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燕 石晶晶
英語讀寫課是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課型?!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英語課標)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讀是理解技能,寫是表達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按照能力水平分為五個級別,二級目標為六年級學生應當達到的要求,三級目標為七年級學生應當達到的要求。在“讀”的技能方面,二級目標要求是“能認讀所學詞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三級目標要求是“能理解并執(zhí)行有關學習活動的簡短書面指令;能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寫”的技能方面,二級目標要求是“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和祝福語;能根據(jù)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三級目標要求是“能使用簡單的圖表和海報等形式傳達信息;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
英語課標在分級目標的設置上遵循循序漸進、逐步發(fā)展的原則,體現(xiàn)了英語學習具有漸進性、持續(xù)性和整體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小、初英語教學必須做好教學銜接工作。要實現(xiàn)小、初英語教學順利銜接,教學方式銜接是關鍵。在教學中,我們總結得出小、初英語教學方式銜接“五原則”: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體驗和參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教”“導”結合。下面,我們以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How do you feel?Part B Read and write為例,闡述基于教學方式銜接的英語讀寫課教學。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初中英語是小學英語的延續(xù),小學英語是初中英語的基礎。這個基礎,不僅是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基礎,還包括情感和學習習慣的基礎。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學習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币虼耍虒W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情,利用游戲、故事、表演等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進入英語學習狀態(tài)。
在本課上課伊始,教師可以用歌謠If youre happy,clap your hands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伴隨著音樂邊唱邊跳,感受語言、韻律和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順勢復習與“情緒”相關的單詞,明確本單元核心句型“Im...”,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有趣的課堂活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引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這與英語三級目標要求的“對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相一致。
二、教法靈活多樣,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在朗讀方面,英語課標提出的二級目標要求與三級目標要求基本一致,都要求學生“能夠認讀、拼讀單詞并正確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方面,英語課標提出的二級目標要求是“能夠讀懂賀卡信息,并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讀懂簡短的要求或指令”,三級目標要求是“能夠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不僅要理解指令,而且能夠執(zhí)行指令”。可見,三級目標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英語讀寫課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開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
常規(guī)的英語閱讀教學只是停留在詞匯和句式的學習層面,教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語言情境和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場域,是小、初英語教學方式銜接的連接點。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在活潑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維持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先引出故事中的人物:Robin和ant,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接著提出一個整體性問題“What happens to Robin and the ant?”,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請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預測;然后用一系列問題“Is Robin going to sit on the grass?”“Is the little ant afraid?”“Is Robin worried?”“Does the ant help Robin?”,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大意,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與初中英語“讀”的三級目標要求“能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具有一定的銜接性;最后學生在聽和讀的活動中了解更多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問與答的練習。這樣設計教學,遵循了英語語言學習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對于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英語課標對初中英語學習認知策略的要求如下:在學習中善于識記要點;借助聯(lián)想的方式學習和記憶詞語;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善于發(fā)現(xiàn)語言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舉一反三。小學生進入初中后要達到上述幾個目標,教師必須在小學階段選擇合適的時機給予學生有效且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指導。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跟著錄音朗讀課文前半部分,根據(jù)教師的肢體動作和單詞卡識記單詞“sit,grass,hears,worry”,教師要求學生重點練習Robin和ant之間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習單詞“afraid”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做出相應的表情,讀出情感。對于失去爆破的句子,如“dont sit on me”“Dont worry”“wont sit on you”,教師要給予學生具體的朗讀指導和朗讀示范,先讓學生了解單詞與單詞之間失去爆破的現(xiàn)象,讀句子時在清輔音“t”處做出口型,不出聲、稍停頓,待學生掌握之后再過渡到下一個音節(jié)的學習,學生觀察和模仿教師的口型并跟讀句子。小學英語關于“讀”的二級目標要求是“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jù)拼讀的規(guī)律,讀出簡單的單詞”。學生通過感知和模仿,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初中英語學習奠定基礎。同桌之間練習Robin與ant的對話并在全班面前展示,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獲得成就感。
教學課文第二部分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at happens to Robin?Can the ant help Robin?”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并回答問題。學生跟錄音讀課文,借助圖片、肢體動作和單詞卡學習單詞“stuck,mud,pull,everyone”,師生共同演示“pull”的行為動作,理解詞組“pull...out of”的含義。圖片、肢體動作、單詞卡具有形象性和直觀性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和詞組的記憶。學習單詞“worried,happy”時,教師可以將單詞卡粘貼在黑板上,請學生根據(jù)單詞的意思進行表演,明晰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學習結束后,全班齊讀課文,或者分角色朗讀課文,為表演故事作鋪墊。
教師著眼于教材,在細讀文本過程中注重梳理故事情節(jié),通過提問、板書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故事梗概,讓學生在閱讀中鞏固所學知識,體驗較長語篇的閱讀過程,采用認讀、跳讀、細讀、默讀、朗讀等方式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按意群閱讀文本的習慣,將語篇中的句子盡可能地分成意義完整的組群,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達到英語“讀”的二級目標“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這是學生實現(xiàn)英語三級目標“能正確地朗讀課文”的基礎,有利于學生向初中英語學習的過渡。
三、注重體驗參與,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英語課標關于“寫”的二級目標要求是“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和祝福語,能根據(jù)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三級目標要求是“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在英語教學中,小學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適當采取初中英語教師的做法,主動向初中英語教學靠攏,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以便學生升入初中后能夠順利過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一言堂”“滿堂灌”的做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展示中嘗試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交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
下面以兩個學習活動為例進行說明。
Action 1:Robin is going to sit on the grass. Its an ant. He is afraid.
Action 2:Robin is stuck in the mud. He is worried.
學生6人一個小組,選擇其中一個活動進行角色扮演,1人飾演Robin,1人飾演ant,4人飾演ants friends,全班讀文本的旁白。角色扮演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一次深度練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我展示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提高語用能力。表演完成之后,教師請學生做一做圖片排序題目,在文中畫出作為論據(jù)的句子,這樣既考查了學生能否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小短文,又檢測了學生是否能夠理解故事發(fā)展的順序。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語言輸出”,設計的學習活動如下:①學生分組討論,完成縮寫短文的任務;②復述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寫的活動要基于對故事的理解,縮寫故事為學生復述故事提供了語言支架。學生要實現(xiàn)語言輸出,需要學會組織語言、輸出語言。這個過程是思維與語言生成的過程。在學生寫作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意義表達的情境與條件,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意義表達為核心的縮寫活動,突出了語言的工具性與交際意義,有利于學生達成“寫”的二級目標“能根據(jù)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這與三級目標“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具有銜接性。這樣的教學從易到難、層層推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不斷的學習挑戰(zhàn)中獲得發(fā)展,在體驗生成中獲得提高。
四、“教”“導”結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
中國語言學家許國璋先生說:“我教學生從來不以教會學生學會幾句英語或教會一種本事為目標,而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英語教育是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yǎng)心智,而不是英語教學?!庇⒄Z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育人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
小學英語教學強調(diào)模仿,為使學生進入初中后能夠快速地適應初中英語學習,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語言,從機械模仿轉為有意義的操練,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在本課小結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Robin sits on the ant.What will happen?If there is one ant,can he help Robin?”,引導學生學會挖掘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如“要善待他人”“團結就是力量”等,最后得出結論“Friends are important.Be nice to each other. Then you will be happy in your life”。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它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生通過閱讀故事,認真思考,從而明白了“團結的力量”和“樂于助人”的道理,如此,教學就達到了情感育人的目標,實現(xiàn)了語言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善于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實現(xiàn)小、初英語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