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歡 王瑞娟 劉建雨 宋春艷 尚曉冬
(1.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 201403;2.農(nóng)業(yè)部應(yīng)用真菌資源與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上海 201403;3.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上海 201403;4.上海市農(nóng)業(yè)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403)
金針菇(Flammulinafiliformis)又稱構(gòu)菌、樸菇、毛柄金錢菌,其蓋滑嫩,菌柄脆,形態(tài)美,口味鮮,具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的食藥兩用菌[1-2],是中國最早實現(xiàn)工廠化生產(chǎn)的食用菌品種,也是歷年來日產(chǎn)和年產(chǎn)數(shù)量最大品種之一,2019年中國金針菇年產(chǎn)量已達到258.96萬t[3]。中國栽培的金針菇主要有黃色和白色兩個品種,黃色品種主要是國內(nèi)品種經(jīng)野生馴化而來,白色品種絕大部分引自日本,目前工廠化所用品種基本以白色品種為主。
金針菇富含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等各種營養(yǎng)成分[4-6],還具有抗腫瘤、提高免疫力、降血脂、抗疲勞等多種藥用保健價值[7-12]。近年來很多學者逐漸認識到食用菌蛋白、氨基酸和肽類物質(zhì)的重要性,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開發(fā)[13-18]。中國黃色金針菇種質(zhì)資源豐富,其所含氨基酸種類齊全,而目前對金針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優(yōu)化工廠化白色主栽品種的栽培模式、提高金針菇產(chǎn)量和改善農(nóng)藝性狀等方面上[19-21],有關(guān)對黃色品種的營養(yǎng)成分和氨基酸研究,以及不同顏色品種之間的對比研究尚未見報道。研究擬以7個黃色和2個白色金針菇品種為研究對象,對其營養(yǎng)成分進行分析評價,以期為金針菇營養(yǎng)評價、開發(fā)利用和營養(yǎng)強化型新品種選育提供理論依據(jù)。
1.1.1 供試材料
供試金針菇菌株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J5128、J6759、J5849和J6284由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其中,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和J5128為黃色品種,J5849和J6284為白色品種。供試材料均于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海工廠進行出菇,采收的成熟子實體鮮品。
1.1.2 試劑與儀器
濃硫酸、濃鹽酸:分析純,茂名市雄大化工有限公司;
茚三酮、檸檬酸鈉、硫酸銅、硼酸、石油醚: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苯酚:分析純,上海沃凱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MS-TS型,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高速粉碎機:QE-50型,浙江屹立工貿(mào)有限公司;
數(shù)顯鼓風干燥箱:GZX-9240MBE型,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shè)備廠;
氨基酸自動分析儀:L-8900型,日立(中國)有限公司;
全自動凱氏定氮儀:Kjeltec8100型,丹麥福斯集團公司;
真空冷凍干燥機:FD5-3T型,美國西盟國際公司。
1.2.1 營養(yǎng)成分分析
(1)灰分含量測定:按GB 5009.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灰分的測定》執(zhí)行。
(2)粗纖維含量測定:按GB 5009.10—2003《植物類食品中粗纖維的測定》執(zhí)行。
(3)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按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執(zhí)行。
(4)脂肪含量測定:按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脂肪的測定》執(zhí)行。
(5)粗多糖含量測定:按NY/T 1676—2008《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測定》執(zhí)行。
(6)還原糖含量測定:按GB/T 5009.8—2008《食品中還原糖含量的測定》執(zhí)行。
(7)礦物質(zhì)含量測定:按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執(zhí)行。
(8)Ge含量測定:按GB 5009.151—2003《食品中鍺的測定》執(zhí)行。
(9)Pb含量測定:按GB 5009.12—2017《食品中鉛的測定》執(zhí)行。
(10)Hg含量測定:按GB 5009.17—2014《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執(zhí)行。
(11)As含量測定:按GB 5009.11—2014《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執(zhí)行。
(12)氨基酸測定:按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執(zhí)行。
1.2.2 蛋白質(zhì)營養(yǎng)價值評價
(1)氨基酸評分:根據(jù)Seligson等[22]的方法,按式(1)計算氨基酸評分(AAS)。
(1)
式中:
SAA——氨基酸評分(AAS);
