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的關系:自尊和相對剝奪感的鏈式中介作用

2021-06-03 02:11紀化振趙小云王漫漫
關鍵詞:鏈式網購購物

紀化振,趙小云,崔 斌,王漫漫

(淮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網絡購物作為消費者主要的消費渠道,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還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交往需要。但與此同時,網購的便捷性和趣味性也導致人們沉迷在網絡購物中難以自拔,甚至出現(xiàn)成癮的趨勢,即我們所說的網購成癮,這是指個體不斷進行網絡購物所形成的一種難以抗拒的上網購物的意愿,它包括難以遏制的購物沖動、無法控制的購物行為和明知網購會對個體生活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仍不斷進行網購等三個核心特征[1]。因其具有強迫性行為的傾向,故此大多數(shù)學者又將其稱作網絡強迫性購物,與網絡沖動性購物一樣,均屬于非自律性購買行為的一種[2]。以往研究表明,網購成癮的危害性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3],過多的網購使得他們更加焦慮和抑郁[4],甚至更難適應現(xiàn)實社會以及造成更多的心理創(chuàng)傷[5],無疑阻礙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家庭經濟負擔。由此,在移動支付如此快捷的今天,如何緩解大學生的網購成癮現(xiàn)象,應當成為高校和地方政府亟須解決的難題。

生物生態(tài)學理論指出,人們的心理與行為往往會受到家庭、學校和同伴等多方面的影響[6]。受此理論激發(fā),同伴關系可能與網購成癮行為有關。其中,社會排斥作為不良同伴關系的重要象征,受到了諸多學者的關注。社會排斥是指個體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被他人所拒絕和忽視的一種現(xiàn)象,被看作是大學生群體經常面臨的一種不良人際關系體驗[7]。根據(jù)“認知超載”的觀點,來自他人或群體的排斥會讓人們的內心產生消極痛苦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會長時間的壓抑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從而占用了其有效的認知資源,最后導致不良行為的產生[8]。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排斥能夠引發(fā)大學生的抑郁、焦慮情緒以及出現(xiàn)更多的自傷和攻擊行為[9]。引申到消費領域上,遭受到排斥的個體也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炫耀性消費和沖動性購買行為[10,11]。此外,社會排斥也被看作是影響網絡成癮的重要原因之一[12],這顯然也支持了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的關系。因此,筆者提出第一個假設:社會排斥對網購成癮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此外,社會排斥與個體網購成癮行為的關系還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自尊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自尊被定義為一個人的總體價值感,它是影響個體行為發(fā)展的一個潛在變量,這對于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13]。高自尊預示著生活中的各種成功,而低自尊與負面結果的增加有關[14]。特別是,低自尊的人傾向于通過利用某些外在物質來作為調節(jié)自我意識的一種手段,反過來可能會引發(fā)他們的不良消費行為[15]。以往研究表明,低自尊是網購成癮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16]。越是自尊低的人越容易通過瘋狂購物或者購買奢侈品來彰顯自身的價值[17]。同樣,低自尊會降低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也是驅動網購成癮的一個重要因素[18]。另一方面,自尊不僅是網購成癮的主要預測因子,也是過去被排斥經歷的產物。社會排斥的需求—威脅模型指出,人們在社交過程中所體驗到的一種被忽視感和拒絕感往往會對自身的價值信念和存在感造成威脅,從而引起自尊水平的下降[19]。同樣,社會計量理論也表明,自尊水平是個體在他人所包容或排斥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協(xié)同反映,被看作是對人際關系質量的一種監(jiān)控[20]。因此,在對他人的感知作出反應時,自尊水平起著某種警告系統(tǒng)的作用,通過自尊水平的降低來反映出一個人很有可能會被排除在某一群體之外,或者已經被排除在外[21]。諸多實證研究也表明,自尊的降低是排斥對各種結果產生影響的原因,且在社會排斥與各種不良行為(如攻擊、抑郁等)之間具有中介作用[14]。因此,筆者提出第二個假設:自尊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另外,相對剝奪感可能也是社會排斥與成癮行為之間的一個重要情緒變量。相對剝奪感是指個體或群體在與其參照群體比較時感知到自身處于不利位置,進而產生的一種以憤怒和不滿為主要特征的主觀認知情緒體驗[22]。先前研究表明,相對剝奪感是引發(fā)大學生網購成癮的重要因素[23],甚至也會讓大學生出現(xiàn)一系列網絡過激和游戲成癮行為[24,25]。另外,相對剝奪感也會受到社會排斥的影響。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排斥作為一種令人厭惡的人際關系經歷,其剝奪了個人獲得與這種社會關系相關的重要社會聯(lián)系和利益的機會,從而導致個體處于相對被剝奪的地位[26]。此外,也有研究證實,歸屬需要被看作是被剝奪后狀態(tài)的結果,同樣也受到了社會排斥的威脅[27]。由此可以推測,社會排斥會導致較高的相對剝奪感,而剝奪感又能正向預測網購成癮。因此,筆者提出第三個假設: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均可能是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的中介變量。但是這兩者究竟是并行中介還是鏈式中介還需要進一步確定。有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的自尊水平越低,就越可能產生相對剝奪感,而且低自尊的個體往往對人際關系更為敏感,在和他人對比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剝奪體驗[28]。這說明,自尊與相對剝奪感具有負相關關系。因此,筆者提出第四個假設: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具有鏈式中介作用。故此,本研究便以本科大學生為調查對象,深入調查社會排斥、自尊、相對剝奪感與網購成癮之間的關系,以期解釋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的作用機制,從而為解決大學生網購成癮現(xiàn)象提供一定的思路,亦可作為重要資料以供后來研究者參考。

