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西地區(qū)民族間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相關性研究

2021-06-16 01:38:12林彩娟陽奇蒙林濤李正黃秀寧蒙丹華耿國興林飛陳碧艷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21年3期
關鍵詞:壯族耳聾漢族

林彩娟 陽奇 蒙林濤 李正 黃秀寧 蒙丹華 耿國興 林飛 陳碧艷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婦幼保健院,廣西出生缺陷預防控制研究所(南寧 530003)

先天性耳聾是常見的新生兒出生缺陷,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耳聾的發(fā)病率在全球呈增長趨勢,新生兒聽力損失是目前篩查的幾種新生兒疾病之首[1]。中國人群攜帶的耳聾基因變異中約 70%來自于GJB2、SLC26A4、線粒體 DNA12SrRNA及GJB3等4個熱點基因[2]。耳聾基因突變位點多樣,且具有明顯的種族和區(qū)域差異,在不同國家或不同種族,即便是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qū),其突變的頻率也有較大差異[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shù)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qū),境內(nèi)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本研究基于新生兒出生醫(yī)學證明為廣西籍民族,進一步調(diào)查分析廣西地區(qū)不同民族新生兒常見耳聾基因突變的特點,發(fā)現(xiàn)民族之間的突變頻率及熱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7年-2019年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接收的新生兒篩查血片39910例。

1.2 方法

由新生兒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采集新生兒足跟血,送深圳華大基因檢測中心,采用目標序列捕獲與測序的方法對遺傳性耳聾4個常見基因的20個位點進行檢測,這些位點分別為GJB2基因(c.35delG、c.167delT、c.176_191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T)、GJB3基因(c.538C>T、c.547G>A)、SLC26A4(PDS)基 因(c.281C>T、c.589G>A、c.1174A>T、c.1226G>A、c.1229C>T、c.1975G>C、c.2027T>A、c.2162C>T、c.2168A>G、c.919-2A>G、c.1707+5G>A)以及線粒體12SrRNA基因(m.1494C>T、m.1555A>G)進行檢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4個常見遺傳性耳聾基因20個突變位點總體檢出率及各民族新生兒的突變檢出率分布

39910例新生兒中,896例攜帶遺傳性耳聾基因位點突變,攜帶率2.245%;檢出GJB2基因443例(1.110%,443/39910)、SLC26A4(PDS)基因 317例(0.794%,317/39910)、GJB3基因(0.168%,67/39910)和線粒體12SrRNA基因(0.138%,55/39910)及發(fā)生雙基因突變(0.035%,14/39910)。各民族檢出率分別為漢族2.736%(639/23356)、壯族1.533%(229/14942),瑤族 2.211%(17/769)、苗族 2.000%(2/150)、仫佬族0.690%(1/145)以及其他民族1.277%(7/548,含毛南族、京族、侗族、水族、彝族等),各民族四個常見基因分布情況見表1。在總體檢出率上漢族與壯族、其他民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59.567、4.332,P=0.000、0.037均小于0.05),漢族與瑤族、苗族、仫佬族(c2=0.776、1.105、2.278,P=0.378、0.293、1.131)無明顯差異。

2.2 漢、壯民族新生兒4個常見耳聾基因各位點突變分布情況

漢族總檢出率高于壯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59.567,P=0.000);GJB2基因(c2=43.160,P=0.000)、GJB3基因(c2=7.479,P=0.006)以 及SLC26A4(PDS)基因(c2=8.956,P=0.003)中漢族高于壯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GJB2基因的c.235delC、c.299-300delAT、GJB3基因的c.538C>T、SLC26A4(PDS)基因的c.919-2A>G突變位點漢族高于壯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0.05)。具體位點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4個常見遺傳性耳聾基因突變位點在漢、壯民族中的分布(例,%)Table 2 Distribution of 4 common genetic deafness gene mutation sites in Han and Zhuang ethnic groups(cases,%)

3 討論

耳聾是常見的出生缺陷,致病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大約占據(jù)60%,環(huán)境因素大約占20%,還有20%為不明原因,很有可能是遺傳因素導致[4]。聽力篩查和耳聾基因篩查具有很好的互補性[5]。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還發(fā)揮了攜帶者篩查的作用,而且把攜帶者篩查提早到了剛出生,實現(xiàn)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6]。

廣西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群居的區(qū)域,因其所處的地區(qū)和民族差異,耳聾具有高度異質(zhì)性[7]。本研究為大規(guī)模樣本研究,為盡可能保證遺傳背景的一致性,選擇出生醫(yī)學證明為廣西籍民族的新生兒作為檢測對象,但由于地域性和民族之間基因交流因此并非均為嚴格意義上的單純民族。有研究表明我國常見的耳聾基因突變總體攜帶率在2%-6%之間,39910例新生兒中常見的耳聾基因突變攜帶率為2.245%,該數(shù)據(jù)與前期研究結果基本接近[8,9];結果顯示漢族、壯族、瑤族、苗族、仫佬族以及其他民族攜帶率在全國總體水平中均偏低。其中漢族與壯族攜帶率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00<0.05),漢族高于壯族,與周凱等文獻所報道廣西地區(qū)在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的突變頻率及熱點存在明顯差異觀點一致[10]。而漢族與瑤族、苗族、仫佬族(P=0.378、0.293、1.131)無明顯差異,考慮可能與這幾個民族樣本總量偏低有關,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繼續(xù)擴大樣本量研究。