w1——待評價蛋白中某氨基酸含量,mg/g;
w2——參考蛋白模式中對應(yīng)氨基酸含量,mg/g。
(2)化學評分:根據(jù)FAO[23]的方法。
(2)
SC——化學評分(CS);
w1——待評價蛋白中某一必需氨基酸含量,mg/g;
w2——待評價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總含量,mg/g;
w3——參考蛋白中相應(yīng)必需氨基酸含量,mg/g;
w4——待評價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總含量,mg/g。
(3)氨基酸比值系數(shù)和氨基酸比值系數(shù)分:根據(jù)朱圣陶等[24]的方法計算。
(3)
式中:
CR——氨基酸的比值系數(shù)(RC);
w1——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
w2——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的平均值。
SRCAA=100-ω1×100,
(4)
式中:
SRCAA——氨基酸的比值系數(shù)分(SRCAA);
w1——氨基酸比值系數(shù)的變異系數(shù)。
所有的測定均進行3次平行重復(fù),取平均值。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Origin 2021軟件進行作圖。
2.1.1 灰分和粗纖維含量 由圖1可知,9個品種中,J6933和J6935與J5849的灰分含量差異顯著,其余品種間無顯著差異。9個品種中粗纖維含量在6.7~10.6 g/100 g,比草腐型食用菌含量高[25]。其中,J4137和J6759的粗纖維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
2.1.2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 由圖2可知,9種金針菇子實體營養(yǎng)成分豐富,子實體中所含脂肪含量在1.16~2.31 g/100 g,低于草菇[26]、雙孢蘑菇[25]、姬松茸[26]等草腐型食用菌;粗蛋白含量在15.32~23.81 g/100 g。粗脂肪含量皆偏低,粗蛋白含量較高,屬于低脂高蛋白產(chǎn)品,符合健康飲食需求。其中,J4137、J5128和J6759粗蛋白含量較高;J4137粗脂肪含量較高,J6934中粗脂肪含量較低。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不同金針菇品種間差異顯著(P<0.05)
2.1.3 粗多糖和還原糖含量 由圖3可知,J6933粗多糖含量最高,J5128粗多糖含量最低;J6284中還原糖含量最高,J4137還原糖含量最低。9種金針菇粗多糖含量在1.49~3.77 g/100 g,比草腐型食用菌含量高[26]。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不同金針菇品種間差異顯著(P<0.05)
由表1可知,9種金針菇均檢測出P、Ca、Na、K、Mg、Fe、Zn、Cu、Mn和Se等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其中,K和P含量較其他礦物質(zhì)高,符合現(xiàn)代營養(yǎng)健康飲食的要求。9個品種中,J6933所含K、Ca和Se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J6935所含Mg和Zn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J4137所含Cu和Mn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J5128所含P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所含Mg顯著高于除J6935之外的其他品種(P<0.05);J6759所含Na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J5849所含F(xiàn)e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此外,每個品種均含有Se,而硒能夠促進生長、提高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對降低疾病和癌癥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Pb均未檢出,Ge、Hg、As的含量均遠低于檢測限量指標[27]。
表1 9種金針菇子實體礦物質(zhì)和重金屬含量比較?
2.3.1 不同品種金針菇氨基酸含量比較 由表2可知,9種金針菇所含氨基酸種類齊全,均含有17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在109.35~192.56 mg/g,是一種重要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資源。其中,J5128的總氨基酸含量最高,J6759的次之,J6932的最低。所測17種氨基酸中,含量從高到底依次為谷氨酸(Glu)、蛋氨酸(Met)、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丙氨酸(Ala)、賴氨酸(Lys)、纈氨酸(Val)、蘇氨酸(Thr)、絲氨酸(Ser)、甘氨酸(Gly)、精氨酸(Arg)、苯丙氨酸(Phe)、異亮氨酸(Ile)、脯氨酸(Pro)、酪氨酸(Tyr)、組氨酸(His)、半胱氨酸(Cys)。其中,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53.25%。9個品種中,J5128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J6759的次之,J6932的最低,與總氨基酸含量結(jié)果一致;IAA/TAA值在0.43~0.51,均接近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質(zhì)模式值(0.40);IAA/NIAA值在0.69~1.05,均比理想蛋白質(zhì)標準(0.60)高,其中J5128和J4137的IAA/NIAA值非常接近于0.6,說明金針菇所含有的蛋白質(zhì)可以作為一種優(yōu)質(zhì)蛋白營養(yǎng)來源。
表2 9種金針菇子實體氨基酸含量比較?
