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秀娜
【案例摘要】
2017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強教與學全過程的數據采集和效果分析”,“通過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以學生為中心,以多樣化、情境化為導向,重構教學活動空間”。本文以我校公共基礎課英語為例,對學生的學習空間、時間進行規(guī)劃,構建了以學習通為平臺的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課后拓展為核心的“三課四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加以實施,以實際案例說明具體教學過程,促成“傳統(tǒng)課堂”向“創(chuàng)新課堂”轉變,為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教”與“學”模式并突出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所有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取得成就感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進而實現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案例背景】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在義務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學校課堂作為培養(yǎng)的主陣地,受傳統(tǒng)觀念和教學模式以及一成不變的教材和資源等因素的影響,課堂上學生出現了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易走神甚至還產生了想要放棄學習的念頭等問題;與基礎教育的學生相比,學生基本不會在課前自發(fā)預習,但他們面對升學和就業(yè)壓力,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候,老師能夠及時給予幫助;課堂上學生在完成某一項任務或小有進步時,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他們喜歡并愿意與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任務,取得學習的成就感,提升了語言交際意愿。
【教學模式】
筆者通過三年時間的探索,嘗試以學習通平臺為媒介鏈接平時的教與學的混合學習模式,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讀英語教學實際問題、難點問題,并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總結運用于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的“三課四步”混合教學模式。本教學模式脫胎于金陵老師的微課程教學法。“三課四步”中的“三課”指課前線上自主學習、課中線下探究學習內化知識、課后線上拓展學習三個學習階段?!八牟健笔侵刚n中線下學習時分為課始檢測、進階提升、協(xié)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四個步驟。教學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教學應用】
一、模擬運用——以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為例
1.課程建設
教師下載“學習通”注冊教師賬號 進入“個人空間” 創(chuàng)建課程 創(chuàng)建班級
同時指導學生從應用商店下載“學習通”app并注冊學生賬號加入授課班級
2.課前線上自主學習
1)教師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 ,制作配套視頻
a.教師修內功
認真研讀教材,了解教材的優(yōu)缺點,跟單元之間的關系;確定新課標與教材對學生的要求;提煉出學生應達到的目標。
b.搭建學習腳手架
教師確定學生每一章節(jié)應該掌握的知識含量的同時也就確定了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的達成目標,并設計步驟和方法搭成學習腳手架,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完成課前任務,并達到目標。
比如:學生要用英語完成一次購買衣服的過程,掌握以下步驟:
衣服的種類、顏色、型號和支付的英文表達
購買衣服的常用英語句型
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
教師設計完腳手架,并制作相應的配套資源---微課或其他資源已供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要求。
2)教師通過“學習通”軟件“章節(jié)任務”發(fā)布自主學習任務單和學習配套資源,學生自由分配時間,在線預覽自主學習任務單,明確自己的達成目標,點擊觀看配套資源并完成線上自主學習。
3)學習診斷
通過學習通給出的數據,以及學生提出的困惑,教師了解學生的特點、優(yōu)勢和偏差等,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依據。
3.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
1)課始檢測
教師通過“學習通”app 中的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中存在的困惑以及教師診斷出的問題,來設計課始檢測。比如線下游戲“pass a word”或“頭腦風暴”用來檢測學生新單詞的掌握情況,并將成績記錄到“學習通”,而不是通過聽寫來完成。課始檢測的主要目的不是查漏補缺,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體驗成就感。
2)進階作業(yè)
依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讓學生嘗試解決有可能解決的極限意義的問題,利用“進階作業(yè)”為學生提供“腳手架”,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為后面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3)協(xié)作探究
