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光
1.古今基本相同
“問訊”這個詞語,意義和讀音古今基本相同?!稘h語大詞典》在其條目下注有以下四個義項:①互相通問請教。②打聽。③問候;慰問。④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掇o源》《辭海》《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以及臺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與《漢語大詞典》相比,僅少第①義項,因此可以說其詞義古今基本相同。
2.復(fù)詞同義連用
“問訊”這個詞語,從結(jié)構(gòu)上講是個并列式的合成詞?!皢枴北磉_一般的詢問,“訊”的本義是查問,在漢代以后也表示一般的問?!皢枴迸c“訊”連用,同樣表示“詢問”或“打聽”的意思。古漢語中的同義連用,是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如:恐懼、疾病、府庫、戎狄、稼穡、恥辱、假使等,如此可以使表達更加清楚、準確并有加強的作用,也是重要的修辭手段。
3.古籍中有用例
“問訊”作為同義連用的復(fù)音詞,在古籍中是屢見不鮮的。例如:
①問訊者,知之本;念慮者,知之道也。(《說苑·談叢》卷十六)
②裴政出服,問訊武帝,貶瘦枯槁,涕泗滂沱。(《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第六》)
③相問訊既畢,邏將適還去。(《搜神記·卷五》)
④司徒、丞相、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⑤當(dāng)下普凈已知其意,向前與關(guān)公問訊。(《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
⑥一夜還遣人來問訊幾次。(《紅樓夢》第五十七回)
⑦父思投其所畏,但不知姓名、居里,無從問訊。(《聊齋志異》卷五)
⑧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唐·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
⑨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張孝祥《西江月·丹陽湖》)
以上各句中的“問訊”,都是同義連用詞語,都表達“詢問或打聽”的意思。
4.教科書有用例
①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陶淵明《桃花源記》)按:此句中的“問訊”教科書未注?!掇o?!贰逗喢鞴艥h語詞典》和臺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以此語例作為“問訊”“打聽”或“詢問”義項的書證。
②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按:“幸可廣問訊”,教科書注:意思是,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稘h語大詞典》《辭源》《古漢語實用詞典》以此語例作為“問訊”“打聽”義項的書證。
以上兩例連同上述古籍用例中的“問訊”,其意義毫無疑問是“詢問”或“打聽”。順便說一下,“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問訊”也與上同。
5.切勿望文生義
當(dāng)今人們對“問訊”的理解容易產(chǎn)生望文生義的錯誤,從一些語例可知,例如:
①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教師教學(xué)用書》)
②村里的人們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學(xué)古文全編·桃花源記》第330頁,1997年版)
《漢語大詞典》注“問訊”有4個義項(詳見篇首所引),第②義項“打聽”的書證就是教科書上用例②。網(wǎng)上《漢典》注“問訊”第①義項就是打聽、詢問,書證就是上文所引教科書上的兩個語例?!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注“問訊”的第①義項就是“詢問”。《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注“問訊”第①義項就是打聽、詢問。以上工具書均未注“詢問消息”。將“咸來問訊”中的“問訊”直譯為“打聽”足矣,可是以上所引望文生義的兩個語例又加了個賓語——“消息”。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想必是從“訊”字而來。誠然,“訊”字有“消息”的意思,但在此,“問”與“訊”組合在一起,是復(fù)詞同義連用?!跋虂韱栍崱笔÷粤恕皢枴钡馁e語,這省略了的賓語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桃源人向漁人詢問的內(nèi)容,諸如從哪里來,彼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fēng)土人情、生產(chǎn)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如此等等。這些遠不是“消息”所能表達的。既然如此,譯文也可以將詢問的賓語省略,譯為: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向他詢問。
順便說一下,原文的“問訊”未帶賓語,自然給讀者留下一個想象的空間,那么譯文也該如此。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涼亭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