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張鳳真,徐園園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核醫(yī)學科,2.影像中心,河南 商丘 476100)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以下簡稱甲亢)是臨床較為常見的高代謝性內分泌疾病,由于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及交感神經(jīng)興奮[1-2]。患者臨床表現(xiàn)較為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消瘦、心悸、畏熱、多汗、多食等癥狀,多數(shù)患者還會同時伴有突眼、眼瞼水腫、視力減退等癥狀。目前臨床針對該疾病主要是通過藥物控制甲狀腺激素合成與分泌,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3-4]。近年來小劑量碘131 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甲亢在臨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并受到了醫(yī)師的高度關注,本研究著重探討小劑量碘與甲巰咪唑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7 例甲亢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3 例和觀察組44 例。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齡21~48 歲,平均(35.0±3.5 歲);病程2~12 個月,平均(8.3±1.2個月)。觀察組男性25 例,女性19 例;年齡22~49 歲,平均(35.4±3.8 歲);病程2~14 個月,平均(8.4±1.3)個月。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5-6];②均為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前未接受過任何治療。排除標準:①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復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②近期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圍生期D 類似物或服用過鈣片;③風濕性關節(jié)炎;④皮質醇增多;⑤骨髓瘤疾病;⑥合并嚴重心、腎功能障礙;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給予甲巰咪唑進行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小劑量碘131治療。
87 例甲亢患者入院后接受甲巰咪唑進行治療,用藥方法:15 mg/次,2 次/d 口服。部分重型甲亢患者可以采取β 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給予小劑量碘131 治療。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計算出所需劑量,結果得出患者給藥劑量約為95~145 MBq,平均(124.49±21.20)MBq。開始治療后1 次口服,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7-8]。
①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臨床療效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100%-無效率。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甲狀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總甲狀腺素(TT4)、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RAb)、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FT4 正常值9.11~25.47 pmol/L,F(xiàn)T3 正常值3.19~9.15 pmol/L,TSH 正常值0.3~0.50 μIU/mL,TRAb 正常值<15 u/L,TPOAb 正常值<40 IU/mL。FT3、FT4 及TPOAb 使用放射免疫法測定,TSH 采用免疫放射法測定,TRAb 采用化學發(fā)光測定。測定方法均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血清指標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血漿骨鈣素(BGP)及堿性磷酸酶(AKP)。④比較兩組治療后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甲減及胃腸道不適。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5,P=0.040)。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情況 [n(%)]
兩組治療前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SOD、GSH-Px水平高于對照組,而BGP、AK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小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66、0.398,P=0.381、0.528)。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目前,抗甲狀腺藥物是目前臨床治療甲亢的主要藥物,但有研究結果表明,抗甲狀腺藥物不僅治療時間長,而且不良反應較多,患者治療后復發(fā)率非常高,容易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9]。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碘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具有效果顯著、起效迅速、不良反應低等優(yōu)點。當?shù)?31 攝入人體后會有效破壞患者甲狀腺組織,使得甲狀腺激素合成量減少,從而起到較高的治療作用,但是如果大劑量使用碘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風險。因此有學者提出,采取小劑量碘聯(lián)合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10-11]。
小劑量碘給藥后能夠讓甲狀腺濾泡細胞在生理、化學、生物學的作用下逐漸凋亡,而且非常規(guī)劑量下β 射線直接將細胞殺滅,因此不會出現(xiàn)大量甲狀腺激素突然釋放導致引起的甲狀腺危象,使得甲狀腺組織被破壞。甲巰咪唑屬于常見的抗甲狀腺藥物,通過抑制甲狀腺細胞過氧化酶系統(tǒng)、離子碘氧化,使得甲狀腺活性碘含量下降,阻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甲狀腺素的合成,從而達到抗甲狀腺的目的[12-13]。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比較有差異;觀察組治療后甲狀腺激素水平達到正常值范圍內,且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觀察組血清指標較對照組呈較大差異,比較亦有差異,與陳茹芬等[13]報道的結果一致。對照組單純應用甲巰咪唑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取小劑量碘131 聯(lián)用,結果顯示觀察組骨代謝及甲狀腺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狀況恢復更為理想,CCL22、CXCL10 均有效降低,并對Th1/Th2 細胞失衡具調節(jié)作用。
綜上所述,小劑量碘131 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甲亢患者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與血清指標,且不良反應及復發(fā)率均較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