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捷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構建情智型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智慧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本文就初中語文情智型教學模式構建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智型;教學模式;教學路徑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情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智慧成長對他們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師應突出情感與智慧引導,為學生營造高效的情智型學習環(huán)境,進而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實現初中語文課堂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情智型教學
(一)情智型教學智慧趣味
情智型教學模式中的智慧趣味著重突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內在邏輯思考與學習。伴隨著邏輯思維的收放,學生將簡單的語文學習內容進行升華,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以綜合性引導為核心,但仍具備一定的知識內在邏輯關系,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智慧思考,從中發(fā)現語文知識的趣味性,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語言智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并靈活掌握課堂教學進度,體現出語文知識中包含的內在邏輯智慧趣味,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1]。
(二)情智型教學課堂趣味
通過對情智型教學課堂進行分析可知,語文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要突出趣味,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樂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主義思想與文化內涵,教師應充分利用語言表達藝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文章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增強情智型教學課堂趣味可以破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呆板與壓抑,消除師生之間的溝通隔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在情智型語文教學方案的指導下,教師應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做好鋪墊。
二、初中語文情智型教學模式探析
(一)趣味導引
建構情智型教學模式時,為確保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師要開展趣味導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續(xù)的課堂互動奠定基礎。在學習一篇新文章前,學生有一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隨著對文章的深入學習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逐漸降低,進而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如果在課堂上進行趣味導引,突出文章情感導引與邏輯智慧關系,就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不同人物的背影,如教師下課的背影、父母送別的背影、同學分離的背影等,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智慧思考,使他們表達自己對不同人物背影的解讀,并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在學生分享自己對不同背影的理解后,教師引出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并讓學生分析文中有關父親背影的描寫,與自己的實際生活事例有哪些重疊,進而引導學生基于情感認知學習和理解文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借助學生的情感認知與文章思考來建構情智型教學模式,能夠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情智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二)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是情智型教學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而基于目標導向的教學可準確無誤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主義思想。因為學生學習新內容時會出現一定的思維迷茫,教師若依據情智型教學原則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語文目標導向,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實現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2]。
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先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讓他們思考愚公為何要移山,愚公移山體現出了怎樣的人文精神與個人品格。
基于具體文章閱讀學習目標的導向,學生可以快速對文章進行深度閱讀和思考,在思想碰撞過程中進行情感體驗,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解析文章傳遞的中心思想與文化內涵,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示范解讀
在建構情智型教學模式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對部分內容進行示范解讀,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在教師的示范解讀下,學生可以拓寬語文學習視角,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進而對已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指導學生解析相關問題時可以預先對試題進行解答,并尋找多種解析路徑,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避免按照標準答案對試題進行解析,進而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很多初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容易受標準答案影響而使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受到限制。為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示范解讀相關試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黃鶴樓》一課時,首先,教師可對詩歌部分內容進行示范解讀,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了解詩歌的主旨與文化內涵;其次,教師將學習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想象,解讀詩歌的其他內容;最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分享自己對詩歌的解讀,使學生在分享交流中生成新的學習資源,并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與智慧思考,以達到情智型教學模式建構的教育目的。
(四)思維點撥
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會遇到學習問題與疑惑,進而影響到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很少對學生的疑惑進行點撥,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斷下降。
在情智型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鼓勵學生主動提問與質疑,然后根據學生的思維盲點與學習瓶頸給予相應的點撥,促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基于情智型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情感認知與邏輯智慧思考,在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點撥的過程中,可以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為后續(xù)的情智型教學奠定基礎,進而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鄉(xiāng)愁》一文時,部分學生通過閱讀無法深入體會文章的“思鄉(xiāng)”情感,導致他們的閱讀思考陷入瓶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圍繞文章構建情智型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思維點撥,如引入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使學生了解余光中先生為何會產生“思鄉(xiāng)”情感。教師基于思維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認知,并使他們對文章內容進行智慧思考,進而解析《鄉(xiāng)愁》的深層次文化內涵與精神訴求。
(五)拓展教學
在開發(fā)情智型教學模式的教育價值時,教師應基于該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拓展,開闊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與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部分教師在構建情智型教學模式時,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僅圍繞著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引導,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狹窄。
因此,在設計情智型教學方案時,教師應合理地突出思維遷移的教學板塊,將課本內容進行拓展,使其與課外教育資源進行有效銜接,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散學生思維。此外,教師應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奧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
例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一文時,教師可以對文章進行適當拓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讓學生思考《水滸傳》的文化內涵與描寫特點,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學生在課外閱讀了四大名著后,可以為后續(xù)學習《三顧茅廬》《劉姥姥進大觀園》等文章奠定基礎,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獲得情智型教學引導的預期效果。
(六)辯證思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智型教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辯證思考,分析文中的人物、事例、故事,并試著提煉文章的思想內涵,進而鍛煉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
學生辯證思考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其進行自我反思,及時發(fā)現自己的學習短板,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來彌補,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在辯證思考習慣的引領下,學生會主動對語文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在思考分析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思想內涵,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
以上,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研究對初中語文情智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探討了該教學模式的應用路徑與實際效果。鑒于該教學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教學價值,初中語文教師應對其進行探究和嘗試運用,以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王小薔.構建情智教育促進學校特色發(fā)展[J].基礎教育參考,2018(02):40-41.
鐘方政.中學語文情智型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7(03):46-47+120.
劉漢祥.中學語文情智型教學研究[J].教育研究,2015,36(11):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