在協(xié)作探究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給出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經驗背景下,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信息,并與同學廣泛交流共享,引發(fā)頭腦風暴,通過寫作探究最終形成作品。
如在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Let’s do some shopping”聽說課中筆者為學生設定了學生平時去萬博購物的情境,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學生綜合運用課前自主任務單所掌握的購物知識點“詢問價格”“詢問顏色”“詢問支付方式”等知識,完成一次購物之旅的情境表演。
每小組設一名“攝像”—用手機記錄自己小組的情景劇,并上傳至“學習通”---“小組任務”;一名“劇務”—準備道具;一名“編劇”---負責記錄大家的靈光閃現;一名“導演”—負責全面工作。
期間教師是“總導演”“總設計”的角色,在各個“情景劇”小組穿梭,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歸納問題,為之后的教學提供充足的實踐經驗。
4)成果展示
各小組將自己小組排練的情景劇,比如讀寫課,最終的成果展示是寫好的作文依次展示給大家,各小組闡述自己的觀點,根據事先制定的《情景劇評價標準》(如圖)評價其他小組的情景劇并闡釋原因。
4.課后線上拓展
通過分析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查漏補缺,并通過學習通平臺再次推送課后拓展資源,最后通過學習通的多層評價功能對各組的作品進行評價打分,評出優(yōu)秀作品。
5.過程性評價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閉環(huán)控制需要在傳統(tǒng)教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因此混合課堂既保留了原有傳統(tǒng)課堂的終結性評價,又增加了學生線上線下參與所有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學習評價包括學習通數據和期末試卷成績,學習通數據包括課堂報告、學情統(tǒng)計和成績統(tǒng)計三個方面。課堂報告包括學生參與課堂隨堂測、問卷、分組任務以及線下游戲等情況的統(tǒng)計;學情統(tǒng)計是學生在完成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后拓展方面的統(tǒng)計。其中課前自主學習包括觀看視頻時長、章節(jié)測驗、章節(jié)學習、考試、作業(yè)等學生如(圖4);學習時間指的是學生訪問次數、學習微課視頻與文字材料的時長;三項評價指標通過教學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和數據記錄,由平臺自動統(tǒng)計并導出結果。學期末按2:3:5的比例,確定學生獲得的相應分數。如對于英語基礎模塊課程的期末成績,筆者通過學習通“統(tǒng)計”的“課程成績”模塊,將每個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時間、學習行為、測試結果導出,直接生成過程性學習報告,作為學生綜合成績評價的資料。如圖2
課堂報告 學情統(tǒng)計 成績統(tǒng)計
二、小結
“三課四步” 教學模式的靈魂在于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這關系到線上和線下的順利過渡和銜接,它不是簡單的預習和做練習,而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學生明確自己的課前任務的達成目標,通過教師給出的配套資源及建議的學習方法完成課前學習。其核心在于線下“四步”,重點是創(chuàng)新,學生來內化知識是精髓,主要是通過檢測、進階、探究、展示再質疑闡釋來完成。語文、英語、信息技術等學科可以變通為創(chuàng)作,比如英語學習的最終成果可以通過情景劇表演來實現和展示出來的。
【教學效果】
在“三課四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及小組合作的形式下,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概念性、記憶型知識的學習習慣,全部學生均已開展線上自學、互動交流和答疑解惑并主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問題的制造者,側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主動開展協(xié)作探究,激發(fā)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克服了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易走神等問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實現了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教學成果】
團隊中在研究探索“三課四步”的過程中發(fā)表校級教學手記10余篇,省級刊物1篇。學生在此教學模式中逐步提升了學習成績并感受到了小組協(xié)作的樂趣,積極進行學習成果的展演。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中師生共勉,共同進步,教與學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學習本該是快樂的海洋,凡是有快樂的地方就會有希望。
【獲獎情況】
以教研活動、教學研討、公開課、優(yōu)質課、信息化教學大賽等為平臺提升教師教學信息化素養(yǎng)和能力。2017年6月至今團隊中共有1人獲得市級榮譽稱號,3人次在信息化教學比賽中獲獎,其中,省級一等獎4人,市級二等獎7人。
【推廣情況】
目前全校43 個班級2000余學生全部開通了學習通賬號,200余教師也開通了學習通賬號并建課,通過三年的建設,建課教師涵蓋了公共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共計30個。
通過校本研訓、主題式培訓、主題沙龍等形式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引領教師信息化交流和學習的熱潮。
通過培養(yǎng),部分教師走出校門,參加省、市、縣的經驗介紹和案例分享,共計6次。其中一人在河北省語指委會議上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