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丁楊
摘? 要:本文意在從師生教與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師生共建在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有效應用,從教師素養(yǎng)提升,注重學生差異,體驗激發(fā)興趣,建立師生關系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助推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有效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音樂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欣賞;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出自《禮記·學記》,意為教與學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教育部關于義務教育音樂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出“以人為本”,意在以學生發(fā)展,教師提升為本,全面高效有針對性地提升欣賞課堂質量。課堂欣賞活動成為有效架起師生教學相長的橋梁,給音樂課堂注入活力,本文意在從師生教與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師生共建在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有效應用,具體做法如下:
一、提升教師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過程
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靈活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保證學生高效良性學習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在遵循音樂課程基本理念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準確理解教材,并在課堂中依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改變教學內容和方式。在《梁山伯與祝英臺》欣賞課中,全曲較長,一節(jié)課難以完整欣賞,教師要將欣賞教學與實踐活動有重點地結合,如愛情主題的歌唱學習,第二部分抗婚中分辨樂器代表的人物特征,再現(xiàn)部的情感體驗等,實時進行適度調節(jié),以確保學生能夠完整欣賞全曲。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是生成欣賞課堂的必要條件,作為教師應不斷自我更新與提升,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豐富和完善音樂欣賞課堂的教學方法,賦予教材新的理解,積極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進行資源再造與提升,把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融為一體,大膽創(chuàng)新課堂內容與形式,最大限度地把音樂的藝術魅力表現(xiàn)出來,繼而感染學生共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塞爾維亞理發(fā)師》的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新地運用聲部疊加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初步體會多聲部;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為主題二旋律編寫二聲部,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力,切身感受多聲部的產(chǎn)生與運用。
巧用信息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時當代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多媒體融合于課堂當中,在音樂課堂上創(chuàng)造有趣和高效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受并參與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融合的課程內容,體驗信息技術給課程內容帶來的新鮮變化,讓學生在玩中學,創(chuàng)造有成效的多媒體音樂教學。在《豐收鑼鼓》欣賞教學中,教師就運用了多媒體游戲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完成民族樂器知識匹配的教學。
二、注重學生差異,提升教學質量
“分層”目標。鑒于音樂素養(yǎng)的懸殊,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合理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教學任務,做到以有效提升學科興趣為前提,面向大部分學生,并兼顧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普及和分層次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簡單易達到的目標中增強自信,在分層教學中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投其所好”。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剡x擇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影視作品輔助教學更易于學生接受,在欣賞作品同時加以講解分析,從學生熟知的領域入手,讓音樂知識“潤物細無聲”。教師在課堂中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幫助學生提升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才是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重點。
“取長補短”。在課堂中建立互動交流機制,將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的自主探究、交流評價中,相互取長補短,在拉近學生距離的同時,從不同角度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學習。
三、體驗激發(fā)興趣,鼓勵自主探究
感悟式體驗。藝術來源于生活,陶行知老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提倡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學習。在上單元課程《溫馨家園》之前,教師邀請學生收集自己家鄉(xiāng)或住家附近的音像、圖片、地方音樂等,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在上課時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學習,讓學生在采集資料與分享的同時了解家鄉(xiāng)文化,了解家鄉(xiāng)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家國主義情懷,豐富情感體驗。
探究式體驗。探究式體驗在欣賞課程中的應用,重新定義了欣賞課中的教與學,也顛覆了教師在傳統(tǒng)授課中主導型地位,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主能動性。在欣賞課《懷古(塤與樂隊)》教授過程中,教師在課程新授部分對比分析樂器塤與陶笛的異同,加深學生對樂器構造和形成的印象,在拓展部分,教師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次性紙杯,并動手制作簡易樂器——陶笛,設計不同陶笛的形狀,在紙杯上挖出音孔,并能夠在音孔上演奏出所學的樂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收獲課堂中的驚喜。
四、建立師生關系,搭建交流平臺
平等感。不論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平等,搭建一個師生交流的平臺,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在互相了解中增進學生的信任感,創(chuàng)造師生平等的優(yōu)良環(huán)境。
親近感。在課堂中采用學生喜歡的語言方式與他們溝通,采用簡潔幽默的教學用語,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避免由于年齡和認知的差異在教師教與學生學中產(chǎn)生用語上的代溝。
互動感。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教師巧妙借助課堂提問增加師生互動,在問與答中循序漸進,調動課堂積極性的同時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尊重感。在“學”上尊重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做學生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自我成長,自知自覺的價值。
初中音樂課程始終要落實“以人為本”,師生在教學實踐與互動交流中用心去感受、體驗、共悟以獲得自身感受,要把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欣賞中發(fā)現(xiàn)、于實踐中學習、于互動中增智、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真正感悟音樂的魅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師生教學相長,共筑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王鳳云.引導探究教學讓音樂課堂彰顯生本活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期刊.2018-05-11
[2]施鑒鑫.基于"聯(lián)覺體驗"的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研究——以欣賞課《乒乓變奏曲》教學為例[J].2019-09-25
[3]陶行知.生活教育[M].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34-63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基于中考新政的初中音樂素質測評實踐及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XB1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