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在“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復旦大學傳習所”舉辦的全國首屆學員結業(yè)展覽上,復旦大學傳習所展出了一組裝幀精美的復旦百年石刻傳拓作品。
這組作品不僅包括了抗戰(zhàn)時期復旦大學在重慶北碚校區(qū)的歷史石刻拓片,還包括復旦大學邯鄲校區(qū)校園里老校長謝希德題的遷校奠基石拓片,蘇步青校長、中文系教授朱東潤燕園題字,以及知名歷史系教授周谷城題字拓片。
復旦大學傳習所首屆學員從2017年開始創(chuàng)作,歷時三年完成的復旦百年石刻傳拓作品,從傳拓、裝裱到裝具設計、裝幀均為純手工制作,作為復旦大學傳習所所承擔的“復旦百年石刻傳拓計劃”的主要項目成果,在傳習所結業(yè)展出后,被復旦大學圖書館、檔案館收藏。
說起這些傳拓作品的制作緣起還要回到2015年5月,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在復旦大學設立傳習所,聘趙嘉福和童芷珍兩位古籍修復大家為傳習所導師,招收喻融、沈喆韡、葉倩如三位年輕修復師為首批學員。
趙嘉福先生是國內古籍修復名家,也是上海市碑刻傳拓與拓片裝裱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復旦大學圖書館(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的特聘專家,趙嘉福先生多年來為復旦大學鐫刻了復旦老校長馬相伯先生書復旦校訓、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書《心經》等。經他推薦,三位學員參加了上海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承辦的碑帖拓片修復技術培訓班,對傳拓這一古老的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三人經常會討論傳拓技藝,并利用趙嘉福先生為復旦鐫刻的石碑來練習,幾年下來,對傳拓拓包制作、用紙、用墨都頗有心得。
在學習過程中,幾位年輕人萌生了將復旦校園現(xiàn)存石刻作品、制作留存一份原拓拓本的想法,并得到復旦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光輝,以及時任學校宣傳部副部長周鵬、古保院王啟元博士的大力支持,圖書館特向校宣傳部申請設立“復旦百年石刻傳拓計劃”,不僅針對邯鄲校區(qū)石刻制作拓片,還在趙嘉福先生帶領下,遠赴重慶,走訪復旦北碚老校區(qū)的歷史石刻制作拓片,這些歷史石刻包括《復旦大學師生罹難碑記》、周谷城題“抗戰(zhàn)時期復旦大學校址”、謝希德題《抗戰(zhàn)時期復旦大學遷校碑》、“孫寒冰教授墓志”等重要歷史檔案資料。
其中最為珍貴的《復旦大學師生罹難碑》保存在重慶三峽歷史博物館,在三峽歷史博物館和重慶圖書館的大力協(xié)助下,幾位年輕人有幸尋得此碑實物并留存拓片。碑由時任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手書,碑高252厘米、寬117.5厘米、厚11.5厘米,由重慶地區(qū)常見的青灰色砂巖鑿制而成,碑文楷書,題名《復旦大學師生罹難碑記》,全文共計400余字,真實記錄日本侵華歷史,詳述復旦師生孫寒冰教授等7人遭日機轟炸致死以及校舍、圖書、儀器被毀慘劇,并昭示碑紀事的意義—“用詔萬世,不忘寇仇”。1941年8月1日,碑以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代理校長吳南軒、副校長江一平名義所刻,石碑原立于夏壩后山孫寒冰教授墓前,“文革”時期,孫先生墓地慘遭破壞,此碑一時不知所蹤。1984年,由復旦校友周順之、陳秉超訪得,現(xiàn)孫寒冰教授墓前所立水泥塑石碑為其縮小復制品。
如今,重慶夏壩后山孫寒冰教授陵墓一如既往的寧靜,隔壁小市場里忙于生計的行人無暇關注它;當地博物館冰冷的庫房里,碑刻藏品清單亦無記載。但當年輕的傳拓學員,用均勻細膩的棉連紙與云頭艷特有的墨色,再現(xiàn)這些石刻上歲月滄桑所帶來的凹凸不平與斑駁陸離時,百年復旦的故事彷佛蘊藏其中。面對這一組復旦百年石刻的拓片作品,能感覺歷史將你包圍,向你訴說,使你激動,令你沉思。
百年復旦石刻傳拓計劃已經結項,但石碑的走訪、拓片的制作和裝幀工作并沒有停止,恰逢復旦大學檔案館征集老校長檔案資料,該拓片作為重要檔案被檔案館收錄,成為復旦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