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瀟妍,孫雪青,劉忠龍,何悅
(1.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口腔醫(yī)學院 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 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醫(yī)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口腔醫(yī)學研究所,上海 200011;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 生物化學和分子細胞生物學系,上海 200025)
癌/睪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 CTA)是指表達于正常精子和某些腫瘤細胞的一類抗原,在正常體細胞中不表達?;贑TA的這種表達特征,它們被認為可用于腫瘤標志物和免疫治療靶點的篩選。目前已知CTA大約由228個密切相關的基因組成,通常分為兩類——X染色體編碼(52%)和非X染色體編碼(48%)的CTA。
胎盤特異性蛋白1(placenta specific protein 1,PLAC1)屬于X染色體編碼的CTA,最早被發(fā)現表達于胎盤組織,具有促進胎盤與胚胎發(fā)育的作用,因此得名,后來PLAC1被發(fā)現也表達于睪丸組織[1-2]。研究表明,PLAC1在乳腺癌、結直腸癌與肺癌等實體腫瘤中高表達,且與較差的預后相關。近年來,已有一些團隊利用PLAC1的抗原特性在腫瘤疫苗和基因改造T細胞等腫瘤免疫治療領域開展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文章擬就PLAC1的結構、組織表達特征、在腫瘤進展中的作用,以及免疫治療方面的成果進行綜述,探討PLAC1在腫瘤診療中的意義。
PLAC1位于X染色體(Xq26),包括6個外顯子(E1~E6)。然而,這6個外顯子中只有E6編碼蛋白,因此PLAC1不同轉錄本的翻譯產物是相同的,即PLAC1蛋白[3]。
人與小鼠的PLAC1蛋白高度同源(達60%),人PLAC1蛋白含212個氨基酸殘基(圖1),小鼠PLAC1編碼的蛋白含173個氨基酸殘基。在細胞中,PLAC1蛋白屬于Ⅱ型整合膜蛋白(integralprotein type Ⅱ),N端位于胞內(圖 1);其胞內的信號肽段(signal peptide, SP)非常短,僅含23 個氨基酸殘基;胞外段有透明帶糖蛋白(zona pellucida,ZP)同源區(qū)。ZP結構域與精卵識別、蛋白聚合有關,該結構域亦見于多種胞外受體樣蛋白,包括Ⅲ型TGF-β受體、尿調節(jié)蛋白、糖蛋白2等。因此,PLAC1可能參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圖1 人PLAC1蛋白結構模式及其在細胞膜表面的定位
由于PLAC1蛋白含分泌蛋白所需的信號肽結構域,Uniprot(https://www.uniprot.org/uniprot/Q9HBJ0)對其定位的注釋是分泌型,但PLAC1的ZP同源段又提示它可能具有受體樣蛋白的特征。膜定位的PLAC1最終被分泌至細胞外還是在膜表面行使功能,有待進一步研究。
研究認為,PLAC1的表達可能受到維甲酸X受體α(retinoic acid X receptor alpha,RXRα)、雌激素受體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和TP53的調控。RXRα結合肝X受體α/β(liver X receptor alpha/beta, LXRα/β)后形成LXRα/β-RXRα復合體促進PLAC1轉錄,該過程可以被野生型TP53阻斷[3-4](圖2A)。而在乳腺癌中ERα可通過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β, C/EBPβ)、特異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 SP1)與核受體輔激活蛋白3(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3, NCOA3)形成轉錄復合體,促進PLAC1轉錄[5](圖2B)。
注:A. RXRα、LXRα/β和TP53對PLAC1的調控;B. 乳腺癌中PLAC1的調控。E2,雌二醇(estradiol); ERα, 雌激素受體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圖2 PLAC1表達的調控模式
基于高表達PLAC1的胎盤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具有向母體侵襲的能力,越來越多的研究把PLAC1與腫瘤聯系起來。已有研究表明,PLAC1在多種腫瘤細胞系(表 1)與臨床腫瘤樣本(表 2)中高表達,且PLAC1在腫瘤細胞中主要定位于胞膜或胞質(表 3)。部分研究認為PLAC1可能存在核表達,但是它在核內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尚缺乏依據[13-18]。
表1 PLAC1高表達的腫瘤細胞系
