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高超 廖聰文
摘 要 當前,“學習任務群”的理念很難走進一線課堂,其原因是一線教師不知道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學習任務”。本文結合認知語境教學理念,從一線教學實踐出發(fā),總結出了三種“學習任務”設計策略:在學生“認知空白處”設計學習任務、在學生“認知模糊處”設計學習任務、在學生“認知升華處”設計學習任務。
關鍵詞 認知語境;學習任務;策略
新課標首次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任務群。四大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需要達成的學科目標,學習任務群則是達成學科目標的載體和方式。根據(jù)新課標的理念,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要在真實的語用情境中借助學習任務群的內(nèi)容和形式來實現(xiàn)。
王寧先生說:“所謂‘情境,指的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涉及的語境?!盵1]據(jù)孔凡成先生的研究,語境主要由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社會文化語境、認知語境和虛擬語境等構成。這些語境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交融、共同作用于語文教學。
奧蘇貝爾指出:“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的認知程度。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而教學?!盵2]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認知語境教學法的運用至關重要。筆者認為,補充或激活學生的認知因素、引導教學的正態(tài)發(fā)展恰是學習任務設計的主要目的。因此,結合認知語境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面對新課標、新概念、新形勢之下的教學新形態(tài),許多一線教師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束手無策。新理念如何落地?如何將其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這些具體問題始終困擾著廣大的一線教師。基于此,筆者將從認知語境的角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具體闡述“學習任務”設計的三個策略。
一、 在學生的“認知空白處”設計學習任務
學生已經(jīng)具有的認知結構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許多名師大家深知認知結構對課堂教學的正向作用,所以他們常常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活動,來補充或激活學生的認知背景。
比如,于漪老師在教授《晉祠》一課時,就積極補充相關材料背景來填補學生的認知不足。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于漪老師讓同學們查找《中國名勝詞典》中有關晉祠的簡介,并讓同學們據(jù)此來通讀文本,尋找文本與簡介的不同之處。原本,同學們對晉祠相對陌生,《晉祠》涉及的歷史人物、景點也相對較多,這都給同學們帶來一定的閱讀障礙。但是,于老師巧妙地通過這種補充相關材料的方式,填補了學生的認知空白。
筆者認為,一線教師完全可以借鑒于老師的做法,在學生的“認知空白處”設計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任務的設計,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在活動實踐中填補了學生對鐵凝及其作品的認知空白。此處基于學生“認知空白”的學習任務設計,為學生們理解《哦,香雪》奠定了基礎。
二、 在學生的“認知模糊處”設計學習任務
課堂的真實意義在于啟發(fā),在于解惑。學生的認知模糊處正是教師點燃課堂的關鍵,教師應該及時地捕捉這一信息,為學生通向知識的殿堂搭梁豎梯。
程翔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誰是最可愛的人》朗讀訓練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句話的感情把握始終不到位——“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庇捎谌狈ι畹捏w驗,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感情過于平淡。甚至有的同學說,這句話真好玩!程老師意識到此處正是學生的認知模糊處。于是,他及時地為學生補充了一些相關歷史知識,讓學生們意識到敵人兇狠殘暴的一面。然后,程老師再讓學生起來朗讀,一個學生咬著牙讀完了這句話,并且在讀“燒”字的時候故意拖長字音,以表現(xiàn)對敵人的痛恨。
在新課標理念的精神指導之下,一線教師也應該積極借鑒程翔老師的這種做法,在學生的認知模糊處設計“學習任務”,以起到激活學生認知因素、盤活課堂的作用。
筆者在一次聽課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一位教師在教授《兵車行》時,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筆者認為這是不嚴肅的,也是師生對此詩的感情基調(diào)把握不到位造成的。《兵車行》的寫作背景與師生的生活情境相距甚遠,師生對戰(zhàn)爭的認識十分模糊?;诖?,筆者在進行本堂課的教學之前設計了以下“教學任務”:
活動一:你是廣寧第一中學小犢文學社的成員。八一建軍節(jié)快到了,小犢文學社的社長想讓你觀看影片《地雷區(qū)》,以“戰(zhàn)爭下的人性”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電影評論,將其刊發(fā)在社刊《小犢文學》上,以便更多的同學認識到戰(zhàn)爭對人性的摧殘。