2.3.2 必需氨基酸組成分析 由表3可知,9種金針菇品種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總含量在50.27~86.43 mg/g,均高于FAO/WHO模式和雞蛋模式,說明此9種金針菇蛋白質(zhì)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較優(yōu)異蛋白稍有差距,相對而言J6932和J6933的含量與雞蛋模式值最接近。此外,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最高,遠高于FAO/WHO模式和雞蛋模式值;異亮氨酸含量與雞蛋模式值最接近。9種金針菇的賴氨酸含量在6.06~11.34 mg/g,與吳瑩瑩等[28]對市售6種金針菇子實體的檢測結(jié)果一致。人和動物體內(nèi)不能自身合成賴氨酸,必須從食物中獲取,金針菇所含賴氨酸含量較谷物類高,且在加工處理過程中不易被破壞,是人體獲取賴氨酸的良好來源[29-31]。
表3 9種金針菇子實體必需氨基酸組成分析
2.3.3 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評分 由表4可知,J6932中除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之外,其他氨基酸均與評分模式氨基酸組成接近,其中第一限制氨基酸為亮氨酸。此外,除J6284第一限制氨基酸為纈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偏離較大之外,所含必需氨基酸的AAS值均大于100,說明金針菇所含的氨基酸價值高,有利于消化吸收。
表4 9種金針菇子實體必需氨基酸AAS
2.3.4 必需氨基酸的化學評分 由表5可知,除J4137之外的8個金針菇品種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為異亮氨酸,CS值在78.40~99.86。9個金針菇品種的CS值之間無顯著差異,除J6935和J5849所含的蘇氨酸CS值低于100,為第二限制氨基酸之外,所有品種所含的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亮氨酸CS值均遠高于100。
表5 9種金針菇子實體必需氨基酸CS
2.3.5 比值系數(shù)法評價必需氨基酸 由表6可知,9種金針菇除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的RC值,以及J4137的蘇氨酸的RC值大于1(相對過剩)之外,其余皆小于1(相對不足)。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J5128、J6759和J6284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為亮氨酸,J5849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為異亮氨酸。SRCAA值越接近100,表示其蛋白質(zhì)營養(yǎng)價值越高。9種金針菇的SRCAA值在58.60~87.83,平均值為71.21,且均超過了50,說明9種金針菇的蛋白質(zhì)營養(yǎng)價值較高。
表6 9種金針菇子實體必需氨基酸RC和SRCAA
綜合9種金針菇的AAS、CS、RC和SRCAA值,以氨基酸為變量進行樹狀聚類分析,結(jié)果如圖4所示。在歐氏距離為4時,將9種金針菇分為三大類,其中J6932、J6933、J6934、J6935和J6284可歸為一類,J4137、J5128和J6759可歸為一類,J5849與這兩大類有明顯的分離,單獨為一類。聚類圖充分反映出不同金針菇之間的差異性,J6932、J6933、J6934和J6935系列聚為一類,J6284親本之一為黃色品種,因此也聚到同一大類中,J5128、J6759和J4137也為黃色品種,但與J6932系列親緣關(guān)系較遠,在氨基酸含量上存在較大差異,J5849為白色品種,氨基酸含量與黃色品種也存在差異。
圖4 9個金針菇品種的系統(tǒng)聚類分析
9種金針菇均屬低脂高蛋白、低鈉高鉀產(chǎn)品,符合現(xiàn)代營養(yǎng)健康飲食的要求;而且所含氨基酸種類齊全,其中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較高,必需氨基酸均高于FAO/WHO模式和雞蛋模式,且黃色品種與白色品種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明顯差異。金針菇作為具有較高價值的蛋白質(zhì),可根據(jù)需要與其他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的食物互補,提高利用價值。但如何利用現(xiàn)有金針菇品種的營養(yǎng)特征研究開發(fā)出營養(yǎng)強化型品種,尤其是定向選育高氨酸含量的金針菇新品種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