表2 PLAC1高表達的腫瘤組織
表3 PLAC1在表達陽性腫瘤細胞中的定位(IHC)
此外,腫瘤中PLAC1的表達水平與患者預后存在相關性。非小細胞肺癌[6]、胃癌[18,23]、乳腺癌[21]、肝癌[7,15]、結腸癌[24]和胰腺導管癌[17]中高表達PLAC1的患者較易發(fā)生遠處轉移,且生存率更低。在結直腸癌[13]和胰腺導管癌[17]中,研究發(fā)現PLAC1高表達于低分化腫瘤組織。因此,PLAC1在腫瘤中的高表達與腫瘤組織分化程度低和臨床預后不良密切相關,這提示PLAC1可能通過一定的調控途徑促進腫瘤的進展。
注:HES1為發(fā)狀分裂相關增強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Cyclin D1為G1/S-特異性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D1);E2F為E2F轉錄因子(E2F transcription factor);Rb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抑制蛋白(retinoblastoma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圖3 PLAC1相關信號轉導通路
3.1 PLAC1相關信號轉導通路一系列細胞水平的研究證明了PLAC1具有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的作用(圖 3)。在肝癌和乳腺癌細胞系中敲減PLAC1可降低腫瘤細胞的增殖、侵襲和遷移能力[7,21,25],這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AKT信號通路、干擾細胞周期以及調節(jié)上皮-間充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過程實現的[6,10,26]。2018年Li等[21]發(fā)現,PLAC1與Furin結合,激活Furin的水解活性從而降解Notch1,產生更多的Notch胞內結構域片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 NICD),通過一系列調控過程最終抑制PTEN表達。PTEN是公認的抑癌基因,可以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另外,該研究[21]也發(fā)現PLAC1的表達能上調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9表達,有利于腫瘤細胞的侵襲與轉移。然而,目前的研究結果還遠遠不能闡明PLAC1在腫瘤中的作用機制,亟需更多的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討其作用機制。
3.2 PLAC1通過趨化因子抑制抗腫瘤免疫免疫抑制是胎盤組織的一大特征,也是實體腫瘤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表明,PLAC1與免疫耐受相關。Yuan等[25]發(fā)現,將敲減PLAC1的小鼠乳腺癌細胞系EO771植入同系小鼠體內,腫瘤生長受到顯著抑制,但這種腫瘤抑制作用在免疫缺陷小鼠中無效,提示PLAC1的表達及其對腫瘤的影響與抗腫瘤免疫有關。進一步研究發(fā)現,PLAC1敲減后的EO771細胞中CXCL1、CD274(編碼PD-L1)與CD68等編碼腫瘤免疫相關分子的基因表達均下調。并且,此文作者在EO771細胞中驗證了CXCL1敲減可再現PLAC1敲減的表型,在PLAC1敲減的細胞中過表達CXCL1則部分恢復腫瘤細胞增殖等表型。綜上,PLAC1可能通過調控趨化因子分泌影響免疫微環(huán)境與腫瘤細胞。
4.1 PLAC1與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可用于腫瘤的篩查與療效監(jiān)測。健康母體血清與胎兒臍帶血中均未檢測到PLAC1蛋白,但在許多腫瘤組織(表2)與患者血清中可檢出PLAC1蛋白/抗PLAC1抗體,這提示它或可用作多種腫瘤的生物標志物。有研究發(fā)現,乳腺癌患者(117 例)血清中PLAC1蛋白濃度顯著高于健康對照者(51 例)[12]。胃癌患者血清中PLAC1抗體檢出率為29%(8/28),占mRNA陽性樣本數的57%(8/14)[23];表達PLAC1的結腸癌患者中有30%(6/20)產生了針對PLAC1重組蛋白的抗體[14]。在肝癌中,患者血清樣本對PLAC1重組蛋白陽性反應率為4.0%(4/101),健康對照樣本(50 例)均無陽性反應[16]。總體而言,血清PLAC1/抗PLAC1抗體在乳腺癌、胃癌和結腸癌中有一定的檢出率,如果得到大樣本研究的支持,可能作為臨床腫瘤篩查的輔助指標。而在非小細胞肺癌、肝癌及其他腫瘤中的檢出情況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調查。
