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星月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207)
自晚唐到五代,雖然戰(zhàn)亂頻繁,但并未影響繪畫藝術默默地走著它應走的道路。不僅如此,在一些封建割據(jù)的小地方,繪畫藝術甚至得到了君主的特殊愛護與扶持。其中花鳥、山水、人物均或多或少超越了前代的水平,而其中尤以花鳥畫的成就最大,為兩宋時期的畫院以及高度繁榮的繪畫藝術奠定了基礎。
而在五代時期,黃筌與徐熙則是花鳥畫中的標榜人物,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論徐黃異體,諺云:“黃家富貴,徐熙野逸?!薄安晃└餮云渲?,蓋亦耳目所習,得之于心而應之于手也。”他們在當時所創(chuàng)造的兩種迥異的畫風與美學特征,確立了以后數(shù)百年的花鳥畫藝術的基本格局。但讓人惋惜的是,由于年代久遠,一些文獻記載的畫作,由于繪畫實物大都未傳于世,如今很難再現(xiàn)往日的燦爛輝煌,只能在一些文獻的文字中窺探領略一二。
黃筌(公元903—965年),字叔要,四川成都人。十七歲便在前蜀的畫院里當待詔。自十三歲起就與孔嵩同學跟司光胤學畫,他一方面吸收了司光胤的所長;另一方面又取諸家之長,人物、龍水、師法孫位;山水師李昇;畫鶴則學薛稷;花卉禪蝶學騰昌祐。其中唐末的滕昌祐和司光胤在花鳥畫上有著高度的成就,對五代的畫家有著直接培養(yǎng)的作用。《益州名畫錄》寫道:“滕昌祐先本吳人,隨僖宗入蜀。以文學從事。善書畫,工蟲。畫入能格中品?!惫籼撛u價黃筌道:“全該六法,遠古過三師。”可見黃筌的技法之豐富,畫類類別之全面,為他后來在畫院節(jié)節(jié)高升有著不可忽視的關系,也為他后來形成獨特的畫風與美學特征奠定堅實的基礎。
黃筌在唐末因避亂入蜀國,跟隨司光胤和滕昌祐學畫,此時正是李后主李煜為南唐的君主,李后主從中祖手里即位時早已歷經(jīng)連年戰(zhàn)敗,割地稱臣,喪失一半的國土,又因大量金銀財物入貢后周,國庫耗空。這樣的境況下,李后主對于文學藝術卻依舊非??粗兀夺灤壛⒄劇吩f:“后主’天性喜學問’;陳彭年在《江南別錄》中又說:幼而好古,為文有漢魏風。而且好生殺戒,慈悲為懷。”后主能文能武,尤其擅長于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自己也非常的重視藝術以及文學的發(fā)展。即使國庫虧空,也會盡力支持文學藝術的發(fā)展。他擅長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棋弈;講究器用、文房四寶和生活情趣。當時黃筌一派幾乎占據(jù)了整個皇室畫院的主流地位,若沒有李后主的大力支持與賞識,黃筌很難在歷史上留下如今的記載,也很難統(tǒng)領當時的畫院,有著如此高的地位,黃筌以他的藝術,一帆風順的取得了當時統(tǒng)治者的“厚遇”,歷前蜀后蜀兩個朝代,從年青時候起,一直到晚年都沒有離開過畫院;在后蜀的統(tǒng)治者即位時,也就是李后主時期,馬上就提拔當時只有二十三歲的一個青年畫家主持畫院,之后掌握政權的人,又加授黃筌于“內供奉朝義大夫”“檢校少府少監(jiān)”等官銜,累升至“如京副使”等職。黃家一派,幾乎左右了整個畫院的作風,可見李后主時代對于黃筌形成后來的風格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
圖1 滕昌祐《牡丹圖》
黃筌的畫跡在史論材料記載中流傳很廣,數(shù)量也極多,僅“宣和畫譜”所錄的已有三百四十九件。但可惜現(xiàn)在他的作品以及很少見。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副《珍禽圖》是現(xiàn)存的國內有名的黃筌真跡。這是一副近于“粉本”的畫稿,里面畫著麻雀、鳩、蠟嘴等十只鳥,和一大一小的龜,還有蚱蜢、蟬、蜜蜂、牽牛等若干昆蟲。大小間雜,信手拈來,不求章法,證明這是一幅作為素材用的畫稿。這幅畫左下角有“付子居寶”的題字一行,大約是黃筌給他的次子黃居寶生活中給所繪的一副參考示范作品。這幅《珍禽圖》里的每一只動物都描繪的栩栩如生,異常生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高水平的寫生稿圖。每一蟲鳥的組織結構很真實自然,羽毛鱗甲全部用墨線細勾,略加淡彩,充分的表現(xiàn)出對象的特征。