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詩慧
【摘 要】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價值。在現階段的幼兒集體活動中,教師也應當主動地從陶行知生活教育、民主教育等思想出發(fā),搭建新穎的活動方案,以便“陶”花在幼兒園中精彩綻放。
【關鍵詞】陶行知;幼兒;集體活動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研究教育理論,并且提出了許多實用性的教育思想,對幼兒教師展開教育活動具有引導意義。然而,在實際組織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時,存在許多教師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解不透徹的現象,使得他們不知道如何從陶行知教育思想出發(fā)獲得養(yǎng)分,改良現階段的幼兒教育模式。對此,一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端正自身的工作態(tài)度,在細致分析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同時大膽地進行嘗試,開創(chuàng)新穎的幼兒教育模式,在實踐、改良中,探索出完整的教育體系,以便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讓幼兒教育更精彩。
一、打造現實情境,彰顯生活色彩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教育要通過生活才有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幼兒集體活動中,教師也應當主動地面向現實生活展開教育指導,讓幼兒集體活動充滿現實生活的色彩。而現實情境的創(chuàng)建,無疑可以將幼兒拉到充滿生活色彩的場景之中,使得幼兒在濃厚的生活氣息下感受到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主動地圍繞現實情況理解知識,記憶知識,增強對知識的印象。
以“小小蛋兒真精彩”的集體活動來說,教師就可以將“雞蛋”這一生活元素貫穿在集體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中實現各項能力的發(fā)展。首先,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雞蛋殼和雞蛋的圖片、畫冊等,并在開展活動前,將這些搜集到的圖片張貼在室內,營造出一個布滿生活元素的活動情境。其次,在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分發(fā)一個雞蛋,引導幼兒對現實實物進行觀察,從而總結出雞蛋的特點。同時,幼兒也可以聯想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雞蛋帶給人的豐富營養(yǎng)。隨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清空雞蛋里的蛋清和蛋黃,得到一個空空的雞蛋殼。緊接著,幼兒可以使用美麗的花紋、圖案等對雞蛋殼進行描繪,讓普普通通的雞蛋殼變得絢麗多姿。此外,幼兒也可以利用空的雞蛋殼做一些不倒翁、蛋殼娃娃等玩具,從而開發(fā)出雞蛋殼的更多玩法。
不難看出,生活元素的引入能夠助力現實情境的創(chuàng)建,讓幼兒在與情境交融中認識到生活元素上的學習價值,從而更加主動地對生活事物進行探索、創(chuàng)造,逐步實現學習能力等各項素養(yǎng)的成長。
二、引入民主思想,形成公平教育
結合鄉(xiāng)村教育經驗,以及當時的中國教育背景,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民主教育”的思想,認為教育不應當是“少爺、小姐、政客和書呆子的專用品”,而應當是全民參與的事。隨著近些年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民主教育的思想已經得到了演變,逐步發(fā)展為公平教育的思想,期望教師在實際開展教育活動時可以一視同仁,使得每個孩子都獲得同樣的學習機會。所以,在民主教育思想的支持下展開幼兒集體活動,教師也要圍繞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需求,設定差異化的活動形式,以便全體幼兒都可以獲得成長。
比如,在組織幼兒進行《膽小雞和聰明兔》這一繪本的閱讀時,教師可以發(fā)現,有的幼兒能夠流利地閱讀繪本,并且輕松地總結出繪本中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而有的幼兒在則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在這一背景下,教師不對幼兒做出同樣的教育要求,而是沿著幼兒自身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能力,為幼兒設定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如對于能力稍強的幼兒,他們可以采用自主閱讀、分析的形式對繪本上的內容進行解讀,以便達到進一步發(fā)展閱讀素養(yǎng)的目的;而對于能力稍弱的幼兒,他們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繪本的學習,以便在重現繪本故事情節(jié)中讀懂繪本,了解膽小雞和聰明兔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在幼兒完成了閱讀活動后,教師也要為所有幼兒進行點評,并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為幼兒設定不同的評語,尊重每一個幼兒的閱讀成果,使得全體幼兒都可以從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幼兒的不同成長背景和學習經歷,使得幼兒的能力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在展開幼兒集體活動時,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學習權利,為幼兒設定不同的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從而營造公平教育的環(huán)境。
三、啟發(fā)幼兒思維,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代名詞,也是這一時代的重要標志。早在許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理論,認為“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他能啟發(fā)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我們創(chuàng)造之工作”。因此,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展開幼兒教育活動,教師也應當重視創(chuàng)造教育,為幼兒提供創(chuàng)造的平臺,讓幼兒在解放自己的手腦中,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此外,教師也可以搭建成果展示的平臺,引導幼兒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以便幼兒在獲得成就感中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更積極地參與創(chuàng)造活動。
比如,孩子都喜歡擺弄物品,玩、拆玩具,甚至收集一些“破爛”,但是這些行為也是幼兒觀察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能夠滿足幼兒無休止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得幼兒可以基于此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具體來說,在實際展開活動前,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收集身邊廢棄物”的任務,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地搜集廢棄物和舊物。在開展活動時,幼兒將自己搜集的廢棄物拿出來進行擺弄、拆卸和重組,以便在探索這些物品的內部構造中突發(fā)奇想,進行改造,使得這些廢棄物和舊物可以擁有新的使用價值。在幼兒進行自主摸索時,教師也要對他們進行鼓勵,引導他們不斷地創(chuàng)新重組方法,從而獲得更多具有新意的作品。
教師基于幼兒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幼兒提供創(chuàng)造的機會,并搭建展示的平臺,能夠在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從而實現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四、展開操作活動,實現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教育理念中指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認為幼兒的學習活動應當與教師的教育過程合二為一。同時,基于這一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還指出了幼兒動手實踐操作的重要性,認為幼兒應當具有雙手操作的機會,并在操作中進行思考,以便實現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逐步達到思想和行動的完美結合。
以“手指畫”的活動來說,幼兒就可以在邊實踐中邊體驗,以便逐步探索出手指畫的技巧。在開展活動中,教師不再單向地為幼兒介紹手指畫的畫法,而是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引導幼兒模仿教師的行為用手指畫畫。在幼兒左一筆、右一筆的描繪中,幼兒可以初步體驗到手指畫的技巧。隨后,教師將活動的主導權完全交給幼兒,使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用手指作畫,逐步畫出一幅幅奇思妙想的作品。當幼兒畫的多了,幼兒也可以摸索出其中的規(guī)律,并作為其他同伴的“小老師”,向其他同伴傳授自己的繪畫技巧,真正地掌握手指畫的畫畫方法。
可以看出,教師更新以往的集體活動開展方式,讓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教育的過程進行完美的融合,能夠真正地將幼兒放在活動中的主體位置,以便幼兒在“教學做合一”中體驗實踐的樂趣。
總之,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主動地學習陶行知的各項教育理念,并從中找出適合幼兒教育的思想,以便在將幼兒教育與陶行知思想進行整合中,設想出更多新穎的活動方案,使得幼兒可以在活動中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琦.淺析新時期幼兒融合教育與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契合[J].才智,2020(09):57.
[2]姚斯雯.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下幼兒浸潤式閱讀活動設計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