1 研究對象

1.1 被試

整群隨機抽取安徽某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650 份,剔出一致性作答和漏答的問卷后,共得到588 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0.1%。其中男生198 人,女生390 人;大一學生164 人、大二學生117人、大三學生183人、大四學生124人;平均年齡20歲(SD=1.69)。

1.2 研究工具

1.2.1 社會排斥量表

采用Niu 等人翻譯Rich 等人編制的青少年社會排斥量表[29,30],該量表包含社會忽視和社會拒絕兩個維度,共11道題。其中,社會拒絕維度(6、7、8、9、10、11題)所有題目均為反向積分。量表采用Likert 5級計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排斥程度就越高。該量表在大學生群體中信效度良好。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2。問卷效度指標擬合良好(χ2/df= 2.23,RMSEA=0.05,CFI=0.98,NFI=0.97,RFI=0.96,TLI=0.98)。

1.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 編制的自尊量表中文版[31],該量表為10 個項目的單維度量表,采用Likert 4 級評分。從“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為1-4分,其中3、5、9、10題均為反向積分,總分越高就代表個體的自尊程度就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

1.2.3 相對剝奪感量表

采用Callan等人編制的相對剝奪感量表[32],該量表為5個條目的單維度量表,采用Likert 6級評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賦予1-6分,總分越高就表示相對剝奪感越高。該量表得到我國學者羅寧寧的驗證,在大學生群體中信效度良好[33]。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5。問卷效度指標擬合良好(χ2/df=2.87,RMSEA=0.06,CFI=0.99,NFI=0.98,RFI=0.95,TLI=0.97)。

1.2.4 網購成癮量表

采用Dittmar開發(fā)的網購成癮量表[34],該量表為11個條目的單維度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賦予1-5分,得分越高代表個體的網購成癮程度越強。國內學者丁倩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信效度良好[35]。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4。問卷效度指標擬合良好(χ2/df=2.19,RMSEA=0.05,CFI=0.97,NFI=0.95,RFI=0.93,TLI=0.96)。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的整理、錄入,并且采用SPSS 25.0軟件和PROCESS宏程序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來審視大學生在社會排斥、自尊、相對剝奪感和網購成癮上的得分情況及相關關系;通過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6進行鏈式中介效應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方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在未旋轉的情況下共提取出8個主成分,其中最大主成分解釋了總方差變異的19.80%,遠小于40%的臨界值,表明本研究共同方法偏差問題并不嚴重。

2.2 描述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見表1)表明,社會排斥與相對剝奪感和網購成癮均呈顯著正相關(P<0.01),與自尊呈顯著負相關(P<0.01);自尊與相對剝奪感和網購成癮均成顯著負相關(P<0.01);相對剝奪感與網購成癮呈顯著正相關(P<0.01)。