雖是一幅畫稿,但用筆工致挺秀,正是標準的“雙鉤”工筆的畫法,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劉道醇在《圣朝名畫錄》說:“黃筌老于丹青之學,命筆皆妙,誠西州之能士,可列神品。”《宣和畫譜》說:“筌所畫不妄下筆,資諸家之善而兼有之,……然其所學,筆意豪贍,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痹偃缧旃怃咴凇肚锷綀D歌》中曾唱到:“天與黃筌藝奇絕!”明代文征明也對黃筌有同樣的好評:自古寫生家無逾黃筌,為能畫其神,悉其情也?!庇终f:“此非景與神會,象與心融,鮮有得其門者?!边@無疑是把黃筌評價到最高標準。綜合這些評價和現(xiàn)存的這幅作品,可以肯定黃筌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畫家。他用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立的思考力,加強了他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黃筌深刻地表現(xiàn)出對象內在的生命——真和美的本質。他善于繼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吸收了各家之長,最后融匯成為自己的風格,具有獨創(chuàng)性。因此他與南唐的徐熙在花鳥史上占據(jù)著光輝的一頁。
圖2 黃筌《寫生珍禽圖》
《竹林鵓鴿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尺寸為157.6×83.4公分,全幅114.2公分。
據(jù)傳出自于黃筌之筆,此畫繪有幾只珠頸斑鳩活動于郊原之上,其中有翱翔于低空,振翅愈上,另外三只正漫步于竹林草叢之間。流露出在大自然間怡然自得的情景。作者注重寫生,對鳥的形態(tài)以及神態(tài),觀察入微極其細致,如羽毛層層疊覆的變化。此外,斑鳩羽毛勾畫細膩豐滿,使其看起來矯健清秀,神態(tài)氣韻生動逼真。
《竹林鵓鴿圖》整體畫面分為三個部分,前景是竹林草叢的岸邊,低矮的小山坡上有著幾簇枯草,在枯草旁,有兩只珠頸斑鳩親密的站立著,其中畫面靠左的這一只處于往下傾的姿勢,兩旁的翅膀微微往上起伏,神態(tài)怡然自得;靠右的斑鳩正直矗立,右爪往上收成一團,眼神直視,姿態(tài)優(yōu)美。中景是一兩顆枯樹,幾簇竹葉,以及一只半只身體被小坡遮住的珠頸斑鳩,枯樹盤根錯節(jié),縱橫往來,雖然已經(jīng)是枯樹,但從干枯的樹木分枝造型來看,仍然能看出枝丫曾蓬勃往上生長的強大表現(xiàn)力。遠景是一只珠頸斑鳩振翅遨游在上空,造型各有不同。
在臨摹的過程中,對珠頸斑鳩的形態(tài)更加了解,尤其是翎毛的排布重疊。每一簇翎毛的形態(tài)都很相似但都各有不同,該如何表現(xiàn)出它們間的差別,以及收集一些寫生的照片觀察不同鳥類的翎毛的區(qū)別,并運用到之后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這是筆者本次臨摹的最大收獲。
圖3 黃筌(傳)《竹林鵓鴿圖》
清代鄒一桂說:“五代徐熙、黃筌,各工花鳥,名盛一時。”在他的作品中,即使他所畫的多屬于宮廷之中的題材,雖多是奇花異草、珍稀禽獸,但他所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是人民群眾的愛好和愿望,是沒有什么違背的。他是前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畫家,他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給后代帶來了無限寶貴的經(jīng)驗,對后世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本次實踐研究中,筆者從《竹林鵓鴿圖》入手,初步探析了黃筌工致設色的畫風。黃筌在其繪畫生涯中,對前人的優(yōu)秀繪畫技法進行了不斷的學習與融合,其藝術思想亦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顯著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這對今時今日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者而言具有啟發(fā)意義,在實踐的過程中借鑒前人,亦能夠不斷加深自己對花鳥畫的技法、著墨、設色、構圖等各方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