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敏鈺
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還能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尤其現(xiàn)代社會,合作顯得更為重要,僅靠個人的苦思冥想就想成功,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合作學習也成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也不例外。
一、合作學習的優(yōu)越性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合作學習小組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前提,再針對各小組之間存在學習程度差異較大的情況加以調(diào)整,使各小組的優(yōu)生、中等生、后進生合理搭配,學生程度達到基本平衡。在學習任務下達后,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合作。
(2)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責任感及對同伴學習進展的關心。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更多地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過程與行為,以及在整個過程和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專業(yè)水平及其發(fā)揮狀況,而忽略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和情緒狀態(tài)。在合作性科學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旁聽(觀)、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而促成他們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3)能為學生提供輕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合作性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更為寬松,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更為廣闊,另外,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探究科學的奧秘,提高了學習興趣,通過滿足學生的各種內(nèi)在需要激勵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并能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但我也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在實際的教學運用中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可以看到在實際的活動中有的小組往往目標不明,不知從何做起,從何說起;有的小組優(yōu)秀學生包辦了全部工作和學習任務,后進生只有旁聽旁觀的份;有的小組效率很低,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總無法完成任務;有的小組由于意見不統(tǒng)一使活動無法繼續(xù)下去,還有的小組甚至會討論些與課堂無關的問題。究起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①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合作學習這種學習形式,僅僅把它看作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手段,使之流于形式;②合作學習的形式單一使學生不感興趣;③沒有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如什么時候,什么樣的問題最需要合作,對于該問題的合作需要多少時間;④缺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估。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1)科學地分組分工。分組為學生合作提供前提,同時分組還有利于組與組之間開展競賽,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要能夠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中,在組內(nèi)先選出一名組長。為了避免少數(shù)優(yōu)等生主宰整個小組,在組織合作學習時,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如“記錄員”、“材料員”、“匯報員”等。采取輪換制,可以定時間輪換,也可以根據(jù)學習任務的不同不定期地輪換。
(2)科學地指導合作學習??茖W教學中,觀察,實驗,思考的活動比較多,這些活動大多需要分組,分工合作來完成。如果合作前不教給學生恰當?shù)姆椒?,學生就會各做各的一團糟。
對教師來說:合作前,要求小組中同學問確定目標,明確分工,分步實施;合作時,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并實踐,讓他們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合作后,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認識到人多力量大,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并對下次合作產(chǎn)生新的向往。
對于學生來說:①要學會傾聽,不隨便插嘴打斷,努力聽懂別人的發(fā)言;②學會發(fā)言,要學會獨立思考并圍繞中心話題發(fā)言,看法要有理有據(jù),語言要清晰,對別人提出的質(zhì)疑,要耐心解釋;③學會幫助,幫助他人要熱情耐心,要善于啟發(fā)他人思考。
(3)充足的時間保證合作學習。保證時間,開放空間,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因此,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fā)揮。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4)提供充分的有結構的教學材料。提早地布置好學生需準備的材料;充分地準備好針對主題或問題的有關的實驗器材、學具、圖片等,要讓合作學習活動成為“有米之炊”。
(5)合理的評價。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研究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所以,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小組研究互作中行為表現(xiàn)、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tài)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于激勵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刹捎每陬^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fā)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fā)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從而提高研究的積極性。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感情交流,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正如蘇霍母林斯基所說的:“正像空氣對于健康一樣,自由時間對于學生是必不可少……自由時問是豐富學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條件?!闭n堂教學不是一對一的對白,而是立體式,多層次的學習空間。只要我們在科學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累,相信,合作學習必將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產(chǎn)生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