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力
2021年4月2日上午9時,“東方神韻——中國經典美術片作品及文獻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開幕[1]。從起初的構思策劃到今天的實施展出,前后歷時近兩年。美術片是一個有著特定標簽與集體共鳴的話題,這次展覽的目的也是希望憑借對作品、文獻的梳理與呈現(xiàn),換一種視角觀看與理解中國美術片。
一、思路的緣起
在江蘇省美術館豐富的館藏資源中,近現(xiàn)代美術作品占有相當的比重。在對館藏作品梳理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不少繪畫與我兒時記憶中的美術片有風格與主題的關聯(lián),如齊白石、李可染、程十發(fā)、方濟眾的國畫作品,就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鹿鈴》等美術片的視覺風格極為相似。進一步查閱資料文獻,得知不少畫家都曾參與過美術片的創(chuàng)作。除中國畫外,像剪紙、木偶、皮影戲等不同藝術的形式都是美術片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來源。江蘇省美術館館藏的民間美術作品分類中同樣找到了與之對應的作品,美術片之所以為“美術”的核心支撐,在美術館20世紀館藏中尋得了較為直觀的解答。由此,在限定的時間(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與空間(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內,我們橫向梳理出眾多有影響力的畫家和藝術作品在這一時期對“美術片”的直接參與或間接影響。
挖掘“美術”作品對美術片的影響,雖然關照了美術片形式語言的建構,但它只能對美術片的風格與技術工藝的變化作出一定的梳理。卻無法體現(xiàn)它的“動態(tài)”屬性,而這恰恰是讀解美術片作為早期中國動畫類兼容跨界的關鍵所在。這也是我在此次展覽里最看重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展陳手段中體現(xiàn)美術片的動態(tài)屬性?圍繞動畫創(chuàng)作思路,帶著腦中所浮現(xiàn)的關鍵詞“幀”“秒”“運動規(guī)律”等,我再度將目光投入了對于美術片電影范疇的探索與解讀。我認為:中國美術片早期以電影為載體,做具有民族特色的實踐有著一定的藝術先鋒性,但對“美術”的極端追求,又犧牲了美術片視聽語言的整體性。在視聽媒介與文化傳播異常發(fā)達的今天,在美術館的語境中策劃一場聚焦美術片的展覽,引導觀眾欣賞經典美術片彼時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意識到形成它們的時代特色與技術局限,就成為我策展的主要工作方向。
經過上述思路的碰撞,我將美術片以文獻形式的展出確定為展覽的首選思路。如果做一場主要以放映美術片為內容的展覽,并不有助于我們將美術片作為一種視覺文化現(xiàn)象,置于當下文化、審美、技術的轉變現(xiàn)場做深入的探討。我關注的是一系列“差異化”現(xiàn)象的問題,而文獻本身就有著多維度解讀空間,因此我將美術作品“文獻化”配合文本、照片及手稿作為經典美術片的解讀文獻,那么經典美術片也將整體“文獻化”作為支撐展覽的重要“素材”。這樣,“文獻”展即包含著作品本身,也構建了新的策劃與觀察視角。
二、結構的劃分
在敘事思路上,從理論梳理到結合陳列館的空間條件,我將展覽劃分為“美術片時代”與“新美術片時代”兩個部分?!懊佬g片時代”以兩個章節(jié)進行闡述,分為“青綠山水趣何長”(美術)、“寓出東方舊曾諳”(故事)?!靶旅佬g片時代”以“長風破浪會有時”(傳承)作為獨立章節(jié)。
“美術”是美術片民族化實踐最直觀的視覺語言,美術館的藏品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根據美術片豐富的美術樣式,將其又細分為“水墨單元”“剪紙單元”“皮影單元”和“年畫單元”。
“故事”所蘊含的正是它作為電影所承載的內容,也是其價值觀的體現(xiàn)。“美術片”選題更強調一種中國情調與教化為本的特點,即便是虛幻的故事也包含著嚴謹的邏輯。而這故事的源泉則是中國古典名著的改編或是民間寓言典故的挖掘。鑒于題材上的特征,我又將該部分劃分為“中國古典神話”“民間寓言典故”兩部分。嘗試將從故事到動畫的過程予以展示,以文獻來支撐。
“傳承”呈現(xiàn)今天我們再看美術片的意義。隨著媒介方式的更迭、藝術形式的多元變化,傳統(tǒng)“美術片”的時代一去不返。但美術片基于本土文化生發(fā)的民族化實踐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當下,雖然仍有優(yōu)秀的動畫者在踐行與堅守著,美與文的結合不曾間斷、傳統(tǒng)文脈的敬意猶在,但在看似媒介多元化的今天卻少了些許對應的傳播語境。每個時代均有其宏觀背景優(yōu)勢也有著所處時代的困惑,如何面對堅守與轉型,這也是最后“新美術片”這一章節(jié)的意義所在。
三、章節(jié)的實施
在經過理論的梳理后,圍繞著三個章節(jié)的結構思路,我開始著手于從文本到現(xiàn)場的實施工作。第一章節(jié)“青綠山水趣何長”,內容構建通過“美術”與“電影”進行對比展示。一個作為靜態(tài)美學、一個作為互動美學,在二者的銜接上穿插對應的海報劇照,這樣既起到過渡效果又增強了靜觀部分的對比。展覽動線上,我采用編年體的方式,將每部影片作為獨立板塊進行排列。如“水墨單元”,我從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1961)排列至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山水情》(1988)。每部影片以獨立板塊存在,構建序列為:文字(作品信息、創(chuàng)作背景、畫家介入的方式、獲獎記錄)、美術作品(對該影片有影響關系的畫家作品)、劇照(與現(xiàn)有美術作品形式呼應的劇照)、影片。