4.2 PLAC1與腫瘤免疫疫苗腫瘤疫苗可以激活人體免疫系統(tǒng),改善機體針對腫瘤的免疫抑制狀態(tài),是一種抗腫瘤主動免疫療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PLAC1作為位于X染色體的CTA,其編碼的蛋白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在PLAC1 mRNA檢測陽性的結腸癌患者中,有超過50%產生了PLAC1特異性抗體介導的CD4+(58.3%)與CD8+(55.6%)T細胞反應,且產生T細胞應答的患者預后顯著優(yōu)于無應答患者[14]。目前,針對PLAC1的腫瘤疫苗正在研發(fā)中(表4)。研制PLAC1多肽疫苗的關鍵在于抗原表位的預測。腫瘤抗原需要被MHC分子提呈給T細胞,而編碼MHC分子的HLA有很高的多態(tài)性,HLA的各亞型對不同抗原親和力不同。HLA-A*0201是高加索與亞洲人群中最常見的HLA-A等位基因,許多腫瘤疫苗都靶向HLA-A*0201限制性抗原。運用新一代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30]技術發(fā)現,Liu等[13-14]在結腸癌患者中篩選出的HLA-A*0201限制性p56~58、p31~39、p41~50以及p69~77肽段可能是有效的疫苗靶點。在乳腺癌中,翟文杰等[28]預測并在體內外實驗中均驗證了p42~64肽段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Liu等[29]發(fā)現p28~36肽段可誘導出效能最強的特異性腫瘤殺傷性T細胞。在制備腫瘤疫苗時,表達跨膜型重組蛋白有一定難度,因為其跨膜片段的疏水性往往會導致蛋白發(fā)生錯誤折疊。Nazari等[30]開發(fā)了一種使用原核表達系統(tǒng)制備并純化人PLAC1蛋白的方法,以此種方式制備的重組蛋白能夠被PLAC1抗體檢測到,其亞結構也通過光譜得到了驗證。
表4 圍繞PLAC1免疫治療的相關研究
雖然針對PLAC1的腫瘤疫苗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然而,目前仍存在抗腫瘤效應弱、發(fā)生自身免疫反應等缺點。如何優(yōu)化PLAC1腫瘤疫苗的療效,使其能真正應用于腫瘤治療依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4.3 PLAC1與抗體靶向藥物基于PLAC1在腫瘤組織中的特異性和強免疫原性,人們認為它可作為藥物靶點用于開發(fā)抗PLAC1抗體或ADC。2017年,Nejadmoghaddam等[8]將PLAC1特異性ADC應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療。該課題組將抗腫瘤藥物SN38與PLAC1單抗偶聯,發(fā)現相比單獨使用抗體,ADC產生了更強的腫瘤細胞殺傷效果,半數抑制濃度是非偶聯SN38的1/15。而且,在藥物安全性試驗中沒有觀察到小鼠肝、脾、腎、睪丸、膀胱、肺、皮膚和胃組織的明顯病理改變。
因此,利用PLAC1的抗原性,采用PLAC1抗體聯合多種抗腫瘤藥物研發(fā)偶聯藥物,提高腫瘤治療的特異性,降低抗腫瘤藥物對非腫瘤組織的毒性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4.4 PLAC1與基因改造T細胞基因改造T細胞回輸屬于腫瘤的被動免疫療法,或稱過繼細胞免疫治療。具體來說,是從患者血液或腫瘤組織中分離出T細胞,編輯這些T細胞的特異性受體基因序列,使其能夠更特異地識別腫瘤抗原。隨后,體外擴增編輯后的T細胞并回輸至患者體內,使其發(fā)揮免疫殺傷作用,清除腫瘤細胞。
Li等[27]基于多肽疫苗的研究,使用識別p28~36多肽的PLAC1特異性TCR改造T細胞, 形成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 CAR-T),并通過細胞共培養(yǎng)與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證明了經TCR改造后的T細胞具有抗腫瘤作用。雖然針對PLAC1靶點的T細胞療法在動物模型中療效良好,但其在臨床上應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還需更多的實驗驗證。
PLAC1是X染色體連鎖基因,限制性表達于胎盤、睪丸及腫瘤細胞,PLAC1的表達水平可以作為判斷腫瘤患者預后的一項指標。另外,PLAC1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這種特性使它可以作為靶點用于抗體和疫苗的研發(fā)。但目前對于PLAC1促腫瘤的分子機制以及它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
PLAC1對腫瘤的預防與診療具有潛在的重要意義,后續(xù)研究可以進一步關注:(1)PLAC1在腫瘤細胞中的作用——PLAC1是通過哪些信號通路調控腫瘤細胞增殖、侵襲與轉移的;(2)PLAC1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作用——作為受體樣蛋白,PLAC1是否參與腫瘤與微環(huán)境中其他細胞的交互對話;(3)針對PLAC1的藥物研發(fā)——包括抗PLAC1抗體與其他靶向藥物的聯合療法、ADC以及PLAC1疫苗和CAR-T細胞的研發(fā)與應用等。相信隨著人們對PLAC1在腫瘤中作用機制的全面了解,基于PLAC1的臨床應用會給相關腫瘤的治療帶來更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