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倫理學是一門以“道德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人文學科,其探討的基本問題始終為“義”與“利”的關(guān)系問題,孔子在《論語·里仁》中提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倫理圖式在政治、經(jīng)濟、教育、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斷演化,多具有教化意義,“五子登科”題材就是很好的教育示范圖式。常見的“五子登科”題材以人物刻畫為主,慣以視覺敘事的形式展開,該題材包含的“五子奪魁”與“教五子”兩種倫理圖式最為盛行。民間繡品所塑造的圖式藝術(shù)從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動物、植物、器物、人物、文字、建筑、幾何形等。民俗文化中通過隱喻或轉(zhuǎn)喻來傳達信息的方式較為常見,既能點明民眾心中所求而又不顯得露骨。比如,繡品中常用梅、蘭、竹、菊來表現(xiàn)君子的高風亮節(jié),將植物的傲、幽、堅、淡的特性與君子應具備的品格相類比,通過隱喻形成了最初的視覺樣式。繡娘們根據(jù)不同題材的圖形范式,從這個系統(tǒng)中選出合適的視覺元素,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形成滿足不同買主喜好的繡品。
“五子登科”是一則圍繞儒家倫理思想展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間傳說,相傳五代后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自負勇武,在鄉(xiāng)里專橫跋扈,年過三十仍無子嗣,常祭先祖請求賜福。一天傍晚,在睡夢里夢見其去世的祖父斥責他道:“你之所以沒有子嗣,是因為你作孽太多恐壽數(shù)將近,若好好休養(yǎng)德行,或許還有轉(zhuǎn)機?!眽粜押螅]禹鈞痛改前非,廣施善行。數(shù)年后,他的妻子為他生了五個兒子,個個聰明伶俐、品學兼優(yōu),長大后相繼登科及第,一時傳為美談,故稱“五子登科”。“登科”與“中舉”有著天壤之別,“中舉”只是地方考試獲中,而“登科”意味著獲得官階、享有俸祿,如同金榜題名,無上榮耀。多數(shù)民眾將“登科”作為祈福愿景,可見“五子登科”題材寓意的分量,同時期該題材的繡品數(shù)量與日俱增。五子登科后來成為漢族傳統(tǒng)吉祥圖案,寄托了普通家庭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的愿景。
第十一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shù)節(jié)“絲路乾坤”明清織繡藝術(shù)精品展中的清代刺繡作品《五子登科》(如圖1 所示)為紅底刺繡掛帳,描繪了五個孩子登科的吉祥畫面。掛賬中五子動態(tài)各異,神態(tài)生動。大兒頭戴帽冠,身穿蟒袍,顯示剛剛登科及第,右手托一爵帽,左手順勢指引。其弟弟們或手捧寶瓶,插牡丹富貴;或肩扛桂枝,寓意蟾宮折桂;或手托官印,或緊緊依偎,表達了登科及第后全家喜悅的場景,極具民俗趣味。
圖1 清《五子登科》
“五子奪魁”,不是指竇氏五子,而是來自“五經(jīng)魁”一說。明朝科舉考試科目為儒家典籍《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的一科,各科第一名稱為“五經(jīng)之魁”。“五子奪魁”圖式為大兒子手舉“盔帽”,四個小兒子開心地爭搶,稱為“五子奪魁”,“盔”因與“魁”同音,亦為科舉吉祥物。
清華大學“絲繡擷英”織繡展藏珍中的《天藍緞地平針繡五子奪魁肚兜》(如圖2 所示)繡品長60 厘米,寬51 厘米。繡有童子五人,一大四小,分上、下兩層,大者手擎一盔,四童子舉臂相爭,意在奪盔?!翱迸c“魁”諧音因此構(gòu)成“五子奪魁”。圖中尚有五只翩飛的蝙蝠,可看作“五福自天來”;下層有蝙蝠、鹿、靈芝,可謂“福祿壽”;左右有牡丹、菊花,可謂“富貴干秋”。該繡品為肚兜,又稱兜肚,掛系胸前用于遮護胸腹的貼身小衣,以其為刺繡載體,隱含了民眾濃厚的祈福納吉心理。
圖2 《天藍緞地平針繡五子奪魁肚兜》
清華大學“絲繡擷英”織繡展藏珍中的清代《白緞地平針盤金繡教五子扇套》(如圖3 所示),長32.5 厘米,寬6 厘米。這件扇套以精細的平針和盤金繡塑造了公雞、母雞和五只小雞?!敖涛遄印鳖}材,源于五代后周漁陽人竇禹鈞,字燕山,曾建義塾,延請名儒以教貧士,藏書極富。育五子,名儀、儼、侃、偁、僖,相繼登科,號為“竇氏五龍”。
圖3 清《白緞地平針盤金繡教五子扇套》
“教五子”倫理圖式為一只雄雞和五只雛雞的紋圖,常應用于繡品、畫稿、家具、什器等。一只威風凜凜的大公雞立于巢上,正張嘴召喚巢邊的五只小雞雛,此景稱為“叫子登窠”諧音“教子登科”,“窠”與“科”同音,為昆蟲鳥獸的巢穴,加之雞的頭頂有“冠”,又與“官”同音,故賦“加官”之意,寓意五子皆升顯官。與之相關(guān)的雞,為五德俱全的德禽。雞冠示“文”,雞足距示“武”,敢斗示“勇”,有食相喚示“仁”,守夜不失時示“信”。雞為鳴禽,“叫”和“教”同音同聲,有“五子登科”之寓意。民間認為雞是能帶來好兆頭的吉祥家禽。相傳四川省大足縣人江宏道赴京趕考,臨走那天清晨,家中母雞忽然發(fā)出雄雞唱曉的長鳴,以為“牝雞司晨”乃不祥之兆,一旁的母親解釋道:“母雞忽作公雞叫,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你此次科舉必然高中,一鳴沖天?!惫黄淙唬甑赖沁M士第,“母雞啼鳴,兆應登科”的說法從此廣為流傳?!肮迸c“功”同音,“鳴”與“名”同音,以鳴叫的公雞與享有“富貴花”美譽的牡丹花組稱“功名富貴”也稱“富貴功名”,都成為了民間喜聞樂見的“祿”崇拜圖式。因雞守夜,故也廣泛應用在建筑中。五個童子捧著繪蝙蝠的花瓶稱“五子平安”,祝賀兄弟和睦又都有榮譽為“棣萼連輝”,繪海棠花的紋圖即此意。
因諧音而起,于寓意而續(xù),可以說民俗文化成就了民間刺繡。從繡品上看,在同時期文化背景下民眾祈福心理存在相同的文化傾向。本文以竇禹鈞的五子為人物主線,以“五子登科”“五子奪魁”“教五子”倫理圖式為剖析點,結(jié)合清華大學“絲繡擷英”織繡展藏珍中的繡品《天藍緞地平針繡五子奪魁肚兜》《白緞地平針盤金繡教五子扇套》與第十一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shù)節(jié)“絲路乾坤”明清織繡藝術(shù)精品展中的清代刺繡作品《五子登科》,進行了民俗內(nèi)涵與特征分析,旨在挖掘繡品圖式背后的心理機制。當前我們正處在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大背景下。而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元的,相互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相互影響。只有將傳統(tǒng)文化及其載體更細致地解讀,才能幫助人們建構(gòu)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正向價值觀念,創(chuàng)造當代人眼中討喜的民俗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從而更好地引領(lǐng)當代人的審美取向,也為民俗文化的傳承盡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