江蘇省美術館現(xiàn)有藏品僅僅為第一章節(jié)美術部分提供了一個可參照的梳理思路,這種編年體的梳理與劇照相呼應的作品拓展需要更多的美術作品進行支撐。由此我展開了向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老舍紀念館等多家地域上有收藏關聯(lián)的單位,圍繞我所設定的時間、人物、主題進行協(xié)查藏品的工作,也將這部分內容得以充實。
第二章節(jié)“寓出東方舊曾諳”,這部分以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為藍本,通過文獻進行美術片轉化的過程。同樣將每部影片作為獨立的板塊,根據故事類型進行分類,以突出美術片的情節(jié)敘事和題材的思想。序列上以創(chuàng)作時間兼顧人物關系進行排列,在文字及文獻內容的選擇上有所著重。構建方式為:文字(作品信息、題材出處、故事內容)、文獻(書籍、分鏡臺本、角色設計稿、原畫背景稿、幕后照片)、影片。
早期美術片的文本題材、故事內容均能找到相應的文學原型,而這種文本的改編在美術片中卻不覺死板,充滿生趣。原型的提煉恰恰反映了早期藝術家的靈活變通,也是美術片故事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在。因此,除美術片本身的題材敘述外,這部分我置入了兩個節(jié)點,“拓荒之路”與“賽璐璐空間”,從美術片題材敘述者及美術片原生載體兩個角度出發(fā),拓展出關于故事的“故事”。
“拓荒之路”以從南京走出的萬氏兄弟為起點,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江蘇籍動畫導演的藝術歷程為軸線,分為“萬氏兄弟”與“江蘇籍動畫導演”兩個細分單元。根據對萬氏兄弟童年的民俗藝術熏陶、工作后的文化環(huán)境、所創(chuàng)造的中國動畫領域多個“第一”進行相應的刻畫。作為呼應,在文獻方面,以剪紙(童年藝術啟蒙)、速寫紙本(西風漸近的藝術影響)、工作照(動畫創(chuàng)作之路)及集體創(chuàng)作的《大鬧畫室》《駱駝獻舞》《鐵扇公主》的相關分鏡、角色設計的手稿原件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邏輯關系進行展示?!敖K籍動畫導演”是從地域文化角度出發(fā),江蘇籍藝術家占據了早期美術片創(chuàng)作的半壁江山,是美術片創(chuàng)作的主力軍。基于江蘇省美術館對于江蘇籍藝術家關注的社會職責,我們展示了11位具有影響力的江蘇籍著名美術片導演,按人物出生年代順序,以人物與代表作劇照呼應的方式進行展示。
這部分的文獻支撐也得到了多方的支持。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展覽提供了100多張文本、圖像資料及10多部影片的相關授權,這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近些年來,在藏品對外借展與影片授權上,體量最大的一次對外支持。杭州、南京等地藏家提供了相關的萬氏兄弟手稿及賽璐璐片原件等展品資料,我們根據展覽的敘事結構進行了提煉與篩選。
經典美術片的藝術審美及技術手法無法平行于這個時代的“商業(yè)動畫”,至于如今我們再看美術片的意義,我設在了第三章節(jié)“長風破浪繪有時”當中,提出“新美術片”的概念。這部分向各大美術院校動畫專業(yè)發(fā)出了作品征集需求,征稿要求推薦作品需具有經典美術片的“民族性”內涵、有現(xiàn)代審美意趣及視聽語境、征集前已完成的作品(保障作品創(chuàng)作的自發(fā)性,非為展覽而刻意命題式創(chuàng)作)3個條件。在推薦的60多部作品當中,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上述要求為評判,篩選出18部影片,與經典美術片一起,分為兩個觀影區(qū),進行對比展映。
配合展覽,我們也籌備了一系列活動:第三單元展映作品每兩周就會更換一次、每月不同的美術片專家講座、國際博物館日的美術片夜場放映、“光影里的東方故事——美術片主題沙龍”等,讓美術片在流動的3個月展期內能夠持續(xù)地釋放能量。
2020年是萬氏兄弟120周年誕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這部中國動畫的巔峰之為主題,將視覺元素貫穿在了相關紀念活動之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淀,如今再看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畫面依然妙趣橫生,作為主角的孫悟空形象也已然成為當下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哪吒鬧?!贰毒派埂贰逗J兄弟》《黑貓警長》等600多個美術片形象也都不斷地被一次次被消費與傳播。在當下,美術片某些元素上的成功與創(chuàng)作上的衰退,呈現(xiàn)出一種巨大反差,這種差異現(xiàn)象就有著文脈尋蹤與實踐引導的現(xiàn)實意義,也正是本次展覽的策劃初衷,在這差異之間建立一個新的角度,從文本到“文獻”構建一場經典與現(xiàn)代的對話,同時也是對美術片的一次回溯與致敬。
注釋:
[1]該展是“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