表1 各變量描述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ables

2.2 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根據(jù)上述理論模型,本研究采用Hayes編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進行鏈式中介分析[36]。事先對年齡和性別等人口學變量進行了控制(性別變量已虛擬化處理(“0”=女,“1”=男),對社會排斥、自尊、相對剝奪感、網購成癮等四個變量均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且各原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均低于1.4,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最終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圖1),社會排斥正向預測網購成癮(β=0.15,P<0.01);社會排斥負向預測自尊(β=-0.50,P <0.01),正向預測相對剝奪感(β=0.21,P <0.01);自尊對網購成癮不具有顯著預測作用(β=0.06,P>0.05);相對剝奪感正向預測網購成癮(β=0.29,P<0.01)。

表2 各變量的回歸分析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ach variable

圖1 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和網購成癮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Figure 1 The chain-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and relative deprivation in social exclusion and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和網購成癮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應(見表3),中介效應值為0.08,占總效應的34.78%。其中,間接效應1(社會排斥→自尊→網購成癮)并不成立,Bootstrap 95%置信區(qū)間包含0,未達到顯著性水平;間接效應2(社會排斥→相對剝奪感→網購成癮)、間接效應3(社會排斥→自尊→相對剝奪感→網購成癮)均成立,這兩條間接效應的中介效應值分別為0.06 和0.05,占總效應的26.09%和21.74%。這兩條路徑的Bootstrap 95%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說明這兩條間接路徑都達到顯著性水平。

表3 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和網購成癮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s of self-esteem and relative deprivation on social exclusion and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3 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成顯著正相關關系,且正向預測網購成癮。這驗證了假設1,也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即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缺乏是引起網購成癮的主要原因之一[1]。根據(jù)消費補償理論的觀點,人們的很多消費行為(如成癮消費、強迫性購物等)往往是基于人們的心理需求與現(xiàn)狀不一致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補償性行為,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各種基本需求(如生存需求、控制需求和歸屬需求等)[37]。其中,社會排斥作為一種典型的消極人際經歷,會對個體的人際需要和歸屬感的需要造成直接的威脅,而個體為了彌補這些需要的缺失,就很有可能通過不斷得購買或者消費來獲得補償。尤其對大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際關系敏感的時期,對于與周圍同伴的關系格外的關注,一旦在同伴關系中處于劣勢,他們可能更傾向通過消費來緩解自身的不適感,以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同樣,依戀理論也表明,當個體感受到來自外界排斥后,可能會更加淡化與他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而更加看重物質關系[38],這顯然也為解釋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論證。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自尊對網購成癮不具有顯著性預測作用,自尊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中介效應不成立,即社會排斥不能通過影響個體自尊水平來導致網購成癮。這與假設2并不一致。以往的研究和消費的補償理論均認為,個體會將消費作為彌補自尊缺失的一種替代性手段,即低自尊者常常具有較強的網購傾向[16]。然而,一些學者從炫耀性消費(如地位消費)的觀點入手,認為人們購買奢侈品、昂貴物品的目的是彰顯自身的身份。因此,相對于低自尊個體,高自尊個體由于更加在乎自身形象和地位,反而表現(xiàn)出更強的消費行為[39]。同樣,韓琴通過實驗研究亦證明,相比于低自尊被試組而言,高自尊被試組擁有更多的炫耀性消費心理[40]。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自尊對網購成癮的影響關系中可能同時存在補償心理和炫耀心理這兩種心理機制,從而抵消了自尊對網購成癮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排斥可以通過相對剝奪感的中介作用來影響網購成癮,這驗證了假設3,也支持了廣義緊張理論的基本觀點,即個體表現(xiàn)出的非適應性行為主要是為了緩解因人際需求缺失而產生的各種憤怒和緊張狀態(tài)[41]。從情緒角度看,相對剝奪感所包含的憤怒、不公平、不滿意等負性情緒成分就是社會排斥所導致的最重要的作用機制之一。作為一種威脅性體驗,社會排斥不僅會導致社會紐帶的破裂,從而形成持久的多重剝奪劣勢[42],甚至還會導致個體對整個社會的理解產生偏差,擁有更多的敵意偏見和反社會行為[43]。另外,認知-行為模型指出,個體關于世界的非適應性認知信念導致其認為網絡世界比現(xiàn)實世界更能夠滿足日常的心理需求,從而出現(xiàn)更多的網絡問題行為[44]。因此,當個體長期處于一種被剝奪的氛圍之中,難免會產生這種不合理的認知信念,從而導致個體為了緩解這種不適感,繼而就會追求于那些能夠即時獲得滿足的東西[32],顯而易見的是,網購這一過程就具有令人快速性沉迷的作用,這可能就會導致大學生的網購成癮。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具有鏈式中介作用。也就是說,社會排斥通過降低自尊來產生相對剝奪感,進而導致網購成癮,這不僅驗證了假設4,還支持了社會排斥的多元動機模型。該模型認為,被排斥者在遭到拒絕后的即時反應是極為相似的,之所以出現(xiàn)不同的行為后果,主要是因為個體對于排斥事件本身的解釋。詳細來說,當個體遭遇到拒絕事件時,會立即觸發(fā)其及時反應(如產生負性情緒和自尊的降低等),進而通過6種不同水平的解釋(即知覺損失、其他關系、期待關系修復、關系的重要性、關系的長期性/普遍性、知覺到不公平等),來導致各種積極/消極的生理心理反應[7]??梢?,此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本研究所提出的“社會排斥→自尊(即時反應)→相對剝奪感(知覺到不公平)→網購成癮(消極的生理心理反應)”這一路徑。此外,自我控制失敗解說也能很好解釋這一作用機制,長期遭受到社會排斥的大學生會對其自我控制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還會將這種消極作用引申到個體的情緒系統(tǒng)和行為系統(tǒng)上去[45]。一方面,排斥導致個體自控力的降低,外界對于個體的監(jiān)督作用也大大降低,行為控制系統(tǒng)失靈,從而導致問題性網購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個體自我控制的情緒系統(tǒng)也會因社會排斥而產生一系列自卑、憤怒情緒體驗,甚至不斷泛化放大,導致情緒系統(tǒng)失控,從而降低自我意識水平以及增加劣勢感知,導致低自尊和相對剝奪感的產生。綜上所述,這提示我們,在緩解大學生網購成癮現(xiàn)象上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學校應加強大學生的群體組織活動,如舉辦更多的文娛活動,茶話會、座談會等,提高大學生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培養(yǎng)深厚友誼;第二,學校教師應通過寢室走訪、聊天等方式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和自我意識,提高自尊水平;以及通過主題班會、團體輔導等活動發(fā)現(xiàn)并改善學生的不合理認知,防止消極情緒。