活動二:保護人民的健康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假如你的媽媽是廣寧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生,即將走上前線,未來生死難測。此時此刻,面臨生離死別,你想對你的媽媽說些什么?請你以詩歌的形式寫下來。
活動一使學生對戰(zhàn)爭的認識不只停留在表面,他們開始意識到戰(zhàn)爭對人性的摧殘,在戰(zhàn)爭面前,沒有人是真正的勝利者?;顒佣行?lián)系了現(xiàn)實生活,更接近學生的最近認知發(fā)展區(qū),也使學生認識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這兩個“學習任務”活動的設計有效激活了學生的認知因素,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正態(tài)發(fā)展。
三、在學生的“認知升華處”設計學習任務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比如,在《赤壁賦》的學習中,許多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只是停留在“樂、悲、喜”的程度,卻難以產(chǎn)生對生命意識的有效追問。其實,這就是學生的認知沒有得到升華的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并采取策略升華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就能得到有效地達成。許多教學名家在升華學生認知水平方面的成功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比如,袁衛(wèi)星老師在《一碗陽春面》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把握小說三要素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并請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一位同學就談到了自己下崗后沉浸在痛苦中的父親,談到了自己對父親的擔心,并說,我一定要把這篇文章讀給我的父親聽,讓他知道下崗只是暫時的,希望是永存的,不管怎樣,我和媽媽都會永遠在他身邊。如此,升華了認知,掀起了情感的高潮,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在新課標的理念之下,一線教師如果能夠借鑒并優(yōu)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學生的“認知升華處”設計學習任務, 就會收到更加有效的教學效果。
以《氓》的教學為例,文中三次出現(xiàn)“淇水”,學生普遍認為這三次描寫只是簡單的景物描寫,并沒有什么深層含義?;诖耍P者設計了如下學習任務:
淇水真的是沒有深層含義嗎?請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女子,想象每次看到淇水是什么感受和體驗。
學生經(jīng)過閱讀思考后進行了回答。
生1:第一次出現(xiàn)“淇水”是“送子涉淇”。這里的水輕易可以渡過,淇水這時溫柔緩和,渲染了一種溫柔浪漫的氣氛。女子此時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中,因此也覺得淇水溫柔浪漫。
生2:第二次描寫淇水,是“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此時的女子遭遇婚變,淇水似乎也感覺到女子的悲傷,于是水勢浩大,此時的淇水仿佛不再是當初甜蜜溫柔的河流,變成了一條淚河,渲染了悲傷憤怒的氛圍。
生3:第三次描寫淇水,是“淇則有岸”。此時的女子應該已經(jīng)回到了娘家,并且遭受兄弟們的譏笑。這條淇水仿佛是一條啟示河,啟示著女子要有獨立的尊嚴,決絕地和男子一刀兩斷!
在教學中,當學生只看到文本的表層含義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學習任務設計,升華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
一線教師不知道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學習任務”。筆者結合認知語境教學理念,從一線教學實踐出發(fā),總結出了三種“學習任務”設計策略:在學生“認知空白處”設計學習任務、在學生“認知模糊處”設計學習任務、在學生“認知升華處”設計學習任務。
以上“學習任務”的設計策略是以語境教學法為理論依據(jù),在大量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兼?zhèn)淅碚撔耘c實踐性。希望能對一線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提供相關的借鑒。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教育科研項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19YQJK492)的階段性成果,也是肇慶教育發(fā)展研究院2019年度教育研究課題重點課題《基于批判性思維的高中古代散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教材為例》(課題編號:ZQJYY2019022)的階段性成果。〕
————————
參考文獻
[1]王本華.任務·活動·情境——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設計的三個支點[J].語文建設,2019(21):4-10.
[2]孔凡成.語境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5.
[作者通聯(lián):左高超,山東濱州實驗中學;
廖聰文,廣東廣寧縣廣寧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