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天津市 300250)
我們的感覺器官只能通過對比來發(fā)揮它的作用,就比如眼睛只有在看到一條比較短的線條時,才能感覺出另一條線段是長的。當這根長線與另一根更長的線對比時,這同一根線又變成了短的。同理,色彩的效果也是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感覺其是增強的,還是減弱的。
因此,所謂對比,就是我們同時看到兩種顏色后,感知到它們之間的不同。
本文將詳細闡述色彩對比之明度對比,從而為色彩在各個領域中的正確運用,歸納出一套理論依據(jù)。
因明度差別而形成的對比稱明度對比。明度對比是其他對比的基礎,是決定配色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空間感的關鍵。同一程度明度對比的感覺幾乎相當于純度對比的3倍,能夠給人的情緒以明顯的感染力。
黑色與白色,在我們的認知中有著無數(shù)層級的灰度,也可以說是無數(shù)層級的明暗(包括有彩系列)。這種明暗現(xiàn)象,無論是白色、黑色還是各層級的灰色,抑或是有彩系列的明暗分級,我們都必須認證領悟,他們的存在,會對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決定性的作用。
在我們意識最深處,最黑與最白每個人都有著幾乎相同的物化指代。假定我們找到了最黑和最白的兩個極色,那么,在它們中間,將會有一條由無數(shù)不同灰度組成連續(xù)的色階。
灰度數(shù)目的分辨,其“多少”將取決于觀察者的視心理能力。識別這個數(shù)目的多少的能力,可以通過實際訓練而逐步提高,從而增加可直覺到的灰度層級數(shù)值。一塊看似無變化的,灰色的,無生氣的表面,可以通過最微小的明暗色調(diào)調(diào)整,使其達到不可名狀的靈動,例如素描作品的表現(xiàn)。
中性灰度是一種無特點的、無差別的無彩色。這是人眼特有的補色錯覺效應,是一種主觀的色彩心理反映,而不是客觀的存在。換句話講,灰色系列的無彩色,是一種處于無生殖能力的中性狀態(tài),而它的生命力,則是來源于環(huán)境中臨近的有彩系列色相,它會使得臨近的有彩色色相變得淡薄,而使得它自己變得豐美。它好像會“吸星大法”武功一樣,來吸收周圍色彩的能量,使得周圍的色相得以平和,進而調(diào)和、統(tǒng)一。
許多東方的繪畫藝術,是書法的一部分。這些書畫的表意性,主要是由毛筆繪制的,呈現(xiàn)一種無論從形式到精神上的豐滿的形態(tài)。在語義學和韻律學的精確技巧指引下,整個作品嘆為觀止。達到這一點要求書畫者具有許多不同的心法與豐富的用筆經(jīng)驗,以及形式感、節(jié)奏感、松弛安排的精巧性,都缺一不可。
為了創(chuàng)造出這種精巧細微的組合效果,畫家們在畫面中,令人驚訝地只用了“墨”這一種顏色的,通過濃淡的不同便巧奪天工地繪制出精美的藝術作品。無障礙地,然而又是被規(guī)劃了的這種力量的激發(fā),必然是強烈真摯的。其情感,與明暗對比的嫻熟掌握,合二為一的。
蝕刻藝術也是能夠創(chuàng)造出不同凡響的明暗層次的藝術。如荷蘭畫家倫勃朗(1606-1669)的蝕刻畫就包含了非常廣泛的題材。圖1就是一幅他的作品,畫面運用線條的疏密排列以及位置的不同,創(chuàng)造出層次豐富的光影變化,使人們從心底里加上了豐富的色彩,更可貴的是,這種從心底里加上的色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特別是畫面中用陰影襯托的窗前老者,在“知識”的陽光照耀下,沉思著、思考著,他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在他的身體與光影間輝映成趣,空間的膨脹力,戲劇性地呈現(xiàn)了出來。
圖1
由此我們大致可以整理出,明度對比的強弱,可以用明度9級色標來顯示。凡明度在0~3度的色為低調(diào)色,4~6度為中調(diào)色,7~9度為高調(diào)色。
明度差別的大小決定明度對比的強弱,3度差以內(nèi)為短調(diào)對比,5度差以外為長調(diào)對比。在明度對比中,某一色面積最大,作用也最大,為該色的主調(diào)。
用以上方法可把明度對比大體劃分以下幾種:高調(diào)(高長調(diào)、高中調(diào)、高短調(diào))、中調(diào)(中長調(diào)、中間中調(diào)、中短調(diào))、低調(diào)(低長調(diào)、低中調(diào)、低短調(diào))的九種明度對比。而每種明度對比的調(diào)性,給人的心理感覺是不一樣的。
直到現(xiàn)在,我們所考慮的明度對比,僅限于在從黑到白的若干灰度范圍之間。下一議題,我們將考慮有彩系列的明度對比問題。這個議題似乎比僅就灰度對比要難一些。要進行同一色相以及不同色相的顏色之間的明度對比,核心是,要能夠精確掌握和鑒定出不同明度的色彩。
這種對比看上去似乎更難了。冷暖色彩提供了一種捉摸不定的心理感應:冷色看上去似乎透明、無重量一些;暖色看上去似乎渾濁而又有向下沉的趨勢。于是,在全色域的明度對比中,我們要做的是加強訓練,加強顏色給人的心里感覺的確立與共鳴。這種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會使我們真正進入全色域的世界,通過對比,駕馭色彩的世界。
下面,我們還是從兩幅著名的繪畫作品,來進一步闡釋明度對比的運用。
圖2是西班牙畫家蘇巴朗(1598-1664)的作品《檸檬、香橙與薔薇》。
圖2
從特征上說,所有建立在明暗對比上的繪畫作品,使用的色相在畫面中看起來有些單調(diào)。由于明暗對比的手法具有很大的造型能力,可以在空間感上左右畫面的深度和廣度,因此這類繪畫的作者往往非常小心地去計劃如何來控制這個“場感”。從色彩的構成上。整個畫面寧靜祥和,凝視它,仿佛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幽香。
圖3是荷蘭畫家倫勃朗(1606-1669)的名作《戴金盔的人》。
圖3
倫勃朗慣于用明度對比來構成他的繪畫作品。如鼻子尖的一絲絲的亮色調(diào),和面部的這種明與暗、冷與暖、模糊與清晰的精妙配合,使得整個畫面栩栩如生,人物仿佛在陰影的半明半暗下,呼之欲出。面部的肌肉呈現(xiàn)出悸動的感覺,于是生命的深度便躍然眼前。特別是肩部的那一小塊高光,將頭部的深度效果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你半閉著眼睛觀察這幅畫,你就會清楚地領悟到,倫勃朗在這幅畫的整體規(guī)劃和處理中,明度對比是一個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
綜上所述,色彩的運用要想走上正確的方向,從而在兩種或幾種顏色比較的效果之間,能夠看出清晰的不同;并達到要表現(xiàn)的藝術效果,在色彩藝術創(chuàng)作中就需要對比這個概念的貫穿。我們必須借助人類歷史上經(jīng)典繪畫作品進行色彩的分析論證,這是尤為重要的。本文的論證不是無目的的,更不是感性化的和個人色彩的,它是以人類視覺的特點為依據(jù),以科學的近乎公式性分析過程來產(chǎn)生結果。對于色彩的明度對比的闡述,將理清人們對于色彩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理清我們在明度對比上,如何正確地運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