4 結論與不足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社會排斥能夠正向預測網購成癮;(2)自尊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不具有中介作用;(3)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自尊和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具有鏈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還存有一些不足:首先,本文基于橫斷研究,所測結果很難考察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的因果關系,故此,未來研究者可采用縱向研究進行深入探討。此外,本研究并沒有發(fā)現(xiàn)自尊在社會排斥與網購成癮之間的中介作用,相反,自尊很有可能會調節(jié)社會排斥對結果的影響。因此,在不良人際關系與成癮行為之間,自尊很有可能起某種調節(jié)緩沖作用,今后學者可從此方面進行探討。最后,對于非自律性購買行為的探討應進一步加深,雖然本文基于大多數(shù)研究者的觀點,將網購成癮等同于網絡強迫性購物,但仍有部分研究者認為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且由于網絡強迫性購物、網購成癮、網絡沖動性購物三者之間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未來研究者可以進一步區(qū)分社會排斥與三者之間的作用機制,為此領域提供更多的實證資料。

猜你喜歡
鏈式網購購物
學步期焦慮影響5歲幼兒創(chuàng)造力:一般認知和掌握動機的鏈式中介作用*
教老媽網購
體育鍛煉賦能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提升:認知重評與心理韌性的鏈式中介作用
家庭—醫(yī)院鏈式管理在嬰幼兒濕疹患兒中的應用價值
我們?yōu)槭裁催x擇網上購物?
網購寒假作業(yè)
網購寒假作業(yè)
網購那些事兒
圣誕購物季
快樂六一,開心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