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私家藏書之風(fēng)源遠(yuǎn)流長,歷史上有很多藏書家,他們藏書成癖,以至于留下了許多藏書如命、愛書如金的佳話。私家藏書傳統(tǒng)傳承至今,仍有越來越多愛書人致力于搜求典籍,傳承文化,他們是當(dāng)代藏書家。于他們而言,一部好的版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每一部書的獲得都是一種緣分,都值得記錄下來。而存藏起來,再細(xì)加考證,為后人留存一份資料也是自己的責(zé)任與最大收獲。
典籍背后有歷史,典籍背后有故事。
本期起,特辟專欄邀請藏書家曉曦分享自己的收藏,講述典籍背后的故事。
《杜工部集》,歷朝歷代版本甚多,僅流傳至今的清代版本,當(dāng)不下十幾種。就筆者翻閱過的清代版本來看,拂竹聞雀樓收藏的康熙六年(1667)季氏靜思堂刊刻《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堪稱嘉善之本。
該書一函六冊,竹紙,線裝。黑口,雙尾,四周雙邊,半框11行,行20字。前有虞山蒙叟錢謙益《草堂詩箋元本序》和康熙六年仲夏泰興季振宜序。有《注杜詩略例》,對歷朝杜詩版本及批注進行考證、辨?zhèn)巍⒓m謬,提到“杜集之傳于世者,惟吳若本最為近古,他本不及也”。有《諸家詩話》,乃是對宋人方深道兄弟纂錄的《諸家老杜詩評》和蔡夢弼編著的《草堂詩話》“刪補而存之”。之后.則是附錄《志傳集序》,包括元稹撰寫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舊書文苑傳》,潤州刺史樊晃撰寫的《杜工部小集序》,孫僅撰寫的《贈杜工部詩集序》,翰林學(xué)士兵部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王洙撰寫的《王內(nèi)翰序》,王琪撰寫的《后記》,胡宗愈撰寫的《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詩碑序》以及吳若撰寫的《杜工部集后記》等。之后,是《唱酬題詠附錄》,包括高適、李白、韓愈等人唱和題詠十六首詩。正文之前是目錄,共二十卷,收詩、表、志等1455首(篇)。這部書刻成印行后,由于清朝自乾隆三十四年(1769)始,禁毀錢謙益的所有著作,因此流傳至今的初版本極為少見。
此錢注杜詩本屬清代較早的杜詩注本,早于仇兆鰲的《杜詩詳注》、浦起龍的《讀杜新解》、楊倫的《杜詩鏡銓》諸書。錢是明末清初的詩壇領(lǐng)袖人物,研究杜詩多年,其書齋絳云樓號稱藏書百萬卷,曾藏有南宋吳若??獭抖殴げ考?、元本《草堂箋注》等杜詩版本。曾注《讀杜小箋》《杜詩二箋》,由書前二序可知,錢氏前后歷時四十余年,孜孜盵盵傾力此書,閱書無數(shù),反復(fù)斟酌修改,“取雅去俗,推腐致新”,結(jié)合杜甫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作注,“以史證詩”,在史實考證、名物訓(xùn)詁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同時,糾正了一些宋人編年的失誤。另外,此書的校閱人員非同一般。二十卷分由十幾位當(dāng)時文壇名流親自出校,包括“常熟縣毛宸斧季氏”“季滄葦”“陸貽典勅先氏”“休寧縣朱名鼎石鐘氏”“泰興縣八十老人季寓庸因是氏”“錢曾遵王氏”“宜興縣陳維崧其年氏,季公琦希韓氏”“三原縣孫枝蔚豹人氏”等等。這在清代古籍編印中并不多見,可見文壇名士對此書的重視和著作者的影響力。
而拂竹聞雀樓藏本更為珍貴之處,在于名家批校、遞藏。此書天頭地腳及行格間,幾乎批滿朱墨雙色文字,而尤以朱批居多。在卷二十末頁空白處,有朱筆題跋:“乙酉二月,朱恒齋太守以杜詩閱本囑為校勘。其所圈點處,棄取悉當(dāng)。余評杜詩多矣,茲適值閑暇,遂藉為朝夕自遣計。所有評語,一時偶及,未必當(dāng)于作者本意耳。初白老人慎行手識?!睍鴥?nèi)朱批,或為“清初六家”之一查慎行手澤,而墨筆圈點批校,或為康熙年間九江太守朱恒齋所為。首冊目錄頁和最后一冊末頁,鈐有“小松雪齋”和“趙氏鎰藏”印。查上海古籍出版社楊廷福、楊同甫編輯《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知,小松雪齋為趙孟頫后人、清代藏書家趙炳睿玉衡氏書齋號。尤為珍惜難得的是,在第一冊正文首頁書題卷數(shù)之下空白處,鈐有“勞格”“季言”兩方印章。“勞批、勞抄,勞藏”古籍常人極難見到,能翻閱此書,當(dāng)為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