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
【課例主題與觀察要點】本堂課踐行“師之蘊:單元目標貫通的學習課堂”的教學主張,探索“單元目標貫通的史論教讀課堂”。建議從以下幾點觀察課堂:員援課時目標的具體化;圓援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對應性;猿援自主學習的獨立性;源援同伴互助的啟發(fā)性。
【文本解讀與學情分析】
《過秦論》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政論文章。西漢文帝時代,雖然較新建立之初社會經(jīng)濟有所好轉(zhuǎn),但潛伏著嚴重的社會危機。當時,權(quán)貴豪門大量侵吞農(nóng)民土地,使農(nóng)民破產(chǎn)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針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為鞏固西漢政權(quán),賈誼借“過秦”以“規(guī)漢”,主張施行仁政,與民休息。
按照“解讀內(nèi)涵三層次方法”。文章第一層顯性內(nèi)容是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前四段敘述了秦國勢力的崛起、壯大直到統(tǒng)一天下以及秦王朝覆滅的興亡過程,最后一段闡述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本文著重敘述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無道,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第二層隱性意脈是理性的光輝。首先鋪陳歷史,賈誼透過秦國從崛起、壯大以致統(tǒng)一王朝建立的興亡過程表象,探究被忽略的事實真相,推導國家興亡與攻守之勢變化的發(fā)展趨勢;再次對比反差,對看似簡單的事物作深層思考,把事物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中去對比分析、反差深化,比如作者分別對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后亡進行對比,秦與六國、與陳涉以及陳涉與九國之師理性辨別,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最后主客觀形勢不同,強弱、盛衰、難易不同,都從幾方面的對比中顯現(xiàn)出來,水到渠成地得出結(jié)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第三層深層主旨是借“過秦”以“規(guī)漢”。作者總結(jié)秦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意在借古諷今,目的是勸漢文帝與民休息,以穩(wěn)固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
本屆高二年級學生語文基礎較好,在學習本單元前先行學習了《六國論》、《阿房宮賦》,但學生對于理性思辨還不習慣,學生對于史料的興趣遠大于對整體的理解和細節(jié)的領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文體基本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閱讀史論文的能力,立足鋪陳、對比等手法,通過朗讀,理解、分析語句;還要緊緊抓住政論借古諷今的特點,注重理性思辨訓練。
【課時目標與課堂環(huán)節(jié)】
單元目標:
員援疏通文意,劃分層次,探究敘議關系。
圓援品味鋪張,體會對比,體悟論證方法。
猿援知人論世,理性思辨,回到歷史現(xiàn)場。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員援認識史論,明確文體,了解基本知識。(教學重點)
圓援疏通文意,劃分層次,探究敘議關系。(教學重點)
課堂環(huán)節(jié):
一、認識“政論”特點,明確“過秦”文體
政論文一般由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事人物或評經(jīng)史之言,正其謬誤;同學們,歷史上秦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常引以為鑒。那么,賈誼“過秦”目的是什么呢?
(說明:聯(lián)系“史論”特點,引入學習情境,落實課時目標員)
二、梳理“秦亡”過程,探究“政論”觀點
自由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劃分層次,探究敘議關系:
員援第員段秦孝公為秦統(tǒng)一打下了哪些基礎?
預設:淤地利于人和盂野心榆政通虞成果
圓援第圓段總寫敘述了繼孝公后的前三位皇帝怎樣統(tǒng)治國家,效果如何?
預設:
猿援第猿段秦始皇統(tǒng)治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業(yè)績?nèi)绾危款A設:
源援第源段是如何把陳涉和前三段進行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預設:
目的:與前三段形成對比:秦以弱勝強統(tǒng)一天下;而后被陳涉擊潰。原因何在?令人深思。
緣援第緣段是如何將陳涉與九國之師作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預設:
作用:在突出秦亡的原因不在山河,不在陳涉,只能從秦自身去分析。
遠援厘清層次,把握敘議關系
預設:前三段寫秦國從崛起到發(fā)展最后統(tǒng)一天下的“興”的過程,第四段寫秦“亡”,最后一段闡述秦速亡原因。
(說明:以時間為順序,引導學生關注興亡和攻守的變化,梳理文章情節(jié)。落實課時目標圓)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猿援關注鋪陳,品讀對比,感悟論證方法。(教學重點)
源援借古諷今,理性思辨,探討歷史教訓。(教學難點)
課堂環(huán)節(jié):
三、重溫鋪陳史實,體悟多維對比
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試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預設:
(說明:抓住對比論證方法,多角度體悟論證效果。落實課時目標猿)
四、認知“秦亡”教訓,深化“過秦”主旨
預設:
本文著重敘述秦的興亡過程,揭露始皇暴政,最后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速亡原因。作者“過秦”,意在借古諷今,目的是“勸漢”,與民休息,以穩(wěn)固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
(說明:總結(jié)秦亡教訓,點明文章主旨。落實課時目標源)
五、評說“秦過”歷史,提出“過秦”質(zhì)疑
本課探討秦亡的歷史教訓。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結(jié)合所學歷史知識,參考相關資料,嘗試寫一篇短文,對此提出質(zhì)疑或進行辯駁。
預設:
觀點一:濫用武力是主因。
觀點二:濫用民力是主因。
觀點三:驕傲自大是主因。
(說明:激發(fā)學生研習,在理解主旨和積累史料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實踐。鞏固課時目標圓與猿)
【研修體會與課例觀點】
全文讀寫思辨,聚焦政論教學
《過秦論》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政論文章。
自主學習互助合作。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政論”特點,明確“過秦”文體,意在讓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埋下理的伏筆。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第員段秦孝公為秦統(tǒng)一打下了哪些基礎?敘述后世三位皇帝怎樣統(tǒng)治國家,效果如何?秦始皇統(tǒng)治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業(yè)績?nèi)绾??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前三段寫秦國從崛起到發(fā)展最后統(tǒng)一天下的“興”的過程,第四段秦“亡”,最后一段闡述秦速亡原因。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時間不長,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文本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理解與材料的梳理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對比學習理解熏陶。在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膽地從文章的題眼“論”入手,進行了對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后亡,秦與六國、與陳涉以及陳涉與九國之師的對比學習。讓學生找到關鍵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初步感受其中心觀點。之后,由“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為核心進行探究,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通過關鍵語句及拓展材料對秦朝滅亡的原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進入文本,合作探究,從秦統(tǒng)一前后的措施等的表現(xiàn),真切感受這一主張與反對暴政相聯(lián)系符合當時人民的要求,可見主張的進步性,但也有局限性。這種帶有思辨色彩的理性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使他們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了凈化。
課后拓展促進表達。最后作業(yè)布置:本課探討秦亡的歷史教訓。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其論證是否有可商榷的地方?結(jié)合所學歷史知識,參考相關資料,嘗試寫一篇短文,對此提出質(zhì)疑或進行辯駁。讓學生展開理性的翅膀,深化他們的思辨、凈化他們的靈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文筆,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