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小時候,父親在部隊,外婆帶著我們姐弟仨住在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村東頭有一座廢棄的土墻,那可是村里所有孩子眼中的金色城堡。
那時候條件非常艱苦,冬天沒有暖氣,更沒有空調(diào),甚至連熱水袋都沒有。我們穿著硬邦邦的棉衣,一個個凍得瑟瑟發(fā)抖。但再冷的冬天也抵擋不了孩子們玩耍的興致,我們一起沖到屋外,跑向結(jié)了冰的池塘。
我們先是在冰上擲石子,再用木棍把冰搗碎,然后趴在池塘邊,把碎冰一塊一塊取上來,往那座土墻上貼,邊貼邊唱:“冰涼冰涼你上墻,先曬太陽后吃糖?!碑敱鶋K在冬陽的照耀下,濕漉漉地粘在土墻上的時候,我們便會伸出凍得像胡蘿卜一樣通紅發(fā)脹的手指,掰下冰塊的一角,放進嘴里當糖吃,從而兌現(xiàn)對冰塊的承諾。那“咯嘣咯嘣”嚼冰塊的清脆聲,和我們“咯咯咯”的歡笑聲,在童年調(diào)皮的日子里回響。
今天再來讀楊萬里的《稚子弄冰》,仿佛在翻看童年的黑白老照片。詩中的孩子和我們小時候竟然如此相似:脫曉冰—穿彩絲—做銀鉦—敲玉磐—碎曉冰,近千年過去了,玩冰的孩子一茬一茬長大,那份快樂卻始終沒變。
這首詩寫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立春時節(jié)有“打春牛”的習俗:“春?!庇蒙D咀龉羌?,高四尺,長八尺,身上畫有四時八節(jié)三百六十日十二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用彩鞭鞭打“春?!保砬筘S年;小孩子們就用冰做成“銀鉦”“玉磬”,也模仿著打“春?!?。那些冰塊落地發(fā)出的清脆聲響,令人喜悅,詩人仿佛看到了秋天豐收的景象。
不怕冷的童年,有凍不住的快樂。
(郭學萍,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鼓樓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
【附】
·古詩新譯·
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jié)在銅盆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線穿起來當作銀鉦。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忽然冰塊落地,發(fā)出如玻璃破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