間一久就忘記了。
3.教師教課少有拓展補充,學生學習過于刻板、不會變通。書本上的知識是在一般情況下統(tǒng)一制定的,普適性強但針對性不高,對于那些渴望獲取更多知識的學生而言完全不夠。但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只根據(jù)考試大綱進行講解,忽視學生的這部分需求,往往讓感興趣的學生自行去了解。本來很多學生還有渴求知識的欲望,但在教師的這種敷衍態(tài)度下,漸漸也會覺得那些知識考試不考,無關緊要。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技多不壓身,多掌握知識肯定是對自身大有裨益的。許多學生在僵化的教育模式下,學習也開始變得刻板,甚至會養(yǎng)成“一根筋”的思維方式,教師說要這樣解答,那就是這樣解答,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1.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揣摩作者中心思想。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備課。學生學習前提倡預習,教師上課一樣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于剛工作沒多久還較缺乏經驗的新教師,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養(yǎng)成提前備課的習慣,長期堅持下來,會有極大的收獲?!皩④姴淮驘o準備的仗”,教師也需要把每一節(jié)課堂當作“戰(zhàn)場”,認真且負責地完成教學任務。閱讀理解要認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中心思想,萬事開頭難,但頭開好了,再開展后面的工作就沒有那么困難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就像火車頭一樣,頭帶好了,尾巴自然而然就跟著走了。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上也要做好帶頭和榜樣作用,教師優(yōu)秀,才能教導出優(yōu)秀的學生。有效的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
2.增加平時閱讀數(shù)量,鍛煉概括總結能力。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督促學生多進行大量的閱讀練習,可以每天或者幾天給學生選定一本讀物,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閱讀。還可以提前制定一些問題,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法,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興趣。閱讀完后以作業(yè)的方式交給教師批改,或者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答案,讓學生之間互相進行點評補充,分享自己的理解思路和閱讀方法。教師要注意及時進行引導并且做歸納總結,要明確表揚回答正確的學生并及時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當然,在進行錯誤點評的時候,教師要注意用詞委婉且態(tài)度溫和,把握好分寸,切勿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進行知識遷移轉化,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知識之間都是互通的,如果能擁有極好的閱讀理解能力,那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上就能夠準確把握題意,從而進行正確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就能夠更快更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意思,從而進行良好的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學有所用,進行遷移轉化,將之合理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是為了會做題,而是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當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法,將所學知識借用情景教學法,聯(lián)系實際事物及具體情況進行講解,這樣便于學生更加深刻形象地理解記憶,同時可以從教師身上學會轉移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故在教授學生時,教師要先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出的學生才能夠學會觸類旁通。
綜上所述,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好了可以應用于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教育方式改革,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從而更好地教導學生。
參考文獻
[1]曹甫臣.淺議初中語文積累的策略[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11).
[2]趙祎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舉一反三”的實施策略[D].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