GJB2基因突變是最早認識的與先天性聾相關的最重要的核染色體基因,可導致感音障礙[11]。結果顯示在廣西所有民族中GJB2基因檢出率均為最高,漢族高于壯族,兩者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0<0.05)。c.235delC位點在壯漢新生兒人群存在明顯差異,攜帶率分別為0.582%和1.182%,但均居首位,與文獻報道在中國人群中最常見的突變位點是235delC突變觀點一致[12];其次是c.299_300delAT熱點,攜帶率分別為0.080%和0.188%,而c.35delG和c.167delT位點在兩民族中均未檢出。本研究發(fā)現(xiàn)1例c.235delC純合突變,c.235delC純合突變致聾可導致雙耳聽力表型出現(xiàn)顯著差異,呈現(xiàn)多元化現(xiàn)象,通常表現(xiàn)為雙側聽力不對稱性[13],本例患兒為壯族新生兒,其聽力篩查雙耳未通過,左側重于右側,患兒需借助助聽器。

GJB3基因突變是1998年我國夏家輝院士首次發(fā)現(xiàn)的,為中國本土發(fā)現(xiàn)并確認的耳聾基因,可引起常染色體顯性或者隱性遺傳性非綜合征型遺傳性耳聾[14]。本研究苗族和仫佬族未檢測到突變,壯漢民族突變頻率雖存在差異性但攜帶率均較小,僅為0.094%和0.210%。

SLC26A4基因突變是引起遺傳性耳聾第二大原因,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15]。本研究SLC26A4基因檢出率為0.794%僅次于GJB2基因,其中漢族0.916%、壯族 0.636%,漢族高于壯族(P=0.003<0.05)。漢族、壯族c.919-2A>G檢出率均為最高且漢族高于壯族,分別為0.544%、0.328%,在中國前庭水管擴張的耳聾患者SLC26A4基因c.919-2A>G突變陽性檢出率很高,建議全國異質(zhì)體及中國少數(shù)民族耳聾患者進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檢查,建立少數(shù)民族基因突變頻率及基因突變片段研究[16]。其次為c.1229C>T(漢族0.201%、壯族0.181%)和c.1975G>C突變位點,但壯族人群c.1975G>C突變位點檢出率(0.054%)卻略高于漢族(0.043%),可能與地域、人種等因素有關,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發(fā)現(xiàn)1例c.1229C>T純合突變且聽力篩查雙耳未通過,為漢族,相關文獻報道SLC26A4c.919-2A>G或c.1229C>T純合突變所致的耳聾,程度重,如果不早期干預可嚴重影響患兒言語發(fā)育,建議盡早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干預,以免影響患兒語言、心理和社會認知發(fā)育[17]。

線粒體12SrRNA基因是引起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和非綜合征性聾的熱點突變區(qū)域,線粒體基因具為母系遺傳特點[18]。本研究漢、壯、瑤族新生兒均檢出,檢出率分別為0.154%、0.100%和0.260%,且壯漢民族間無顯著性差異,但壯漢民族m.1555A>G同質(zhì)性突變發(fā)生率均相對m.1494C>T同質(zhì)性突變發(fā)生率高,可能與地域和環(huán)境有關[19]。同時這兩個突變的攜帶率在廣西地區(qū)遠小于其他地區(qū)人口[20],這一方面可能與地域和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另一方面可能與廣西地區(qū)的人口結構有關,各民族間的基因交流可能對其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一些聽力障礙患者的基因檢測中發(fā)現(xiàn)存在影響聽力的雙等位或多等位基因突變,這些等位基因突變可能產(chǎn)生疊加效應,進一步影響或加重患兒的聽力損傷[21]。本研究雙基因發(fā)生突變14例,突變率0.035%,均發(fā)生在漢族和壯族,漢族11例,突變率0.047%,壯族3例,突變率0.020%。其中GJB2/SLC26A4雙基因突變攜帶者12例,新生兒聽力篩查顯示雙側聽力未通過4例,1例左側聽力未通過;GJB2/12SrRNA雙基因突變攜帶及SLC26A4/12SrRNA雙基因突變攜帶各1例,新生兒聽力篩查均通過。部分攜帶有GJB2/SLC26A4雙基因突變者聽力未通過,其可能與GJB2基因c.235delC突變的異質(zhì)性有關,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雙基因突變的疊加效應,對于雙等位基因突變或多等位基因?qū)颊呗犃Φ挠绊懙木唧w表現(xiàn)和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這些特殊新生兒應進行定期隨訪并提供遺傳咨詢和指導產(chǎn)前診斷[22,23]。

在廣西地區(qū)開展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呈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與民族人種特點,提高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攜帶患兒的檢出,有利于發(fā)現(xiàn)遲發(fā)性耳聾、避免藥物性耳聾以及指導耳聾基因攜帶家系再生育。局限性在于該基因檢測技術無法實現(xiàn)對未知突變基因、罕見基因、新基因的檢測,無法找出新生兒各民族之間可能不同的更多突變位點,需進一步對廣西地區(qū)耳聾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進行深度分子篩查,查找廣西不同民族的新致病突變,豐富廣西地區(qū)民族基因突變圖譜,指導人群篩查、遺傳咨詢和幫助臨床診斷。

猜你喜歡
壯族耳聾漢族
國清榮
當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8:33:08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深刺聽宮治療耳鳴、耳聾驗案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fā)性耳聾
壯族民歌“喜”的情感表達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fā)性耳聾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沅陵县| 渝中区| 彩票| 怀安县| 灵丘县| 罗田县| 刚察县| 东源县| 孟连| 老河口市| 邢台县| 如东县| 溧水县| 荥阳市| 奎屯市| 抚远县| 讷河市| 尉氏县| 玉林市| 荥阳市| 凤阳县| 寻甸| 云龙县| 随州市| 启东市| 都兰县| 泽普县| 孟津县| 开鲁县| 陇川县| 巴彦淖尔市| 根河市| 罗定市| 霸州市| 宜春市| 若尔盖县| 黄浦区| 宣城市| 兴化市| 安新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