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陽,楊昆麗,楊勇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間首次發(fā)生或者發(fā)現(xiàn)的糖尿病,大多于產(chǎn)后能夠恢復正常,若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有效治療,伴隨病情進展,可對母體、胎兒均造成較大危害,導致妊娠期高血壓、流產(chǎn)以及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后果,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于預防并發(fā)癥、改善妊娠結局至關重要[1]。目前,臨床治療妊娠期糖尿病以綜合治療為主,有研究指出,在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等基礎上輔以個體化運動、飲食療法,能夠顯著提升臨床療效[2]。為此,本研究納入昆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1年內(nèi)(2020年)收治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主體進行分析,對比評估不同治療方案臨床效果。
納入昆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1年內(nèi)(2020年)收治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主體進行分析,以治療方案不同分組,設置為對比組、研究組,單組例數(shù)41例。對比組初產(chǎn)婦、經(jīng)產(chǎn)婦分別為20∶21,年齡20~42歲,平均(30.23±5.39)歲,孕周24~38周,平均(31.12±4.53)周;研究組初產(chǎn)婦、經(jīng)產(chǎn)婦分別為19∶22例,年齡20~43歲,平均(30.51±5.42)歲,孕周23~38周,平均(31.01±4.49)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研究可行。納入所有研究主體均按照以下納入、排除標準入組。
納入標準:(1)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指南與標準;(2)均為單胎妊娠;(3)對研究選擇用藥無既往過敏史、禁忌證;(4)對研究相關內(nèi)容、目的等完全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5)研究向昆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相關部門報備且在通過審核批準后開展。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妊娠期合并疾病;(2)嚴重心肺等重要組織器官功能障礙;(3)臨床資料缺失明顯;(4)中途脫落、退出等未完成研究。
對比組(n=41)采取二甲雙胍+運動療法:單次取0.5g二甲雙胍讓患者口服,每日2次;運動療法,結合患者運動偏好、耐受程度,選擇散步、瑜伽等有氧運動方式,每日堅持30min左右,每周至少運動5d,二甲雙胍、運動療法均堅持至分娩。
研究組(n=41)采取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運動療法:初始單次取0.2~0.3IU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進行皮下注射,每日1次(晚餐前),治療期間根據(jù)血糖實際水平調(diào)整,幅度為2IU,運動療法與對比組一致,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運動療法均堅持至分娩。
(1)觀察分析血糖水平,于治療前后,分別監(jiān)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確保評價結果準確性,可測量3次以平均值作為最終比較結果。(2)觀察分析胎兒臍、腎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于治療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與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阻力指數(shù)(R/I)。(3)觀察分析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壓、胎膜早破以及產(chǎn)后出血等,統(tǒng)計計算實際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4)觀察分析新生兒并發(fā)癥,包括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以及新生兒低血糖等,統(tǒng)計計算實際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SPSS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s),t檢驗,計數(shù)資料(n,%),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均更低(P<0.05),見表1。
表1 血糖水平( ±s)
表1 血糖水平( ±s)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對比組(n=41)8.56±1.637.14±1.3310.65±1.728.61±1.238.29±1.786.31±1.15研究組(n=41)8.34±1.846.16±1.0110.79±1.597.15±0.948.14±1.545.14±1.06組別images/BZ_111_177_741_1180_800.pngt值 0.573 3.757 0383 6.039 0.408 4.790 P值 0.568 0.000 0.703 0.000 0.684 0.000
治療前,兩組胎兒臍、腎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均更低(P<0.05),見表2。
表2 胎兒臍、腎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 ±s)
表2 胎兒臍、腎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 ±s)
時間 組別/指標S/D R/I臍動脈 腎動脈 臍動脈 腎動脈治療前對比組(n=41)2.56±0.316.37±0.480.71±0.050.86±0.24研究組(n=41)2.55±0.336.39±0.470.70±0.060.87±0.25 t值 0.141 0.191 0.820 0.185 p值 0.888 0.849 0.415 0.854治療后對比組(n=41)2.41±0.255.83±0.310.61±0.020.82±0.11研究組(n=41)2.02±0.215.11±0.220.50±0.010.71±0.09 t值 7.649 12.128 31.499 4.95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相較對比組(14.64%),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2.44%)更低(P<0.05),見表3。
表3 不良妊娠結局[n(%)]
相較對比組(21.96%),研究組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88%)更低(P<0.05),見表4。
表4 新生兒并發(fā)癥[n(%)]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發(fā)病機制均極為復雜,并無確切定論,尚處于研究階段,相關研究證實,葡萄糖所需量增加、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等是引起妊娠糖尿病的主要病因[3]。同時,肥胖、超重以及長期高糖和高飲食等也是誘發(fā)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另外,年齡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也會大大增加妊娠孕婦患有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和概率[4]。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對母體、胎兒影響較大,近期、遠期并發(fā)癥較多,因此,為保障母嬰生命安全,需探尋高效、安全治療方案[5]。二甲雙胍是臨床常用藥,可起到降低血糖作用,但是,半衰期較短,患者每日需多次用藥,整體治療效果不佳[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均更低(P<0.05);治療前,兩組胎兒臍、腎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均更低(P<0.05);相較對比組(14.64%),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2.44%)更低(P<0.05);相較對比組(21.96%),研究組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88%)更低(P<0.05),說明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卓著,分析可知,門冬胰島素為速效胰島素,其藥物活性和天然胰島素比較接近,皮下注射藥效持久,能夠使血糖水平長期處于合理穩(wěn)定狀態(tài)[7-8]。
綜上,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取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聯(lián)合運動療法方案,改善血糖水平,胎兒臍、腎動脈血流動力學作用顯著,且能夠顯著降低不良妊娠結局、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